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40)
- 2023(20058)
- 2022(16916)
- 2021(15731)
- 2020(13225)
- 2019(29926)
- 2018(29653)
- 2017(56659)
- 2016(31026)
- 2015(34635)
- 2014(34335)
- 2013(34215)
- 2012(31454)
- 2011(28490)
- 2010(28613)
- 2009(26756)
- 2008(26789)
- 2007(23926)
- 2006(21611)
- 2005(19643)
- 学科
- 济(129331)
- 经济(129157)
- 业(108527)
- 管理(103982)
- 企(95737)
- 企业(95737)
- 方法(52949)
- 数学(42298)
- 数学方法(41869)
- 财(39763)
- 农(38505)
- 业经(37668)
- 中国(35217)
- 制(29214)
- 地方(28130)
- 务(27096)
- 财务(27015)
- 财务管理(26973)
- 农业(26593)
- 学(25665)
- 企业财务(25638)
- 技术(23636)
- 贸(22829)
- 贸易(22812)
- 理论(22604)
- 和(22584)
- 易(22120)
- 银(21132)
- 银行(21060)
- 体(20674)
- 机构
- 学院(447331)
- 大学(446179)
- 济(178728)
- 管理(176739)
- 经济(174885)
- 研究(151307)
- 理学(150994)
- 理学院(149310)
- 管理学(146997)
- 管理学院(146164)
- 中国(115734)
- 京(96688)
- 科学(93681)
- 财(86741)
- 农(80602)
- 所(77215)
- 研究所(69605)
- 业大(69113)
- 江(68874)
- 中心(68648)
- 财经(67571)
- 农业(63202)
- 经(61299)
- 北京(61213)
- 范(56923)
- 师范(56275)
- 州(55251)
- 院(54537)
- 经济学(52634)
- 财经大学(49789)
- 基金
- 项目(296014)
- 科学(232231)
- 研究(214858)
- 基金(213907)
- 家(187434)
- 国家(185760)
- 科学基金(159269)
- 社会(135334)
- 社会科(128205)
- 社会科学(128172)
- 省(116944)
- 基金项目(113472)
- 自然(104138)
- 自然科(101698)
- 自然科学(101670)
- 自然科学基金(99892)
- 划(97786)
- 教育(97660)
- 编号(87512)
- 资助(87472)
- 成果(71120)
- 重点(66171)
- 发(65233)
- 部(64281)
- 创(63061)
- 课题(60362)
- 创新(58415)
- 科研(56323)
- 国家社会(55345)
- 制(55277)
- 期刊
- 济(206655)
- 经济(206655)
- 研究(133108)
- 中国(92320)
- 农(74564)
- 学报(73745)
- 财(70158)
- 管理(69614)
- 科学(66161)
- 大学(55340)
- 学学(52180)
- 农业(50641)
- 教育(48115)
- 融(42270)
- 金融(42270)
- 技术(38932)
- 业经(35758)
- 财经(33750)
- 经济研究(31718)
- 经(28911)
- 业(28258)
- 问题(26770)
- 图书(23330)
- 技术经济(22719)
- 科技(22080)
- 版(21536)
- 理论(21176)
- 现代(21054)
- 商业(20391)
- 贸(19605)
共检索到680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樟生 徐承浩 赵馨子 叶二子
面对实际绩效与期望水平之间的落差,企业如何反应备受关注。本文从绩效反馈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利用2010~2021年上市制造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不同期望绩效落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对外合作和机构关注两种信息不对称情境下的权变作用,研究发现:(1)不同期望绩效落差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历史期望绩效落差带来负向影响,行业期望绩效落差带来正向影响;(2)对外合作程度强化了历史期望绩效落差对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3)机构关注度强化了行业期望绩效落差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对于引导企业管理者有效利用内外部信息规划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卫东 潘霞 操玮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附加价值更高的研发和服务环节,将附加价值低的制造环节外包,是现代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模式。探讨轻资产运营对研发投入绩效的影响机理,依据轻资产运营的关键特征,从资产结构和运营特征两个维度,使用凝聚式层次聚类的方法,将选取的2009—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分为强、弱轻资产运营企业,以轻资产运营为调节变量使用多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研发投入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轻资产运营对提高研发投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强轻资产运营企业的创新绩效更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贲友红
本文以2012-2015年医药制造企业的7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两个指标作为研发投入的衡量指标,选取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等6个指标作为企业综合绩效的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企业综合绩效的滞后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期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综合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滞后一期的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滞后二期研发费用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综合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这种影响也具有一定滞后性,且滞后影响程度显示不断增强。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医药制造企业绩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医药制造企业 企业研发投入 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贲友红
本文以2012-2015年医药制造企业的7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两个指标作为研发投入的衡量指标,选取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等6个指标作为企业综合绩效的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企业综合绩效的滞后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期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综合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滞后一期的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滞后二期研发费用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综合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这
关键词:
医药制造企业 企业研发投入 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建国 崔乾坤 张靖泉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污染减排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企业私人信息的污染减排激励模型,分别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并对契约相关参数进行了数理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减排技术低的企业始终获得保留收益,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可以获得额外收益;政府倾向于采用分离激励契约,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倾向于混同激励契约;分离激励契约不利于企业污染减排技术的提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决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双重信息不对称 激励 混同契约 分离契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云 周杰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公司多元化经营水平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相关多元化水平恶化了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多元化水平对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信息不对称程度 资本市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阳 易其其
