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5)
- 2023(15149)
- 2022(13020)
- 2021(12144)
- 2020(10266)
- 2019(23078)
- 2018(22985)
- 2017(44337)
- 2016(23952)
- 2015(26678)
- 2014(25983)
- 2013(25670)
- 2012(23101)
- 2011(20453)
- 2010(20322)
- 2009(19230)
- 2008(18784)
- 2007(16461)
- 2006(14449)
- 2005(12856)
- 学科
- 济(96864)
- 经济(96749)
- 业(96394)
- 企(88049)
- 企业(88049)
- 管理(86928)
- 方法(44249)
- 数学(34590)
- 数学方法(34210)
- 业经(32619)
- 财(31961)
- 农(30417)
- 务(24617)
- 财务(24550)
- 财务管理(24525)
- 企业财务(23293)
- 中国(22462)
- 农业(21626)
- 技术(20255)
- 理论(19389)
- 和(18640)
- 制(18520)
- 学(17938)
- 划(17805)
- 地方(16766)
- 贸(16549)
- 贸易(16541)
- 策(16399)
- 易(16052)
- 环境(15755)
- 机构
- 学院(338641)
- 大学(334130)
- 管理(141770)
- 济(132905)
- 经济(130125)
- 理学(122247)
- 理学院(121056)
- 管理学(119268)
- 管理学院(118654)
- 研究(103426)
- 中国(79209)
- 京(70450)
- 科学(64150)
- 财(62616)
- 农(54190)
- 所(50763)
- 财经(50332)
- 业大(50091)
- 江(49620)
- 中心(47662)
- 研究所(45930)
- 经(45720)
- 北京(43751)
- 农业(42628)
- 范(41358)
- 师范(40996)
- 州(40520)
- 经济学(38324)
- 商学(38031)
- 院(37725)
- 基金
- 项目(229402)
- 科学(181831)
- 研究(170451)
- 基金(167162)
- 家(143901)
- 国家(142610)
- 科学基金(125076)
- 社会(107021)
- 社会科(101387)
- 社会科学(101362)
- 省(91001)
- 基金项目(89081)
- 自然(81824)
- 自然科(79971)
- 自然科学(79953)
- 自然科学基金(78554)
- 教育(77224)
- 划(74672)
- 编号(71055)
- 资助(67965)
- 成果(56102)
- 重点(50179)
- 创(50036)
- 部(49560)
- 发(48480)
- 课题(46937)
- 创新(45977)
- 项目编号(44948)
- 业(44528)
- 科研(43676)
- 期刊
- 济(148692)
- 经济(148692)
- 研究(95617)
- 中国(59792)
- 管理(55411)
- 财(51456)
- 农(50333)
- 学报(49654)
- 科学(46337)
- 大学(37575)
- 农业(35417)
- 学学(35408)
- 教育(34300)
- 技术(30868)
- 业经(27775)
- 融(26391)
- 金融(26391)
- 财经(24320)
- 经济研究(23007)
- 经(20778)
- 业(20343)
- 图书(19384)
- 问题(18831)
- 技术经济(18259)
- 现代(16864)
- 财会(16689)
- 理论(16634)
- 科技(16356)
- 商业(16070)
- 实践(15173)
共检索到489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建国 崔乾坤 张靖泉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污染减排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企业私人信息的污染减排激励模型,分别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并对契约相关参数进行了数理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减排技术低的企业始终获得保留收益,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可以获得额外收益;政府倾向于采用分离激励契约,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倾向于混同激励契约;分离激励契约不利于企业污染减排技术的提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决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双重信息不对称 激励 混同契约 分离契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如国 李玉龙
企业低碳减排中的低碳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属于私有信息时,政府需要甄别其碳减排的真实能力并对其减排努力实施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且企业低碳技术为连续类型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对比分析了只存在道德风险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期望收益减少,企业的减排努力程度降低而收益增加;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设计差异化的契约激励模式,不但可以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诱导企业提高低碳努力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强 曹柬 贺小刚 周根贵
针对回收处理企业处理能力隐匿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努力水平隐匿的道德风险问题,运用激励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下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的激励契约设计过程。提出分离契约实施的前提条件,比较混同契约与分离契约的有效性,给出能获得政府正向激励的回收处理企业类型,讨论各相关因素对次优契约和努力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两种激励契约下处理能力变化对次优契约、努力水平及双方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同契约相比,分离契约能较好实现回收处理企业的类型甄别和高效激励,有效促进回收处理企业提高努力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响 刘悦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制造商与零售门店所组成服务供应链的契约模型,分析前者制定委托代理契约使后者进行有成本地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决策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在契约决策中存在阈值政策。当信息获取成本低于阈值时,制造商采用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的分离均衡契约,反之则采用不获取信息的混同均衡契约;信息获取后存在两种作用相反的效应:一是有利于制造商制定有效的分离均衡契约以及零售门店的服务水平,从而使双方的期望利润最大化,二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强势一方的制造商也失去了攫取供应链中更多利润的能力,这也使得零售门店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和 马士华 石宁
在正常订单和紧急订单供应商共存情况下,分析制造商的最优订货策略。正常订单供应商采购提前期较长,需在销售期前进行订货。紧急订单供应商交货期较灵活,但交货期长短与成本相关且该成本信息为其私有信息。考虑在此条件下制造商的订货策略(与正常订单供应商)和激励合同设定问题(与紧急订单供应商)。最后,比较了紧急订单供应商的存在与否对制造商的订货以及利润的影响。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激励合同 随机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玉发 刘哲睿 王海娟
在有过度自信零售商的分销供应链中,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分别得出了信息对称及信息不对称时(努力程度无法监控)的最优特许经营费契约。探究了在两种情况下,零售商过度自信程度对其努力程度及制造商利润的影响。从比较中得知信息不对称下零售商的努力程度及制造商利润都小于信息对称下的情况,两种差别分别与零售商的过度自信程度成反比。零售商的过度自信行为有正面的信息价值,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制造商偏爱过度自信程度较高的零售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宝宇 雷岚
