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2)
2023(6750)
2022(5718)
2021(5293)
2020(4455)
2019(10403)
2018(10188)
2017(20194)
2016(11089)
2015(12610)
2014(12870)
2013(12860)
2012(12117)
2011(10890)
2010(11059)
2009(10615)
2008(10499)
2007(9755)
2006(8261)
2005(7391)
作者
(32788)
(27742)
(27735)
(26655)
(17460)
(13257)
(12771)
(10869)
(10307)
(9855)
(9340)
(9230)
(8869)
(8754)
(8712)
(8630)
(8561)
(8154)
(8044)
(8005)
(6955)
(6854)
(6791)
(6399)
(6282)
(6242)
(6187)
(6088)
(5634)
(5552)
学科
(47834)
经济(47793)
(29358)
管理(28785)
方法(23999)
(22593)
企业(22593)
数学(21619)
数学方法(21437)
(14834)
(12054)
中国(11822)
(9942)
贸易(9939)
农业(9898)
业经(9751)
(9662)
地方(9625)
(9416)
(8687)
(7523)
银行(7503)
(7398)
财务(7384)
财务管理(7360)
(7272)
金融(7269)
(7130)
(7024)
企业财务(6927)
机构
学院(163237)
大学(162791)
(67873)
经济(66377)
管理(61494)
研究(53682)
理学(52833)
理学院(52252)
管理学(51389)
管理学院(51083)
中国(42957)
(33784)
科学(33328)
(31368)
(31260)
(27775)
中心(26484)
业大(25688)
(25522)
研究所(25284)
财经(25062)
农业(24831)
(22659)
经济学(21451)
北京(21208)
(21091)
师范(20870)
(20180)
经济学院(19661)
(18881)
基金
项目(107008)
科学(83153)
研究(78948)
基金(76251)
(65990)
国家(65428)
科学基金(55130)
社会(49228)
社会科(46597)
社会科学(46577)
(42780)
基金项目(40533)
教育(36749)
(35931)
自然(34690)
自然科(33839)
自然科学(33826)
编号(33439)
自然科学基金(33218)
资助(31168)
成果(27321)
重点(24240)
(24018)
(23851)
课题(22842)
(22286)
创新(20816)
科研(20720)
教育部(20409)
(20365)
期刊
(73205)
经济(73205)
研究(46562)
中国(29348)
(28761)
学报(26051)
(24769)
科学(22884)
(20163)
金融(20163)
大学(19317)
管理(19139)
农业(18393)
学学(18276)
教育(16520)
技术(14142)
业经(12814)
财经(12297)
经济研究(11585)
(10448)
问题(10270)
(9577)
理论(8848)
技术经济(8667)
(8390)
(8219)
实践(8103)
(8103)
商业(8004)
统计(7867)
共检索到237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秦海林  
双重信贷担保是政府干预信贷市场的必然产物,是金融市场竞争不完全的表现。双重信贷担保不仅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而且还有助于克服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不完全所产生的高额交易成本,达成信贷交易,所以它在借助政府干预来强化自身地位之际,既发挥了稳定和繁荣信贷市场的作用,又确保了信贷市场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这意味着,双重信贷担保是金融市场制度变迁中的一个路径依赖现象,虽然它有损经济效率,但是,这却不妨碍其继续存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农户因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合格抵押担保的非利息单位成本过高,导致其信贷需求转向非正规民间金融。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是抵押担保价值的递增函数,信贷资金供给只青睐抵押担保价值高的农户。在这种矛盾困境中,只有促使农村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建立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小型金融机构,并组建面向农户的信用担保机构,才能降低农户信贷供需的非均衡程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小军  
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单一,民办高校自身、政府、社会没有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其原因是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在学费、财政投入、教育消费与教育捐赠等方面的路径依赖。唯有在融资、财政资助、社会捐赠、品牌建设等方面实施制度创新,破解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路径依赖,民办高等教育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寿明  
完善的担保体系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农村的信贷担保问题,各地积极推动农村担保方式创新试点,本课题在总结农村担保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共物品这一新视角,对信贷担保进行分析,提出信贷担保制度设计和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同全  田雅群  冯兴元  董翀  
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是财政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机制。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集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担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支持县域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担作用。中央对农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普遍面临着“去担保化”的挑战,即银行可以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无需农担机构担保。农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机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担的发展趋势与经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炜昭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担保,再以虚假事实和骗取的担保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中,主要存在着三组民事法律关系,即行为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担保人与贷款人之间的担保合同关系以及行为人与贷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行为人在与担保人订立委托合同过程中实施的前骗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合同诈骗罪;担保人事先虽向贷款人设立了担保,但无论基于个别财产损失说还是整体财产损失说,均应肯定行为人的后骗行为造成了贷款人的财产损失,构成贷款诈骗罪。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苒  李梦圆  胡丽琴  
