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9)
- 2023(5141)
- 2022(4050)
- 2021(3500)
- 2020(2893)
- 2019(6478)
- 2018(5875)
- 2017(12026)
- 2016(5840)
- 2015(6485)
- 2014(6121)
- 2013(6062)
- 2012(5424)
- 2011(4761)
- 2010(4943)
- 2009(5043)
- 2008(3919)
- 2007(3497)
- 2006(3127)
- 2005(2872)
- 学科
- 济(25342)
- 经济(25309)
- 融(24600)
- 金融(24600)
- 业(24558)
- 企(22231)
- 企业(22231)
- 管理(21597)
- 银(21453)
- 银行(21452)
- 行(20859)
- 中国(14170)
- 财(13930)
- 方法(12416)
- 数学(11571)
- 数学方法(11537)
- 务(11419)
- 财务(11407)
- 财务管理(11393)
- 企业财务(11105)
- 中国金融(10928)
- 制(9456)
- 业经(6624)
- 地方(6613)
- 体(5968)
- 农(5612)
- 体制(5495)
- 贸(4746)
- 贸易(4738)
- 易(4665)
- 机构
- 学院(80521)
- 大学(79016)
- 济(39740)
- 经济(39069)
- 管理(32323)
- 理学(28289)
- 理学院(28107)
- 管理学(27858)
- 管理学院(27723)
- 中国(25804)
- 研究(22405)
- 财(21671)
- 财经(17719)
- 融(16585)
- 金融(16292)
- 经(16220)
- 银(15226)
- 银行(14731)
- 经济学(14316)
- 京(14235)
- 行(13817)
- 财经大学(13696)
- 中心(13371)
- 经济学院(13280)
- 人民(11784)
- 商学(10980)
- 商学院(10879)
- 国人(10864)
- 中国人(10824)
- 中国人民(10755)
- 基金
- 项目(53525)
- 科学(43547)
- 基金(41534)
- 研究(40082)
- 家(34555)
- 国家(34272)
- 科学基金(31287)
- 社会(28747)
- 社会科(27721)
- 社会科学(27715)
- 基金项目(22113)
- 省(20439)
- 自然(18758)
- 自然科(18408)
- 自然科学(18405)
- 自然科学基金(18114)
- 教育(17730)
- 资助(16921)
- 划(16217)
- 编号(15043)
- 国家社会(12814)
- 部(12407)
- 创(12223)
- 重点(11831)
- 融(11668)
- 成果(11601)
- 人文(11547)
- 教育部(11533)
- 发(11485)
- 创新(11420)
共检索到120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越 戴亦一
H股公司纷纷回归A股市场双重上市,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引人瞩目的新现象。本文在Cantale(1996)和Fuerst(1998)信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公司双重上市的"信号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双重上市"行为传递的高质量公司信号并不真实,"A+H"公司与其他A股公司实际质量并无明显差异,但凭借其"双重上市"公司的特殊身份,以及内地投资者对双重上市公司的"信号幻觉","A+H"公司仍然获得了比其他A股公司更高的市场估值。"双重上市"行为所带来的巨大融资效应,正是吸引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一个主要动因,但"信号幻觉"问题的存在,也埋下了少数低质量H股公司利用双重上市回到A股市场高...
关键词:
双重上市 信号幻觉 融资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越 戴亦一
香港上市公司回归内地资本市场双重上市,已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令人瞩目的新现象。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中身份特殊的"A+H"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双重上市行为对公司融资约束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为有关双重上市的内在动因是否出于突破再融资困局考虑的理论假设提供实证证据。研究结果显示,H股公司在返回内地市场前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实现双重上市之后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融资约束得以有效放松,公司从外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频率和金额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对于中国H股上市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重上市 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融资约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闽
公司运营是一个资本与人力等要素的联合生产过程,股东的投资行为使其自有资产得以向公司法人财产转换,这一转换完成之后,在公司中保障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董事与经理,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由于公司中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在知识类型与劳动形态分化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加上公司的多要素联合生产的性质,使股东通过股权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实际上被弱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元琪 刘善存
笔者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开始推行的业绩快报制度分离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和股利分配信息,重新研究了A股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并采用信号假设和流动性假设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在已预期盈余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对股票股利存在正面反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在未来二到四个季度仍能保持盈余增长,因此信号假设可以较好地解释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而股票股利虽然能显著提高小额交易者的活跃程度,但大部分流动性指标并没有显著改善,因此流动性假设对A股不太适用。
关键词:
股票股利 信号 流动性 价格幻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覃家琦 邵新建 赵映雪
本文以中国1993~2009年期间的1158家IPO(其中A+H公司36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A+H双重上市与公司IPO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H双重上市与单位权益发行价、IPO定价效率、融资规模效率均显著负相关,表明A+H双重上市非但没有给公司带来IPO溢价,反而导致更高的IPO抑价。进一步分析表明,A+H公司的更高IPO抑价与其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数量显著正相关,正是A+H公司的大规模股票发行迫使发行人和承销商采取低价策略以保证成功IP0,并导致A+H公司具有偏好在热市期上市的择时行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德信
“制度幻觉”初探徐德信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可是在新制度经济学(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之前,发展一般被解释为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的函数,制度被远远地置于一旁。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也许就是人们深深处于"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寅
信用卡作为带有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及滚动合约性质的支付结算工具,越来越受到使用者偏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信用卡定价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框架构建了一个持卡人跨期用卡行为理论模型,通过引入持卡人行为差异与学习机制考虑不同持卡人认知与认知改进下的信用卡定价问题。本文发现:信用卡实际价格本质上是单位定价与风险补偿的和,银行将定价的风险补偿摊薄到每个合约;持卡人认为信用卡价格较高的原因是银行在市场中的有效用卡规模与风险补偿使持卡人对信用卡单位定价认知低于实际价格认知而产生的持续价格幻觉;一定条
关键词:
价格幻觉 信用卡定价 风险补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闫浩 纪慧美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结论表明:对于人均各类财政支出,特别是人均第二类(民生性)支出和第三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支出,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突出,其中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幻觉效应最大,其次是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最小。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 非税收入 财政幻觉 财政支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红忠 王徐广
大多数人都觉得大城市的发展和事业成功的机会多,但到大城市工作的人只有少数能获得事业成功,根据成功机会预期进行就业地决策很可能遭受损失,这就是成功幻觉。本文研究发现,成功幻觉和待就业者对交通与住房成本的不敏感性,是生产与人口在大城市过度集中的两种市场机制。生产与人口的过度集中将导致虚假繁荣,即GDP快速上升,但大量社会产出被交通成本和住房成本所消耗,除少数成功者和土地所有者外,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和福利受到损失。因此,在城市发展规模上市场机制不一定是有效的。
关键词:
过度集中 成功幻觉 交通和住房成本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方文全
本文运用ADL模型实证检验1995~200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的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与西方主要成熟股票市场相比并不异常。经过检验发现,股票收益与实质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并不支持代理假说;同时,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通货膨胀提高了实际收益,通货紧缩降低了实际收益,通货膨胀幻觉是导致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呈现负相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代理效应 股票收益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