以中国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12—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政府补助的规模与连续性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研究政府研发补助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显著正相关,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政府补助的规模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政府补贴的连续性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调整企业研发补助形式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林 乔小乐
基于我国2009-2015年460家装备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存在一个有效区间,并且企业所有制形式会影响该有效区间。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高于0.738%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低于3.149%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地,通过以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的研发意愿充足,此时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研发投入 投资意愿 装备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林 乔小乐
基于我国2009-2015年460家装备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存在一个有效区间,并且企业所有制形式会影响该有效区间。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高于0.738%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低于3.149%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地,通过以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的研发意愿充足,此时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研发投入 投资意愿 装备制造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玉香 李倩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积极探索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投入与效果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是其转型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智能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分层与分组回归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普遍处于智能化转型初期,大量的信息技术投入会给企业绩效带来短暂的不利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中,股权集中度和高管持股比例分别正向调节、负向调节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独立性与两职合一均负向调节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连燕玲 郑伟伟 高皓
随着商业环境动态性持续加剧和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问题。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关注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中采取战略响应行为的多样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下的响应式搜索行为。研究发现,创新绩效期望落差显著促进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即跨地区和跨行业搜索行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样本自选择、双重差分估计以及更换回归方法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路径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主要通过激发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和强化高管创新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低于期望水平和分属高科技产业时更为明显。拓展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会驱动制造业企业更倾向在技术水平先进的行业和商业环境成熟的地区进行搜寻。本文将创新管理目标、组织绩效反馈与企业响应式搜索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困境下的战略响应行为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薇薇
经济新常态,研发投入在企业资源分配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研发投入具有的风险会导致研发企业融资价格提高,产生融资约束。文章使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持续在市的制造业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融资价格显著正相关;如果企业增加研发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研发投入的价格效应会降低。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融资价格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薇薇
经济新常态,研发投入在企业资源分配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研发投入具有的风险会导致研发企业融资价格提高,产生融资约束。文章使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持续在市的制造业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融资价格显著正相关;如果企业增加研发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研发投入的价格效应会降低。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融资价格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慕艳芬 聂佳佳 石纯来
研究了零售商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固定成本信息对称情形下,制造商不同销售渠道策略选择对零售商销售量和利润带来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情形下零售商的市场需求信息披露对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称信息情形下,当开通直销渠道的固定成本较低时,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侵蚀了零售商的部分利润,引起零售商利润下降;当开通直销渠道的固定成本较高时,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不对称信息情形下,当市场需求较小时,零售商主动披露市场需求信息;当市场需求较大时,零售商不愿意披露市场需求信息;但是无论零售商披露市场需求信息与否,都不会增加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概率。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销售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炳利
本文针对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利用博弈论考察信息不对称下雇主和雇员参与企业年金的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是雇主的主要激励。在企业内部,雇主希望通过提供企业年金提升工作效率并留住雇员,但效果有待检验;在企业外部,雇主希望以企业年金为信号吸引优秀雇员,但雇主间的竞争、雇员对雇主行为的理解以及雇员的预期增大了雇主收益的不确定性。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旨在为养老提供储备,这有赖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质量和费率。政府规制无法确保机构的质量,增加了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规制可能导致的垄断和高费率,侵蚀雇员利益。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演。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雇主和雇员在企业年金市场的预期收益。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企业年金 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