在对客户依赖、企业信用质量和信贷融资三者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了客户依赖通过影响企业信用质量进而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中介路径。基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客户依赖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质量,使其长期信贷和融资结构得到改善,但对短期融资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依赖提升了消费品制造企业信用质量,对其信贷融资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工业品制造企业信用质量,对其信贷融资可能产生阻碍。客户依赖对低商业信用授予水平以及国有中小企业信用质量提升幅度较大,因此对这两类企业信贷融资的促进作用可能更显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梅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缺陷与不足,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信贷配给约束导致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额度低于申请的数额,甚至根本得不到贷款。尽管前一段时期支持政策频出,但融资难依然是困扰小微企业的主要问题。更有甚者,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已向融资贵、融资慢转变。解决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问题、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十分有必要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探讨。本文针对辽宁省小微企业信贷担保困境,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体系、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建立财政引导的商业化担保公司与建立财政引导的民间联保组织等财政激励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谢玉梅  邬一羽  范旺达  
本文从博弈论视角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银行讨价还价模型,通过案例解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对农户小额信贷合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单个农户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银行合约谈判议价能力明显提高,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分享了合作社议价带来的好处;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的贷款项目有效降低了小额信贷风险,使银行在降低信贷门槛的同时扩大信贷供给,推动了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松  潘珊  姚长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企业及担保机构的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增加进入信贷市场的企业规模,而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在垄断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了银行利润,提高了企业利润,社会总福利不变;随着信贷市场的完善,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有效提高社会总福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宏辉  贾生华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信贷困境,信用担保是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难题的关键。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构建相关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范信用担保基金的运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和胜  费翔  唐虹  
文章利用欧洲174家商业银行2001—2015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担保债券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以及资产担保债券对资产支持证券的替代性问题。结果表明: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担保债券在不同时期对银行信贷有不同的影响;发行资产担保债券的银行其贷款能力在次贷危机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次贷危机前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银行愿意在次贷危机期间,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转变为发行资产担保债券。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鸿飞  
民营中小企业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型信贷市场中很容易受到信贷歧视,商业银行对此类企业的“惜贷”乃至拒贷不仅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差强人意的融资地位,而且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计划金融体制对于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种种束缚作用以及在金融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严重不合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垄断型信贷市场融资担保模型来分析市场垄断和利率管制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担保对于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此说明改革我国金融体制、开放信贷市场和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必要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林  
双重信贷担保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促成信贷担保协议的达成,但是,信贷担保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致使双重信贷担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银行、担保公司和贷款人之间的博弈结果,信贷发放则是该博弈的均衡解,利率、保费率和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等是影响博弈均衡的重要变量;双重信贷担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当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临界点时,担保公司的抵触行为仍旧会在客观上加剧融资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谷红  
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融资贷款的重要增信资源,其设立也是包容性金融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现有法律制度的框架,重点分析了担保基金的运作方式、风险防范与分担机制,进而指出现有法律制度存在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缺失、基金运作与监管行政化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制定统一高位阶的法律法规、设立专业独立的运作与监管机构、提取适当风险准备金、发展再担保与再保险等创新设计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