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1)
2023(11631)
2022(9747)
2021(8715)
2020(7557)
2019(16823)
2018(16780)
2017(32306)
2016(17516)
2015(19291)
2014(19094)
2013(18752)
2012(17041)
2011(15110)
2010(15473)
2009(14732)
2008(14888)
2007(13717)
2006(12272)
2005(11523)
作者
(50032)
(41711)
(41673)
(39432)
(26664)
(19762)
(18834)
(15950)
(15668)
(14935)
(14322)
(14040)
(13549)
(13157)
(13150)
(12635)
(12338)
(12138)
(12023)
(11755)
(10258)
(10254)
(10235)
(9561)
(9341)
(9333)
(9298)
(9201)
(8255)
(8253)
学科
(84323)
(78238)
企业(78238)
管理(76032)
(73966)
经济(73840)
方法(31204)
(31044)
业经(28406)
(25587)
数学(23019)
数学方法(22853)
(22717)
(21877)
财务(21858)
财务管理(21819)
企业财务(20733)
农业(18314)
(17517)
技术(17438)
(17139)
中国(16780)
环境(15318)
体制(15240)
(14679)
(14007)
理论(13673)
(13322)
银行(13296)
(12774)
机构
学院(255557)
大学(250135)
(109535)
经济(107456)
管理(104520)
理学(89219)
理学院(88417)
管理学(87446)
管理学院(86962)
研究(79617)
中国(65912)
(57375)
(51876)
科学(45747)
(44678)
财经(44065)
(40678)
(39953)
(39803)
中心(37204)
业大(36625)
研究所(35242)
农业(34987)
经济学(33262)
财经大学(32412)
北京(31976)
(31039)
经济学院(30044)
商学(29638)
商学院(29383)
基金
项目(164188)
科学(131752)
基金(122151)
研究(121651)
(105202)
国家(104263)
科学基金(91730)
社会(80693)
社会科(76603)
社会科学(76579)
基金项目(64696)
(64665)
自然(58212)
自然科(56892)
自然科学(56876)
自然科学基金(55988)
教育(54339)
(52737)
资助(48977)
编号(47620)
成果(37954)
(37674)
(37595)
(37362)
(37158)
重点(36544)
(34569)
创新(34341)
国家社会(34085)
课题(32421)
期刊
(128059)
经济(128059)
研究(75181)
中国(52147)
(50299)
管理(44018)
(42341)
学报(34998)
科学(34605)
农业(28870)
大学(28026)
学学(26977)
(26373)
金融(26373)
技术(23007)
财经(22829)
业经(22287)
教育(19640)
(19633)
经济研究(19368)
(17653)
问题(16368)
技术经济(14836)
财会(14817)
现代(13189)
会计(12679)
世界(12578)
(12068)
(11820)
商业(11639)
共检索到389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点圆  孙慧  秦颖  
文章基于2012—2018年地级市层面环境规制、环境监管数据与企业层面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相结合,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角度探讨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政府监管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后发现,双重环境规制以及政府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企业积极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彦皓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治污投资数据构建了一个2003—2007年的面板,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企合谋在背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用企业治污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环境规制强度每上升1%,企业当期的生产率下降约1%。当政企合谋可能性上升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说明政企合谋带来的监管放松和处罚不力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合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加强环保领域统一执法,破解囚徒困境式的环境规制。同时,本文的发现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旺  
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are—Primont指数法测度30个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通过门限回归分析数字金融与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其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趋势;金融监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与金融监管宽松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监管严格地区表现的更为显著。在发挥数字金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更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将数字金融纳入国家统一监管之下,通过政府监管引导数字金融优化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惠琳   牛海鹏   张平淡  
环境规制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波特假说给出了环境规制改进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以各省份环境法律法规逐年累计值来表征环境立法,各省份排污费征收强度来表征环境执法,实证检验了两类环境规制(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投资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强化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投资效率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不过,企业规模、上市企业环保核查行业分类不同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其中,环境立法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大型企业、非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而环境执法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中小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异质性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涵月  孙慧  王慧  辛龙  
文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扩展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级差对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地级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宏观层面考察了环境规制强度级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环境规制强度级差的扩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生产率分解分析和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级差越大的城市其资源配置效率越低,且在中西部城市、非直辖市和非省会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进行微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随环境规制强度级差的扩大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引致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和高生产率企业退出,加剧了分类效应和选择效应,形成企业间资源错配。因此,建议加快完善一体化的排放权交易机制,统筹推进污染治理与效率提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本文分别计算了1989至2008期间中国30个省际地区的曼奎斯特-伦伯格(ML)与传统曼奎斯特(M)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研究表明如果考虑环境因素约束,传统忽视污染排放的M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经济M全要素生产率被高估的主要原因与环境规制水平直接相关;通过三阶段DEA产出调整、ML全要素生产率模拟和检验后,发现中国环境规制的实施总体上是极其宽松的,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ML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正是由于环境规制实施不严才导致中国经济ML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因素约束非常敏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姬新龙   董木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大安   万煊  
现有的关于双重环境规制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式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而对双重环境规制、公司治理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没有高度的关注。实际上,公司治理结构是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联的不可忽略的门槛。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说的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上市公司财务和内部人事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以公司治理结构为门槛变量,分析双重环境规制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N”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2)针对公司的内外部特征进行样本划分和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不同区域和污染等级的企业,双重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存在差异。并且,非正式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和低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门槛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在西部地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治理体系,提高非正式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和非高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为企业高层增加绿色激励和建立政商环境问题协调组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鹏升  陈艳莹  
本文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国家"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机制,并从企业议价能力视角探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短期内会降低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长期内则会对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形成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污染企业的工业产值越高、纳税总额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时,其对地方经济和官员政绩考核的贡献也越大,能够获得对政府在环境规制执行过程中越高的议价能力,使其免于严格的环境规制,进而降低了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企业的政治关联性越强或其所在城市的政治约束越弱时,会放大企业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弱化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政府应保持环境规制执行的持续性,避免"运动式"执法;切实提高环境绩效考核权重,破解中央目标和地方激励不相容难题;继续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弱化地方政府对环境规制执行的干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晔强  李晨  
文章将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短期内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抑制作用,但长期企业生产率将会随着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强度而得到提升,这表明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市场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市场竞争都通过创新渠道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当下环境规制强度未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时,市场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故政府应积极培育竞争性市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魁早  骆莙函  
本文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对2009—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SYS-GMM和工具变量法等多种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与政府科技支持对地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政府科技支持的联合实施具有促进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长效机制,既增强了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又显著提升了政府科技支持的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指标等多种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两者的协同效应主要通过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与机制实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两者对沿海地区、省会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两者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6年期间及之后有所增强;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分位点和高分位点的地级市,两者的协同效应相对较弱。本文验证了环境规制与政府科技支持这一激励约束机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为促进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