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3)
- 2023(15126)
- 2022(12519)
- 2021(11588)
- 2020(9800)
- 2019(21669)
- 2018(21418)
- 2017(40142)
- 2016(21680)
- 2015(24262)
- 2014(23880)
- 2013(23133)
- 2012(20997)
- 2011(18897)
- 2010(18976)
- 2009(18332)
- 2008(18080)
- 2007(16367)
- 2006(14447)
- 2005(13558)
- 学科
- 济(90253)
- 经济(90103)
- 业(89463)
- 企(81752)
- 企业(81752)
- 管理(81616)
- 方法(36440)
- 财(32081)
- 业经(31018)
- 农(30160)
- 数学(27812)
- 数学方法(27612)
- 中国(26073)
- 制(24753)
- 务(22682)
- 财务(22643)
- 财务管理(22615)
- 企业财务(21420)
- 农业(20578)
- 体(19141)
- 技术(18411)
- 贸(17942)
- 贸易(17928)
- 易(17529)
- 策(17170)
- 划(17103)
- 理论(16738)
- 和(16301)
- 银(15831)
- 银行(15813)
- 机构
- 学院(310935)
- 大学(305494)
- 济(135805)
- 经济(133362)
- 管理(122678)
- 理学(104614)
- 理学院(103640)
- 管理学(102317)
- 研究(101952)
- 管理学院(101738)
- 中国(83614)
- 财(66850)
- 京(64219)
- 科学(56820)
- 财经(52050)
- 所(50041)
- 农(49966)
- 江(47498)
- 经(47313)
- 中心(46350)
- 研究所(44628)
- 经济学(41755)
- 业大(41630)
- 北京(40291)
- 农业(39107)
- 财经大学(38324)
- 经济学院(37494)
- 州(36886)
- 院(36683)
- 范(36070)
- 基金
- 项目(198705)
- 科学(159507)
- 研究(150491)
- 基金(147119)
- 家(126511)
- 国家(125397)
- 科学基金(109587)
- 社会(99137)
- 社会科(94002)
- 社会科学(93984)
- 基金项目(76680)
- 省(76331)
- 教育(68712)
- 自然(68078)
- 自然科(66569)
- 自然科学(66550)
- 自然科学基金(65458)
- 划(63232)
- 编号(60660)
- 资助(59388)
- 成果(49243)
- 部(45357)
- 创(44336)
- 重点(44232)
- 制(42974)
- 发(42426)
- 国家社会(41912)
- 课题(41626)
- 业(41433)
- 创新(40727)
- 期刊
- 济(158719)
- 经济(158719)
- 研究(95162)
- 中国(65538)
- 财(56574)
- 管理(51637)
- 农(48205)
- 科学(42111)
- 学报(41609)
- 大学(33150)
- 农业(32970)
- 学学(31508)
- 融(31484)
- 金融(31484)
- 教育(31185)
- 技术(28089)
- 业经(27864)
- 财经(27318)
- 经济研究(25864)
- 经(23671)
- 问题(20231)
- 业(19625)
- 贸(17785)
- 世界(17001)
- 技术经济(16632)
- 国际(15544)
- 现代(15148)
- 财会(15146)
- 商业(14366)
- 会计(14114)
共检索到478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辅礽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逐步改革的方式、而不是在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同时配合改革的方式进行的。逐步改革有其优点,即可以通过试验再逐步推广各项改革措施,以避免发生大的错误,可以为各项改革措施逐渐创造所需的条件,可以减少社会震荡以利于改革的推进。但是,逐步改革也必定会产生一些困难,例如,一项措施在实行时,由于其他有关体制没有实行相应的改革,而会遇到障碍,甚至会使这项改革变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建国
本文运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原理和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在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形成原因及不合理的劳动工资制度能够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之后,笔者又在生计工资不变和国有企业资本深化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模型,并揭示了1952~1978年这一阶段,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并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内在原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立刚 杨继东 张永生 苟琴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处在一段陡峭的学习曲线上,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考虑到其对国内改革可能的影响,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海外投资可以为深化中国体制改革提供契机,但与此同时,也会加强部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从而不尽符合国内改革目标。因此,在竞争性、所有制以及监管方面深化国内改革,对于中国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海外投资十分重要。建立与市场兼容的制度将会带动不断创新,从而为中国企业更有效地追赶技术前沿和在海外市场保持竞争力提供机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迪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体制转型 计划市场体制 国企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军林 万燕鸣 张英杰
本文从国有企业内生性制度特征出发,构建了一个双重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行为的分析理论,展示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的多样性。本文认为,这种内生性制度特征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双重激励比较合适地描述了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为我们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好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慎之
国有企业重组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吴慎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企业体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明
公共经济学、组织学、产权经济学以及实证观点均认为,国有企业效率 低下的根源在于体制因素;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应当是澄清并克服造成国企效率低下的体 制弊端,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经营机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低效率 体制根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海航 马怀宝 高旭东
1995年12月3日至24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派遣,我们一行三人访问了英国运输部(铁道部)等政府部门、英国钢铁公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拜访了7所大学的十多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就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下面侧重就英国国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和对我国的启示报告如下。 一、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从1979年开始,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及后来梅杰政府对英国经济,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基本理论是由原来的信奉凯恩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祥松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本文借鉴德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谈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一、德国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基础:有宏观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在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经济体制。它既有别于法国的那种依赖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世明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转换的核心内容是按劳分配市场化。受我国市场发育程度制约,这种转换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就按劳分配市场化的全过程、阶段分期及最终目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描述,并分别在工资总量决定和工资个量分配两个层面上,对工资调节机制和分配主体的转换进行剖析,指出目前国有企业工资体制转换已面临从前过渡期到后过渡期的转折关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成琦
论日本国有企业体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吉林大学日本所白成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体制,对其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突出,甚至对其体制本身的存在价值,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上昉
非体制因素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探析熊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正陷入亏损困境,经济界人士正确地指出了企业制度变革对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导致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另一类重要原因,似乎认识得不够充分,这就是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