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5)
- 2023(14158)
- 2022(12195)
- 2021(11219)
- 2020(9453)
- 2019(21936)
- 2018(21332)
- 2017(40205)
- 2016(21659)
- 2015(24542)
- 2014(24192)
- 2013(24145)
- 2012(22231)
- 2011(20375)
- 2010(20418)
- 2009(19417)
- 2008(19292)
- 2007(17135)
- 2006(14896)
- 2005(13626)
- 学科
- 济(97503)
- 经济(97414)
- 管理(61333)
- 业(57321)
- 企(47084)
- 企业(47084)
- 方法(42751)
- 数学(36869)
- 数学方法(36473)
- 中国(27838)
- 农(25144)
- 财(22659)
- 学(20321)
- 贸(20004)
- 贸易(19993)
- 业经(19838)
- 易(19443)
- 地方(19409)
- 制(17287)
- 农业(16207)
- 理论(15534)
- 和(14898)
- 银(14875)
- 银行(14847)
- 融(14668)
- 金融(14666)
- 行(14265)
- 环境(14069)
- 务(13525)
- 财务(13475)
- 机构
- 大学(316302)
- 学院(313678)
- 济(135907)
- 经济(133293)
- 管理(118469)
- 研究(110964)
- 理学(101929)
- 理学院(100739)
- 管理学(99022)
- 管理学院(98423)
- 中国(85282)
- 京(67636)
- 科学(66082)
- 财(61253)
- 所(56279)
- 研究所(51064)
- 中心(49931)
- 农(49656)
- 财经(48777)
- 江(46020)
- 经(44326)
- 北京(43232)
- 经济学(43184)
- 业大(43075)
- 范(42965)
- 师范(42604)
- 院(39560)
- 农业(39009)
- 经济学院(38829)
- 州(36500)
- 基金
- 项目(205456)
- 科学(162424)
- 研究(151717)
- 基金(150594)
- 家(130934)
- 国家(129931)
- 科学基金(110879)
- 社会(98185)
- 社会科(93054)
- 社会科学(93028)
- 基金项目(78371)
- 省(77953)
- 教育(70211)
- 自然(69612)
- 自然科(67995)
- 自然科学(67972)
- 自然科学基金(66770)
- 划(66714)
- 资助(62053)
- 编号(61454)
- 成果(50528)
- 重点(47080)
- 部(46785)
- 发(45257)
- 创(42546)
- 课题(42361)
- 国家社会(41493)
- 教育部(40288)
- 创新(39743)
- 科研(39509)
- 期刊
- 济(149691)
- 经济(149691)
- 研究(95343)
- 中国(62099)
- 财(47889)
- 学报(47101)
- 农(44756)
- 科学(44531)
- 管理(43160)
- 教育(35505)
- 大学(35473)
- 学学(32945)
- 农业(30488)
- 技术(27448)
- 融(27394)
- 金融(27394)
- 经济研究(25893)
- 财经(24516)
- 业经(23455)
- 经(21239)
- 问题(19654)
- 贸(18517)
- 业(17776)
- 技术经济(15909)
- 国际(15864)
- 统计(15498)
- 世界(15467)
- 图书(15401)
- 商业(14728)
- 版(14593)
共检索到471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峰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及边界,进而拓展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双重价值链嵌入下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在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及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基础上,就中国省级区域双重价值链嵌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于国内价值链,中国大部分省级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深,且2007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价值链攀升势头;(2)沿海地区在双重价值链中更多扮演"加工制造者"角色,内陆地区则是更多扮演"原材料、初级产品供给者"角色;(3)"入世"以来,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位置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国内价值链分工和资源整合是推动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4)市场整合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企业成长效应是国内专业化分工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国产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升级,应更加重视国内资源整合,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更加重视高级要素培育,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更加重视本土关联,提升国内配套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雅兴 罗胜 谢迟
研究目标:测算与分析我国各区域参与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加值利得与嵌入特征,透析我国区域和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双重价值链统一测算框架,直观测算了各区域参与双重价值链分工带来的增加值。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分工路径中全球价值链分工比例的增大,区域视角下的"东向聚集"特征越发明显。部门视角下,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越加复杂化的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贡献越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参与双重分工带来的增加值大于初级产品部门,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相反。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部门和西部地区参与双重分工受到的影响最大。研究创新:将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纳入统一的增加值测算框架,并从中剥离出单一价值链分工和双重分工。从多维视角全面分析了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嵌入特征。研究价值:对我国再次布局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雅兴 余婕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发挥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双重价值链嵌入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技术进步通过单一国内价值链分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融合的双重分工推动了国内价值链的深化。第二,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区域和部门异质性。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抑制其嵌入浅层全球价值链分工;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国内价值链嵌入的作用途径与全样本一致。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并没有使其更深入地嵌入价值链分工,特别是最为复杂的双重分工;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抑制其嵌入浅层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其更深入地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第三,技术效率增长是技术进步影响双重价值链分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国内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冉冉 韩孟孟 沈春苗
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本文运用OLS模型和2SLS模型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但需要注意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虚假产业均衡”;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良性产业均衡”,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中国除了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还应加强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并鼓励中西部地区寻求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新玲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1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会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和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更明显。因此,应多头协作、跨区统筹、因业制宜的推动制造业碳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新玲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1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会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和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更明显。