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1)
2023(13874)
2022(12224)
2021(11563)
2020(9671)
2019(21900)
2018(22058)
2017(42896)
2016(23204)
2015(25833)
2014(25284)
2013(25011)
2012(22658)
2011(20438)
2010(20411)
2009(18939)
2008(17999)
2007(15846)
2006(14028)
2005(11996)
作者
(65210)
(54733)
(54033)
(51423)
(34212)
(26075)
(24283)
(21360)
(20499)
(19133)
(18291)
(18246)
(16985)
(16880)
(16562)
(16518)
(16281)
(16063)
(15405)
(15375)
(13537)
(13350)
(13163)
(12499)
(12332)
(12092)
(11994)
(11968)
(10957)
(10743)
学科
(93076)
经济(92975)
(71724)
管理(64408)
(50168)
企业(50168)
(48157)
方法(40870)
数学(35667)
数学方法(35282)
农业(32024)
业经(24615)
中国(23286)
(22915)
(19106)
地方(18991)
(18353)
(16388)
贸易(16378)
(15943)
技术(14935)
理论(14287)
(14262)
财务(14198)
财务管理(14172)
环境(13835)
(13544)
银行(13504)
企业财务(13449)
(13334)
机构
学院(324809)
大学(321217)
管理(132347)
(131179)
经济(128465)
理学(116102)
理学院(114919)
管理学(112978)
管理学院(112420)
研究(105462)
中国(79343)
(69042)
(67017)
科学(66132)
(56004)
业大(54746)
农业(53083)
(52501)
中心(48862)
研究所(48025)
(46426)
财经(45630)
(42058)
(41693)
师范(41673)
北京(41338)
经济学(37900)
(37742)
(37550)
经济管理(36773)
基金
项目(227575)
科学(179507)
研究(168586)
基金(165406)
(143432)
国家(142174)
科学基金(122841)
社会(106451)
社会科(100489)
社会科学(100463)
(89681)
基金项目(88670)
自然(79536)
自然科(77682)
自然科学(77667)
自然科学基金(76294)
教育(76199)
(74145)
编号(70770)
资助(67260)
成果(55842)
(50367)
重点(50214)
(49238)
(47432)
课题(46668)
创新(44165)
国家社会(43293)
科研(43173)
教育部(42991)
期刊
(145100)
经济(145100)
研究(91818)
(69763)
中国(58597)
学报(51289)
科学(47894)
农业(47586)
管理(43976)
(40057)
大学(39507)
学学(37511)
教育(33393)
业经(29810)
(28104)
金融(28104)
技术(27325)
(22540)
经济研究(21548)
财经(21080)
问题(19861)
(17958)
(16646)
图书(16187)
技术经济(16067)
科技(16001)
理论(15662)
现代(15029)
农业经济(14655)
世界(14606)
共检索到46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徐志刚  
本文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工资上涨冲击的背景下,从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动要素替代难度视角出发,系统剖析劳动力工资上涨和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生产投入和结构(包括机械投入、种植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仅促使农户直接以机械投入替代劳动,而且会努力调整耕地和劳动力配置结构来缓解劳动工资上涨冲击的压力。工资上涨促使农户相对更多种植易于机械化的粮食作物,也会促使劳动力更多转向非农产业。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户这种生产投入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会受到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焱  邵源春  冯璐  陈良正  
以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SL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以农户生产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从"农户生计资本→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农户种生产结构调整意向→农户生产结构调整行为"的完整路径,从农户视角去探讨农户生产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形成机理问题。应用SPSS17.0和AMOS23.0软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566户样本农户的生产结构调整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理论模型假设进行检验、模拟。结果发现,云南跨境山区农户生产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受到农户生计资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结构调整意向的不同程度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通过充分发挥农户生产结构调整主体作用、激发农户生产结构良性调整意向,以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促进云南跨境山区农户生产结构良性调整的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占  刘馨月  徐志刚  
农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在农村劳动力工资趋势性上涨背景下,规模化经营受到工资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农时)的双重约束。研究探讨了工资上涨冲击下农时弹性通过影响粮食规模户农时调整行为从而制约规模经营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利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和四川4省620个规模户地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农时紧张地区规模户虽然可以选择向前调整农时,规避农忙时雇佣不到劳动力的风险,但规模经营面临更大的产量不确定性和成本提升;农时宽松地区规模户更便于向后调整农时,虽然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出水平也降低,但综合考虑单位面积成本和产量,向后调整农时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缓解规模经营约束。因此,应加快推进农时紧张地区的全程机械化进程,研发生育期差异化的品种,进一步降低对农忙时期劳动力的需求,以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文勇  张会幈  黄超  唐淑一  吴秀敏  
农户的种植行为直接影响种植结构的合理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再单纯依靠经济量的投入,更需要结合农户的种植行为以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贵州省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农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小、教育年限、其他技能、务农劳力、农业收入、市场价格、标准与否在5%的水平上显著,惠农政策在1%的水平上显著,跟随偏好在10%的水平上显著。结合社会化小农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年龄大小、务农劳力的多少以及农业收入是否为家庭主要收入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显著。(2)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在种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瑜  应瑞瑶  
社会转型是一场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制度转变包括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改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中固然起主导作用,但道德文化、社会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演进中的巨大影响亦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制度变迁角度阐述农户对道德与经济利益取舍时关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本文强调要大力发展和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农户间互相监督作用;其次,要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诚信道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最后,需要加强对农产品销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瑾  秦向阳  
论述了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需求和资源,并在这两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应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畜牧业生产结构(主要是畜种结构)未来发展进行优先排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俊  罗丹  程郁  
本文以Iqbal模型框架为基础,利用1962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利率的外生性、农户借贷发生率、农户借贷需求规模方面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户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从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林  
近年来 ,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趋加快的同时 ,一些决定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状况、资源状况、贸易能力、产业配比、政府制度支持等因素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出来 ,严重制约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发展形势看 ,当前渔业经济已经具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 ,因此 ,通过制度创新 ,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便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基于"花旗-北大2009年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农户受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通过引入"广义信贷约束"概念,我们分别考察了正规信贷约束与广义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广义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却有显著的负影响,也即非正规信贷替代(如亲友借贷)较好地解释了农户消费结构的差异。结论表明: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是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前提;培育并扶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可作为扩大农村内需政策的重要选择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益敏  张丽香  王金花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因此,规避制约因素,挖掘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怒江州的约束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提出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怒江州丰富的林业、草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推动怒江州构建高原山地特色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匡桦  李富有  张旭涛  
农户作为农村地区资金主要需求者,资金主要来源于无(低)息的亲戚朋友借款和高利息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缺乏价格适当的借款途径。在隐性约束与声誉约束双重机制并存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入"隐性约束"和"声誉约束"变量,围绕农户借款选择行为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双重约束机制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农户自身特征,解释双重约束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露  黄英君  
为了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影响农户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已有所改变。但无论如何,农业保险的需求主体是农户,农户投保行为的选择直接决定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围绕农户投保选择行为,引入"隐性约束"和"声誉约束"两个变量,分析双重约束机制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同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解释双重约束条件下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保险公司在运行过程中所设置的一些"隐性约束"对农户投保行为的挤出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并提出了应对"隐性约束"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