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0)
2023(6879)
2022(5884)
2021(5539)
2020(4464)
2019(10664)
2018(9515)
2017(17536)
2016(9582)
2015(10878)
2014(10622)
2013(10311)
2012(9545)
2011(8121)
2010(7993)
2009(7686)
2008(7933)
2007(6845)
2006(6073)
2005(5850)
作者
(25241)
(21096)
(20959)
(20162)
(13789)
(9904)
(9758)
(8010)
(7945)
(7515)
(7290)
(7030)
(6604)
(6583)
(6554)
(6393)
(6373)
(6329)
(6071)
(5871)
(5220)
(5044)
(4966)
(4896)
(4817)
(4760)
(4625)
(4394)
(4124)
(4103)
学科
(41887)
经济(41852)
(38243)
管理(37113)
(34144)
企业(34144)
方法(21402)
(20205)
数学(19252)
数学方法(19151)
(16639)
财务(16629)
财务管理(16609)
企业财务(16179)
中国(12239)
(9950)
(9234)
业经(9121)
(8291)
金融(8291)
(7877)
银行(7875)
(7387)
贸易(7373)
(7292)
(7193)
(6908)
农业(6360)
体制(6043)
(5809)
机构
大学(135774)
学院(131573)
(62819)
经济(61843)
管理(55523)
理学(47621)
理学院(47228)
管理学(46782)
管理学院(46522)
研究(42746)
中国(38027)
(33810)
(28179)
财经(26713)
(24666)
中心(20817)
经济学(20583)
财经大学(20493)
科学(20174)
(19946)
经济学院(18584)
(18416)
北京(17811)
研究所(17298)
商学(17128)
商学院(16969)
(15808)
(15509)
(15344)
金融(15035)
基金
项目(84201)
科学(68730)
基金(65879)
研究(62565)
(56107)
国家(55721)
科学基金(50064)
社会(43277)
社会科(41386)
社会科学(41377)
基金项目(34326)
自然(31623)
自然科(30993)
自然科学(30990)
自然科学基金(30499)
(29068)
教育(28844)
资助(27393)
(24965)
编号(24252)
(20478)
成果(20009)
国家社会(19223)
重点(18698)
教育部(18696)
人文(17975)
(17737)
(17160)
大学(16856)
创新(16624)
期刊
(65401)
经济(65401)
研究(44087)
(31793)
中国(27582)
管理(21981)
(19466)
金融(19466)
学报(16870)
科学(16005)
财经(15009)
大学(14106)
学学(13068)
(12804)
(12564)
经济研究(11719)
教育(10406)
会计(9940)
技术(9904)
财会(9838)
(8783)
业经(8583)
国际(8268)
问题(8226)
农业(8154)
理论(8051)
世界(7223)
实践(7040)
(7040)
技术经济(6792)
共检索到212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车伟娜  
本文选取2012-2014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重代理冲突对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控股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可操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变量与上市两个变量的交乘项与可操控应计利润均显著相关。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发现:一方面控股股东为谋取个人私利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掩饰自己的私利行为,而内部资本市场成为其进行掩饰的重要途径,这一系列行为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盈余质量;另一方面管理层利用其占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为谋求个人私利具有很强的盈余操控动机,而内部资本市场同样成为其进行盈余操控的重要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志华  吴育辉  李常青  
家族控制所衍生的双重委托代理冲突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本文以2004~2008年137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家族控制、双重委托代理冲突对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相对消极的现金股利政策,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家族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要比非家族上市公司低35%以上:(2)在我国两类代理冲突都会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显著负向影响;(3)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相对消极现金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族控制加剧了第一类代理冲突而非第二类代理冲突并进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耿敏  
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的数据,对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工作与内控工作以及产权所属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论表明:一个内控质量工作水平不高的公司,采取措施提升内控水平,将会明显提高融资水平,公司的内控质量水平与企业融资能力成正相关;与民营企业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的内控水平提升,将会从资本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王兆楠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显示,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系族上市公司和集团上市公司倾向进行向下盈余管理,其中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最为严重。从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分析,民营系族上市公司和民营集团上市公司比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在系族上市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这表明,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有别于普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王兆楠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显示,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系族上市公司和集团上市公司倾向进行向下盈余管理,其中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最为严重。从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分析,民营系族上市公司和民营集团上市公司比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在系族上市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这表明,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有别于普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上)  [作者] 张楠楠  叶玉华  
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我国对资本市场制定了非常重要的三个监管措施,而它们恰恰成为中国大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直接动机。本文通过这三大监管制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艳艳  陈汉文  于李胜  
研究高质量审计需求对于我们我们深化认识国内审计市场,合理创造和诱导高质量审计需求,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的研究发现,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有动机选择高质量审计,向市场传递信号,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并且在我国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审计质量需求增加会加剧,支持了审计需求的壕沟效应。另一方面,在我国,高质量审计确实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市场也能够识别企业的选择行为,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高质量审计能够提高盈余的信息含量,降低代理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胜  耿建新  
本文以2012~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要素以及各要素具体内容为分类依据,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分布特征,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故从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宁宁  
企业复杂的内部控制决策要求管理层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以有效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则取决于高管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本文以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5年数据为样本,从内部控制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层面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激励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管理层能力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且上述作用在实施了适当管理层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有助于调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且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突出;管理层能力与激励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方面存在协同作用,且股权激励能够更好地发挥与管理层能力在促进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正向交互作用。上述结论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从经理人的选择、公司内部控制及相关激励机制的设计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崔志霞  杨国莉  黄秋敏  
受"现金为王"管理理念的影响,持有现金成为企业满足日常流动性需求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策略。文章利用中国深沪证券交易所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实际控制人角度来识别集团内成员企业,实证检验了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内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2)由于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治理效应,企业举债有利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3)集中的股权结构提高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而分散的股权结构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增加了现金持有水平,支持了大股东监督激励假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洪辉  杨洋  
本文以我国2003~2012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所有权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会促进企业盈余质量的提高;政治关联会削弱高管持股对企业盈余质量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解决我国企业目前盈余质量偏低问题和经理人片面追逐于建立政治关联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菁  周红根  李欣先  
作为一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技术资本配置是否存在非效率?如果存在,其动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还是由于代理冲突引发的配置过度?抑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8-2013年技术资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在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技术资本低效率程度更高;融资约束程度高组及低组的配置效率比融资约束程度适中组高;(2)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的原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3)技术资本的配置水平与企业内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和营业收入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红波  董立起  陈鹏翔  
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外资的进入或将带来投资者结构的“鲶鱼效应”。本文以我国2010至2020年的公募基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来刻画投资偏好,探究了沪深港通开通后北向资金的进入对基金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向资金的进入显著提高了基金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即更偏好高盈余质量的公司股票。进一步,本文得出了两条主要影响机制:一是对高盈余质量股票信息环境的改善,北向资金的进入促进了卖方分析师群体对高盈余质量股票的投研分析,有效激励公募基金持有分析师关注更多和盈利预测更加准确的高盈余质量股票。二是对北向资金引起的学习效应,北向资金成熟的投资风格和可观的市场收益引起了国内公募基金对其持股组合的学习与模仿,特别是对蓝筹股的偏好增加,进而促进其投资组合盈余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能够通过鲶鱼效应来改善投资者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珊梅  郝玉贵  罗春华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燕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缺陷修正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上市公司若成功修正了内部控制缺陷,相较于修正失败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有所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恶化后,其财务报告质量较先前显著降低;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改善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之前却未见显著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