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5)
2023(13597)
2022(11484)
2021(10690)
2020(8964)
2019(20038)
2018(19781)
2017(37201)
2016(20210)
2015(22694)
2014(21854)
2013(21673)
2012(19980)
2011(18495)
2010(18613)
2009(17938)
2008(17439)
2007(15832)
2006(14388)
2005(13149)
作者
(58141)
(49047)
(48687)
(46275)
(30752)
(23483)
(21659)
(19025)
(18760)
(17243)
(16978)
(16341)
(15830)
(15629)
(15568)
(15006)
(14294)
(14232)
(14129)
(14071)
(12402)
(12204)
(11851)
(11337)
(11028)
(11008)
(10909)
(10762)
(9975)
(9682)
学科
(83163)
经济(83041)
(60518)
管理(54985)
(47672)
(38970)
企业(38970)
农业(31495)
方法(30465)
中国(26296)
数学(26283)
数学方法(26008)
业经(22679)
(22118)
(21369)
(17745)
贸易(17733)
(17714)
(17399)
(15946)
(14819)
银行(14788)
(14297)
地方(13866)
(13691)
金融(13687)
(13575)
环境(13015)
(12787)
体制(12097)
机构
学院(291231)
大学(290430)
(127274)
经济(124942)
研究(107268)
管理(105477)
理学(89897)
理学院(88872)
管理学(87458)
管理学院(86928)
中国(84422)
(66981)
科学(63717)
(62167)
(58787)
(55136)
农业(51713)
研究所(49698)
中心(48340)
业大(47578)
财经(45592)
(44762)
(41544)
经济学(39670)
北京(39145)
(38353)
师范(37943)
(37562)
经济学院(35468)
(34719)
基金
项目(190320)
科学(150278)
研究(140757)
基金(139963)
(123672)
国家(122593)
科学基金(103250)
社会(92047)
社会科(86904)
社会科学(86881)
基金项目(72757)
(72382)
自然(64464)
教育(63474)
自然科(62902)
自然科学(62880)
自然科学基金(61788)
(61682)
资助(56811)
编号(56504)
成果(46775)
(43979)
重点(43631)
(42268)
(40120)
(39468)
课题(39468)
国家社会(39399)
教育部(37355)
创新(37108)
期刊
(150247)
经济(150247)
研究(91650)
(69049)
中国(65968)
学报(49646)
农业(46693)
科学(46191)
(45046)
大学(38440)
管理(37607)
学学(36428)
(31223)
金融(31223)
教育(30771)
业经(27785)
财经(24200)
(23334)
经济研究(23044)
技术(22683)
(20933)
问题(20768)
世界(17983)
(16585)
(16457)
农村(15220)
(15220)
国际(14538)
农业经济(14477)
经济问题(13767)
共检索到45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晓星  
中国农地的具体使用,正日益分化为两种制度:分户使用的确权确地制度,以及由农地组织使用的确权不确地制度。应当从农业外部而不是内部,从农业对于非农产业的相对价格变迁来探究当代农业成为弱质产业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出两种农地制度分别产生的理由。为此提出"双重合约"这一理论新框架。鉴于任何交易与合约都具有外部性,因此一切合约都是内外合约相结合的双重合约,其中"内公外私"双重合约是一般组织的基本特征。农地制度的双重合约,是分别由宏观外部和微观村社内部的农业与非农产业,以及内部农户之间的合约构成的,由于这些内外合约的产权性质不同而构成不同的农地制度。两种农地使用制度的分别产生,取决于组织即内公外私合约是否产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冰  
"确权"是将原本属于集体的"非排他"的多种土地财产权利,逐项"排他性"地界定("量化")给农户的改革举措。通过进一步地确权改革,农地排他性经营权的转让权和长久拥有权又相继赋予了农户。至此,中国集体农地"不及性"效率问题已基本解决,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体制障碍基本解除。农地确权正促使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地占有体制向规模化、集约化占有并经营的体制转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当前农地流转市场难以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形成市场失灵,诱发地方行政干预市场,亟须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新制度需要同时满足农民自主产权交易与低成本产权整合两功能,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模式。皖中繁昌县调研表明可行的制度建构路径是:由中央明确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地方政府供给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村社集体组织则以"虚拟确权"为核心特征的自主制定制度实施细则。结论启示我国可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以达到克服土地细碎化之农业现代化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凤芹  谢适汀  
本文由农地合约进而推广至一般合约 ,得出两个结论 :( 1 )合约的存在依赖于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产权的这一特性导致了权利的不同组合 ,从而导致了可供选择的众多的合约安排。 ( 2 )合约的选择依赖于交易成本的大小。每一种合约安排 ,因为交易成本不同 ,合约的选择也就不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云松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唐超  
基于"对象性质-制度装置-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制度约束条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地确权存在确权到户、整合确权以及确权确股不确地3种主要模式,土地共有产权强度的高低决定了农地确权模式的选择。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各异;农地确权作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面临着确权成本、法律基础、村规民约、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条件约束,因此,应依据土地性质,综合考虑确权成本与收益,结合历史和现实,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农地确权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守英  
中国农村在近期发生的以包产到户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变迁,自它发生之日起至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在本文中,我们拟侧重于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分析中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打算卷入是“私有制好,国有制好,还是集体所有制好”的争论,而是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现行农地制度结构中存在哪些因素在制约着农户的投资、积累和长期预期。因此,本文不是一个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迈进才有出路的药方,而是对有待改进的制度因素的刻画,而且在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时将着眼点放在农户层次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华  张安录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美玲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地制度作为规范人们在农业生产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其内容包括农地的产权制度,农地的经营制度,农地的流转制度和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的动态机制:一方面,农地确权可推动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也可促进农地确权的稳步推进。本文初步探索了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强  张琛  
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确权方式上,存在确权确地和确权确股不确地两种形式。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有着特殊的变迁机理,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产权内涵。土地股权是一种剩余索取权,还是一种准按份共有的用益物权,在理论上尚未达成共识,也制约了确权实践的开展。本文在明晰确股本质属性和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南海区、顺德区以及中山市确股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确权确股不确地面临的制度约束条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使用权确权是为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采取的重要措施,其实际执行情况和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正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地使用权确权政策与实际贯彻执行情况的差异,并以农地有机肥投入为例,实证检验农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到2008年还只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同时领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确权还任重道远;研究还发现,由于农地使用权确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长期投资意愿,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此,本文认为农地确权不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地确权政策的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