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7)
- 2023(13519)
- 2022(11656)
- 2021(11316)
- 2020(9363)
- 2019(21916)
- 2018(21532)
- 2017(41934)
- 2016(22455)
- 2015(25190)
- 2014(25191)
- 2013(25106)
- 2012(23161)
- 2011(20914)
- 2010(20611)
- 2009(18934)
- 2008(18445)
- 2007(15846)
- 2006(13812)
- 2005(12428)
- 学科
- 济(88393)
- 经济(88297)
- 管理(60454)
- 业(57764)
- 企(47347)
- 企业(47347)
- 方法(42772)
- 数学(37740)
- 数学方法(37383)
- 中国(26084)
- 银(22698)
- 银行(22551)
- 农(21953)
- 制(21916)
- 财(21381)
- 行(21186)
- 学(19330)
- 贸(18462)
- 贸易(18450)
- 业经(18281)
- 易(18054)
- 融(17170)
- 金融(17169)
- 地方(15418)
- 农业(14692)
- 和(13723)
- 环境(13606)
- 理论(13588)
- 务(13499)
- 财务(13437)
- 机构
- 大学(318154)
- 学院(312422)
- 济(131290)
- 经济(128668)
- 管理(124741)
- 研究(109578)
- 理学(108067)
- 理学院(106854)
- 管理学(105185)
- 管理学院(104624)
- 中国(89493)
- 京(68534)
- 科学(66383)
- 财(58914)
- 所(54704)
- 农(51644)
- 研究所(50327)
- 中心(50199)
- 财经(48260)
- 业大(45874)
- 经(44315)
- 北京(43774)
- 江(43375)
- 经济学(41128)
- 农业(40735)
- 范(40227)
- 师范(39852)
- 院(39518)
- 经济学院(37200)
- 财经大学(36536)
- 基金
- 项目(217433)
- 科学(171475)
- 基金(160914)
- 研究(157693)
- 家(140902)
- 国家(139804)
- 科学基金(119683)
- 社会(100797)
- 社会科(95687)
- 社会科学(95662)
- 基金项目(85162)
- 省(80774)
- 自然(78013)
- 自然科(76253)
- 自然科学(76234)
- 自然科学基金(74891)
- 教育(71466)
- 划(69584)
- 资助(67078)
- 编号(62285)
- 成果(50761)
- 部(49392)
- 重点(48286)
- 发(45622)
- 创(44957)
- 教育部(42576)
- 课题(42392)
- 国家社会(42351)
- 创新(42017)
- 科研(41873)
- 期刊
- 济(135035)
- 经济(135035)
- 研究(97663)
- 中国(57942)
- 学报(50509)
- 科学(47350)
- 农(46317)
- 管理(44331)
- 财(42716)
- 融(42365)
- 金融(42365)
- 大学(38119)
- 学学(35919)
- 教育(31403)
- 农业(30807)
- 技术(24357)
- 财经(23924)
- 经济研究(22763)
- 经(20393)
- 业经(19672)
- 问题(17800)
- 理论(16712)
- 业(16496)
- 图书(15529)
- 贸(15219)
- 实践(15183)
- 践(15183)
- 科技(14729)
- 技术经济(14675)
- 世界(14216)
共检索到461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振东 王岗
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中国的银行业的流动性隐患凸现,本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隐患的风险点及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用转轨经济模式下的双重信贷配给导致的资金单向流动解释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隐患,并提出弱化信贷配给,资金双向流动是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隐患的关键。
关键词:
信贷配给 流动性隐患 资金双向流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珊珊
在吸取了次贷危机中的教训后,流动性指标被作为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加入到《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框架中。《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良好原则(sound principle),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LCR和NSFR两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时间期限(30天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晔 赵涛 李晓澜
在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中 ,由于现存金融市场的种种结构缺陷以及银行体系内外部建设的不完善 ,在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出现以前 ,政府将被迫肩负着维持对银行部门部分控制的义务。
关键词:
信贷配给 逆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婕 白婧 弓哲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4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同业杠杆指标,剖析不同银行同业杠杆结构的异质性,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和系统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同业杠杆与个体流动性风险呈现U型关系,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杠杆表现稳定,与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反映出国有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U型关系显著,验证了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风险存在正负反馈效应。同时,同业杠杆增加也会带来系统流动性风险增加,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发展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商业银行与监管当局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同业杠杆要去,但也要依据各自结构稳步推进实施,且重点实施对象应当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伟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信贷紧缩 流动性失灵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伟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信贷紧缩 流动性失灵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言
本文基于2 399家银行机构样本数据,从信贷供给方视角实证分析农户正规信贷配给变化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风险管理能力、区域信用环境等因素通过改变银行机构担保管理、审贷管理等行为,进而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行为,导致数量配给、担保配给、风险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社会资本配给等各类信贷配给现象强弱变化,最终表现为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松紧变化。而政府干预因素可能主要通过改变银行机构担保管理行为的途径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松紧变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衡 王周伟
本文通过对中国79家银行2005~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了五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论有: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创造方面显示出审时度势的灵活操控特点;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创造存在时滞性;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创造水平越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每下调1%,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创造水平就会分别增加0.062%、0.053%。广义货币增速与商业银行整体的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是负相关的,系数分别约为-0.009,同业拆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1%,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就会分别减少约0.035%和0.062%。
