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
2023(1464)
2022(1277)
2021(1212)
2020(1036)
2019(2449)
2018(2538)
2017(5253)
2016(2871)
2015(3215)
2014(3188)
2013(3281)
2012(2992)
2011(2639)
2010(2640)
2009(2469)
2008(2396)
2007(2093)
2006(1873)
2005(1621)
作者
(7842)
(6818)
(6595)
(6274)
(4107)
(3088)
(3014)
(2689)
(2489)
(2439)
(2195)
(2193)
(2127)
(2084)
(2066)
(1959)
(1934)
(1902)
(1895)
(1876)
(1670)
(1632)
(1620)
(1570)
(1509)
(1411)
(1405)
(1336)
(1295)
(1293)
学科
(15532)
经济(15512)
(9820)
方法(8957)
管理(8605)
数学(8239)
数学方法(8208)
(7114)
企业(7114)
(4856)
劳动(4839)
中国(4823)
(4442)
农业(3274)
(3175)
(2936)
(2791)
贸易(2791)
(2695)
人口(2440)
动力(2418)
劳动力(2374)
业经(2219)
农业劳动(2187)
农业人口(2144)
地方(2140)
(2123)
(2052)
关系(1935)
理论(1898)
机构
大学(43056)
学院(41783)
(20010)
经济(19693)
管理(16974)
理学(15326)
理学院(15150)
管理学(14841)
管理学院(14777)
研究(13125)
中国(9806)
(8682)
(8337)
财经(7468)
科学(7367)
(6887)
经济学(6731)
(6548)
经济学院(6081)
(5988)
研究所(5968)
业大(5751)
财经大学(5735)
中心(5641)
(5544)
北京(5208)
(5154)
师范(5108)
商学(5067)
商学院(5001)
基金
项目(28227)
科学(23099)
基金(22170)
研究(19568)
(19054)
国家(18891)
科学基金(16683)
社会(14024)
社会科(13362)
社会科学(13359)
基金项目(11806)
自然(10909)
自然科(10732)
自然科学(10729)
自然科学基金(10560)
(10040)
教育(9508)
资助(9484)
(8705)
编号(7213)
(6814)
教育部(6158)
重点(6021)
国家社会(5944)
人文(5935)
成果(5708)
(5654)
大学(5468)
科研(5460)
创新(5249)
期刊
(19715)
经济(19715)
研究(11582)
中国(8415)
管理(6270)
科学(6247)
(6198)
学报(6095)
(5162)
大学(4818)
学学(4639)
财经(4011)
经济研究(3502)
(3448)
农业(3327)
(3325)
金融(3325)
技术(3034)
业经(2911)
教育(2883)
问题(2729)
统计(2632)
商业(2438)
(2424)
理论(2263)
技术经济(2179)
(2134)
决策(2130)
世界(2119)
实践(1978)
共检索到59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乃新  梁中鑫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也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因此,明晰劳动关系的内涵至关重要。劳动关系究其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的活劳动与用人单位的物化劳动的交易关系;另一方面,它又是以用人单位的结合劳动为媒介的雇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合作关系。要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就需要调整两方面关系的法律。现在,调整前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相对完善,但也有不足;调整后一种劳动关系的法律则已经滞后,我们应当努力加以完善。只有调整这两种劳动关系的法制并举,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玉玲  
司法解释(三)虽然对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给予一定认可,然而因双重劳动关系建立而引起的过错辞退问题立法尚未明确,因此,与劳动关系附随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不能按照双重劳动关系的思路来,随之产生许多实践难题。双重劳动关系的限制建立,关系到劳动者稳定劳动收入、劳动力充分利用以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针对《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对劳动者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限制,可以从辞退条件的进一步明确、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建立双重法律关系的规则补正、劳资双方的事前协商的完善等方面入手研究完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新会  
把传统的经济均衡理论应用于劳动关系分析,能够得出劳动关系均衡的思维观念;劳动关系均衡思维融入到制度经济学中自然地可以得出劳动关系“制度均衡”的概念。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要构建和谐与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保持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培养和形成规范性行为准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新亮  张文瑞  郭文光  于文广  
依托精算模型系统评估2015年中国养老金并轨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收益的影响,发现实施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收益普遍增加,并据此提出养老金并轨抑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离职倾向性假说。继而通过2010—2018年CFPS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力流动性下降6.5%。这种流动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个体层面,养老金并轨对10年过渡期以外退休的员工抑制作用更强;从地区层面,养老金并轨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地区的劳动力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第98条规定,对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斌  
工伤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妥善处理这一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工伤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做些归纳和建议,并对一些工伤的劳动关系处理作些探讨。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梁华乔  侯玲玲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5年11月23日进入某机械公司下属东莞分公司,岗位为产品经理,与该分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2014年4月11日,该分公司突然通知王某,总公司董事会已于2014年3月12日作出撤销该分公司的决议,故分公司决定当即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了5.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王某认为,虽然东莞分公司被撤销,但机械公司尚正常经营,故于7月12日提出仲裁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现行法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并不适用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则。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区分为因劳动合同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因未签书面合同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现行法对二者的解除做了区分处理:因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随时解除,并且用人单位一方违法致合同无效时,应支付经济补偿;因缺乏书面形式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并不能任意解除,只有在补签失败后才可以解除。如果非因劳动者原因而补签失败或者补签失败发生在一个月过渡期满之后,则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现行规则以刚性的书面形式要求为前提,并不符合书面形式制度的基本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