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9)
- 2023(10501)
- 2022(9323)
- 2021(8875)
- 2020(7466)
- 2019(17466)
- 2018(17576)
- 2017(34303)
- 2016(18840)
- 2015(21270)
- 2014(21269)
- 2013(21163)
- 2012(19443)
- 2011(17471)
- 2010(17397)
- 2009(15794)
- 2008(15382)
- 2007(13304)
- 2006(11716)
- 2005(10121)
- 学科
- 济(75365)
- 经济(75272)
- 管理(53420)
- 业(50953)
- 企(41881)
- 企业(41881)
- 方法(36801)
- 数学(31836)
- 数学方法(31463)
- 农(20532)
- 中国(19226)
- 学(17827)
- 财(17685)
- 业经(16147)
- 地方(14662)
- 农业(13930)
- 贸(13294)
- 贸易(13290)
- 理论(13220)
- 易(12840)
- 制(12546)
- 和(12342)
- 环境(11333)
- 务(11301)
- 财务(11240)
- 财务管理(11222)
- 技术(11191)
- 企业财务(10604)
- 融(10391)
- 金融(10389)
- 机构
- 大学(272859)
- 学院(268736)
- 管理(107927)
- 济(102827)
- 经济(100553)
- 理学(94550)
- 理学院(93443)
- 管理学(91668)
- 管理学院(91205)
- 研究(89158)
- 中国(63907)
- 京(58256)
- 科学(57706)
- 财(45862)
- 所(45492)
- 农(43645)
- 研究所(41861)
- 业大(41671)
- 中心(39044)
- 财经(37966)
- 江(37700)
- 范(36879)
- 北京(36706)
- 师范(36547)
- 经(34591)
- 农业(34345)
- 院(32250)
- 州(30998)
- 经济学(30212)
- 师范大学(29889)
- 基金
- 项目(189065)
- 科学(148311)
- 基金(137554)
- 研究(136963)
- 家(120227)
- 国家(119235)
- 科学基金(101907)
- 社会(84884)
- 社会科(80276)
- 社会科学(80252)
- 基金项目(73915)
- 省(72892)
- 自然(67846)
- 自然科(66258)
- 自然科学(66239)
- 自然科学基金(65051)
- 教育(62745)
- 划(62223)
- 资助(57002)
- 编号(55676)
- 成果(45579)
- 重点(41903)
- 部(41713)
- 发(39160)
- 创(38866)
- 课题(38139)
- 科研(36379)
- 创新(36180)
- 教育部(35599)
- 大学(35164)
- 期刊
- 济(109797)
- 经济(109797)
- 研究(77265)
- 中国(47163)
- 学报(45421)
- 科学(41794)
- 农(39498)
- 管理(38081)
- 大学(33887)
- 财(32563)
- 学学(31852)
- 教育(29731)
- 农业(27787)
- 技术(21897)
- 融(19701)
- 金融(19701)
- 财经(18075)
- 业经(17803)
- 经济研究(16967)
- 图书(15267)
- 经(15225)
- 问题(14410)
- 理论(14063)
- 业(13573)
- 科技(13398)
- 实践(13074)
- 践(13074)
- 版(12887)
- 技术经济(12752)
- 资源(12299)
共检索到378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乃新 梁中鑫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也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因此,明晰劳动关系的内涵至关重要。劳动关系究其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的活劳动与用人单位的物化劳动的交易关系;另一方面,它又是以用人单位的结合劳动为媒介的雇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合作关系。要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就需要调整两方面关系的法律。现在,调整前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相对完善,但也有不足;调整后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则已经滞后,我们应当努力加以完善。只有调整这两种劳动关系的法制并举,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艳丽 邵小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常凯
劳动关系的一般定义可以界定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所谓个别劳动关系、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既是一种互相联系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吕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致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分层化,在劳动关系的一般形态之外出现诸多特殊形态,由此产生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引起法学界、经济学界及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赵磊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大量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其权益如何保护,已经成为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专家,围绕是否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制度,以及目前制定中的《劳动合同法》是否应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纳入其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英杰
在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直是立法的重点,《劳动合同法》对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既约束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也对目前企业选择用工行为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我国企业用工形式进行大致梳理,就劳动法对个别劳动关系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辨析,提出部分建议。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用工形式 劳动法规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非全日制用工所形成的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一般是指低于法定或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的就业形式,在我国则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