供应链运作中生产制造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基于不同的信息对称条件形成了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构建和设计某种信用激励契约才能有效实现委托代理双方期望效用的最优化。首先给出了信用激励契约数学模型构建的相关假设和研究情景设定,研究对象设定在只有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和一个批发零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分别构建和对比研究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信用激励契约的数量关系和模型,并通过一个具体算例对模型推理进行了检验和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对称条件下不需要进行信用激励即可实现最大化的期望效用,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息激励契约的作用会随着批发零售企业风险偏好的降低而减弱。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国臣
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是如何进行博弈的,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在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激励制度下两者是如何达到一种契约的。并分析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对激励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激励来观察对零售商是否有作用,并且观察作用的大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晓梅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重。有效的独立审计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财务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企业契约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独立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为了降低企业各种要素投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2)生产要素在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流动,使潜在投资者也产生了审计需求;(3)企业间竞争促进了审计的职业化和行业竞争。研究表明,企业相关利益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促进了独立审计制度与审计行业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玉梅 朱俊娟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将消费者购买行为、节能减排努力准入标准、政府监督信号考虑在内,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别探讨了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政府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结果表明:节能减排努力市场准入标准越高,政府应给与企业越多的固定补贴;政府应根据观测到的企业不同节能减排努力水平设计激励机制;政府监督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菊 姚平
基于博弈论构建了隐性声誉激励与显性收益激励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分析了企业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声誉激励因素的激励效应,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隐性声誉激励机制效应发挥的有效均衡条件和相关要求,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动态声誉激励机制,不仅能促使企业更加努力进行治污。而且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或行为不可验证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激励机制 博弈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中苗 徐琪 张艳芬
针对不对称信息下按需服务平台对代理人的动态激励问题,考虑代理人对平台的基本报酬具有参照效应,以平台考核代理人的绩效水平为状态变量,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平台动态激励契约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研究表明,当平台委托能力水平较高的代理人时,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平台的激励强度支出;当代理人的参照效应增强时,均衡解的优化不仅与代理人的成本系数有关,还与绩效水平对平台转移支付的影响系数有关。数值仿真发现若代理人对平台基本报酬的参照值较小,则代理人的参照效应对平台是有利的,否则是不利的。研究结论可为按需服务平台设计动态激励契约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炳利
本文针对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利用博弈论考察信息不对称下雇主和雇员参与企业年金的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是雇主的主要激励。在企业内部,雇主希望通过提供企业年金提升工作效率并留住雇员,但效果有待检验;在企业外部,雇主希望以企业年金为信号吸引优秀雇员,但雇主间的竞争、雇员对雇主行为的理解以及雇员的预期增大了雇主收益的不确定性。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旨在为养老提供储备,这有赖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质量和费率。政府规制无法确保机构的质量,增加了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规制可能导致的垄断和高费率,侵蚀雇员利益。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演。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雇主和雇员在企业年金市场的预期收益。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企业年金 激励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民利 张佳林
为解决环境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当污染治理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第三方环境服务商信息的治污激励模型,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研究结果表明:(1)激励系数随消费者绿色意识与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而上升,随努力成本系数、产出效益的方差、第三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减小;(2)低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始终获得保留收益,而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可以获得额外收益;(3)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倾向于采用混同激励契约,排污企业更愿意采用分离激励契约;(4)高能力者占比的增加使得排污企业利润增加,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有助于第三方环境服务的推广,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加能使双方利润都增加从而实现共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芸 张卫国
文章在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条件下,通过建立考虑技术风险的模型,研究企业如何通过报酬契约设计,激励学研方投入努力,并坦白自己能力水平,促进合作成功,尽可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双重信息不对称 技术风险 契约激励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