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8)
- 2023(9470)
- 2022(8247)
- 2021(7530)
- 2020(6651)
- 2019(15532)
- 2018(15379)
- 2017(29868)
- 2016(16512)
- 2015(18684)
- 2014(19086)
- 2013(18986)
- 2012(17717)
- 2011(15997)
- 2010(16198)
- 2009(15570)
- 2008(15993)
- 2007(14638)
- 2006(12711)
- 2005(11532)
- 学科
- 济(67099)
- 经济(66988)
- 管理(54805)
- 业(51171)
- 企(42701)
- 企业(42701)
- 方法(32255)
- 数学(28343)
- 数学方法(28058)
- 财(23315)
- 农(19086)
- 制(18501)
- 中国(16990)
- 务(15197)
- 财务(15158)
- 财务管理(15114)
- 业经(14528)
- 企业财务(14139)
- 学(13628)
- 贸(13150)
- 贸易(13146)
- 易(12776)
- 银(12614)
- 银行(12587)
- 农业(12358)
- 行(11881)
- 体(11842)
- 地方(11567)
- 融(11438)
- 金融(11434)
- 机构
- 大学(243898)
- 学院(241877)
- 济(101390)
- 经济(99142)
- 管理(93098)
- 研究(79710)
- 理学(79610)
- 理学院(78745)
- 管理学(77496)
- 管理学院(77040)
- 中国(63043)
- 财(51668)
- 京(50813)
- 科学(47444)
- 农(41507)
- 所(40875)
- 财经(39970)
- 江(38149)
- 中心(38023)
- 研究所(36558)
- 经(35983)
- 业大(35680)
- 农业(32358)
- 北京(31984)
- 经济学(31722)
- 范(29904)
- 师范(29601)
- 州(29526)
- 财经大学(29517)
- 经济学院(28739)
- 基金
- 项目(156113)
- 科学(122578)
- 研究(113996)
- 基金(113926)
- 家(98769)
- 国家(97968)
- 科学基金(83604)
- 社会(72973)
- 社会科(69150)
- 社会科学(69125)
- 省(60687)
- 基金项目(60324)
- 自然(53479)
- 教育(52953)
- 自然科(52181)
- 自然科学(52163)
- 自然科学基金(51286)
- 划(51150)
- 资助(46614)
- 编号(46400)
- 成果(38762)
- 部(35777)
- 重点(35224)
- 制(33260)
- 发(32576)
- 创(32082)
- 课题(32017)
- 教育部(30779)
- 科研(30216)
- 国家社会(30201)
- 期刊
- 济(112421)
- 经济(112421)
- 研究(71615)
- 中国(48327)
- 财(44411)
- 学报(37620)
- 农(37468)
- 科学(34121)
- 管理(33122)
- 大学(28686)
- 学学(27116)
- 融(25499)
- 金融(25499)
- 农业(24125)
- 教育(22925)
- 技术(20779)
- 财经(20694)
- 经(17601)
- 业经(17563)
- 经济研究(17404)
- 问题(15222)
- 业(13049)
- 财会(12680)
- 技术经济(12595)
- 版(12538)
- 理论(12351)
- 贸(12339)
- 会计(11598)
- 统计(11342)
- 实践(11103)
共检索到364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张小博
制度变迁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终究可以归结为相关利益主体成本-收益的一种权衡。制度需求主体的弱势和相对缺乏,使得中国的制度转变集中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通过对政府金融效用函数和Kaldor-Hicks准则的界定,文章将中国金融制度演变和选择过程纳入到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之中。作为一个展望,文章在最后对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构想,同时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旭昆
像任何人工物一样,作为人的创造物,制度也像物质产品和思想产品一样,同样具有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采用精致的有限理性(有限知识,有限信息,有限思维资源)的广义经济人假设,自然要引入收益和成本的概念。追求目标值最大化,实际上就是追求收益超过成本的差额最大化。要按照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明 王琼 褚俊虹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飞 万志芳
首先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成本结构进行界定,明确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5种成本;然后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收益进行分析,提出能够在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中带来的3种收益;接着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进程进行研究,判断目前所处的阶段,并得出当前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变迁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 产权制度 变迁 成本收益 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菊梅 宋健峰 王保乾
在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双重作用下,我国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经历两次变迁,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口。文章在界定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认为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原则,同时提出从关注利益协调、充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三个方面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变迁。
关键词:
成本收益分析 制度变迁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晏艳阳 蒋恒波
系统考察了信用制度变迁、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人民银行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建立与否为制度变量,选取企业应收、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利润率等指标,运用面板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信用制度的完善对于商业信用的发展与企业绩效的提升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信用制度变迁 商业信用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宁 张蕊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杨阳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就是行为主体为了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寻求动态的制度均衡的过程。而舞弊审计准则是资本市场中审计师与公众股东之间就舞
[期刊] 征信
[作者]
章政 张丽丽
信用理念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中,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广义信用范畴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随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得以确立和完善。通过对广义信用、信用经济、信用管理内涵的界定和梳理,认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信任关系的发展和进步是信用制度建立的基础,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构成了与信息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制度核心,未来以信任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建设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广义信用 信用经济 信用管理 信用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商业信用 诱致性 制度变迁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旭朝 丁昌锋
民间金融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往往既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状态,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不管政府的态度如何,民间金融活跃的现实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民间金融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仅就如下四个问题阐述我们的观点,国内外民间金融的范畴比较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与民间金融问题的关系;民间金融的发展是金融深化还是金融浅化的结果;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制度的变迁。更深层次地,我们认为:对民间金融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事实上是对金融制度变迁的一个具体阐释。
关键词:
民间金融 民营金融 非正式金融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巧根
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结构性的变迁。从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到成本特征,体现了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本约束机制形成的内在规律。借助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为会计制度变迁提供合理的对策和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 成本约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家在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要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预算,打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路径;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关键词: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