因此,应多头协作、跨区统筹、因业制宜的推动制造业碳减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融资约束通过交易成本、要素结构、技术创新等途径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将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与世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测算了中国八大区域的融资约束程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地位,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我国区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是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重要因素,影响显著为负;(2)且各区域交易成本、要素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地位的作用受融资约束的影响;(3)因内源和外源融资约束作用程度不同,融资约束影响程度在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4)融资约束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关联度的提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后向关联度则呈现出梯队化特征。上述发现为协调区域全球价值链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全球价值链嵌入 区域投入产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并构建相应的碳排放账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试图从价值链渠道、区域(国别)流向、部门结构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解释我国各区域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国内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并且以中间品贸易为主,而国际价值链对于对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的贡献程度更大;国内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国外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碳排放强度和增加值系数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国内-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而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动效应则相反。本文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国内-国际分工、调整国内产业和碳减排布局,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雅卿 沈开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分析了各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以及对应的产业政策工具,形成两大产业政策模式——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和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的产业政策目标与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目标与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促进产业政策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发展和安全并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的WWZ模型对31个省级区域贸易增加值进行完全分解,据此分析区域贸易的实际规模,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程度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均是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受益者,沿海省份贸易形成的增加值明显较多。(2)区域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沿海省份贸易增加值比重低于其他内陆省份。(3)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程度整体提升,沿海省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内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程度较高。(4)区域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明显的“三大增长极”周边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周边省份相对较高。(5)区域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球价值链,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内市场,国内价值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区域增加值供需偏好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和“沿海”效应,各区域增加值主要流向和来源于相邻地区或沿海地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巍 邓若冰 吴福象
价值链分工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化路径。基于Lancaster分析框架将企业生产行为重构为不完全信息下的性能供给,并引入要素品牌化来分析下游新兴企业的供给决策。研究发现:产品供给质量与信息扩散速度成正比;要素品牌化可以缩小企业间的技术落差,拓展了产品性能信息扩散渠道,使得产业整体规模扩张;当下游企业具备大规模柔性制造能力时,要素品牌化能促进下游产品企业供给更高质量的产品。为此,以产业链中游为平台塑造W型价值链,是中国高技术行业实现品牌化的关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龙 王磊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对区域价值链的主导权提出了要求。若"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上可行,中国将从嵌入欧美日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转换为自我主导的区域价值链。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利用RCA指数、RGVCA指数和价值链位置指数等指标,从价值链转换的条件以及转换后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探讨这一可行性问题。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均强于竞争性,且中国占据了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具备主导区域价值链的条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价值链转换后,将产生实际贸易利得提高、产业高端化发展等积极影响。本文最终得到"一带一路"战略在经...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飞扬 施贞怀 殷凤
制造业嵌入双重价值链的演进逻辑为“以基本封闭的NVC为主导推动工业发展→以NVC为主导推动对外开放→以GVC为主导推动对外开放→NVC和GVC并重平衡拉动内需→以NVC为主导拉动内需”。制造业嵌入以NVC为主导的双重价值链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是GVC重构下维持供应链安全的必由之路,顺应了双重“中心—外围”理论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制造业发展以嵌入NVC为主导,并不是搞自我封闭,也不是忽视对外开放,而是聚力培育畅通国内外循环的内生动力,增强对GVC的掌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GVC和NVC的有效协同和互补。实现这一目标,对内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加强引领性技术攻关,摆脱“卡脖子”环节掣肘;对外要增强高端要素虹吸力,提升区域产业链控制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重塑全球价值链新格局。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重点兼顾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实现两条价值环流良性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月月 胡峰 王晓萍 任志敏
分别从技术、市场和生产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界搜索的具体路径和内容,以期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冬兰 郭宇钦 宋晓敏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在全面推进“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究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如何促进国内低碳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中国2005~2020年30个省(区、市)的碳福利绩效值和GVC/NVC嵌入度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各地GVC、NVC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的碳福利绩效呈现出“N”型波动态势,且空间上表现为非均衡分布;(2)各地GVC嵌入呈下降态势,NVC嵌入呈上升态势,且东部GVC嵌入度高于NVC,中、西部则相反;(3)嵌入GVC会显著提高本地碳福利绩效,同时对邻地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嵌入NVC对本地碳福利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邻地则显著为负。此外,GVC与NVC的互动对碳福利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4)价值链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