关键词:
货币环境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宋艳伟 欧海洋
防风险对于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来说,是与稳增长同等重要的事情。近来全球各国货币政策分化致使流动性趋势分化,虽然国内宏观流动性(1)相对宽松,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等综合推进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流动性风险频出。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隐患的结构性根源在于:实体经济日益提高的杠杆率和下降的资本回报率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日益增加;人民币汇率走向的不确定性是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核心变量;货币投放充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是流动性风险隐患的货币环境根源;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与金融部门的高杠杆是流动性风险的市场结构根源;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程度提高并强化了流性动风险的积累。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需清醒认识目前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隐患日益增加的现实,提高流动性风险防范的警惕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宋艳伟 欧海洋
防风险对于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经营来说,是与稳增长同等重要的事情。近来全球各国货币政策分化致使流动性趋势分化,虽然国内宏观流动性(1)相对宽松,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等综合推进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流动性风险频出。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隐患的结构性根源在于:实体经济日益提高的杠杆率和下降的资本回报率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日益增加;人民币汇率走向的不确定性是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核心变量;货币投放充裕和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高航 高惺惟 王天琪 田容至
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发展和防范风险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64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政策效应存在3年的滞后性;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削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但对非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明显;增加绿色信贷份额可以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创新性,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颜茹云
本文以新常态作为切入点,首次从行业信贷视角探究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而研究2007年至2015年宏观经济特征在银行风险形成过程中的一般作用。研究发现:(1)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影响程度有限。从行业信贷来看,顺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高于逆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2)在银行风险的形成机理方面,物价变动引起的"货币幻觉"效应长期存在;银行自身特征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主要存在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信贷需求摩擦在非危机时期更突出。上述因素对不同周期性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3)基于银行风险形成机理,本文发现货币政策比汇率政策治理银行风险的效果更好。此外,危机时期应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抑制银行风险的自我放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颜茹云
本文以新常态作为切入点,首次从行业信贷视角探究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而研究2007年至2015年宏观经济特征在银行风险形成过程中的一般作用。研究发现:(1)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影响程度有限。从行业信贷来看,顺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高于逆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2)在银行风险的形成机理方面,物价变动引起的"货币幻觉"效应长期存在;银行自身特征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主要存在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信贷需求摩擦在非危机时期更突出。上述因素对不同周期性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勇 李振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历次的银行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使用2002—2016年中国338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金流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发现:(1)具有较低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会承担更大的总体风险,这被更低的Z值和资本充足率,以及更高的风险加权资产比例和流动性创造所证明;(2)资金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较低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会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并降低资本水平;(3)资金流动性风险通过银行贷款的中介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4)在资金流动性风险较低时,较大资产规模、较高杠杆率会抑制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或经济高风险时期银行风险承担较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青 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
本文在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为视角,对中国62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2003—2017年间资本充足率、资本规模和资产流动性等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结构特征能够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资本充足率影响最为强烈,其次为资本规模,而资产流动性影响最弱。资本管制环境下,银行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在中外资银行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建议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微观结构特征,针对资产规模和流动性等级不同银行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