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3)
- 2023(3856)
- 2022(3379)
- 2021(2959)
- 2020(2499)
- 2019(6101)
- 2018(5787)
- 2017(10886)
- 2016(5725)
- 2015(6493)
- 2014(6709)
- 2013(6504)
- 2012(6071)
- 2011(5548)
- 2010(5573)
- 2009(5050)
- 2008(5215)
- 2007(4524)
- 2006(4103)
- 2005(3630)
- 学科
- 济(26628)
- 经济(26601)
- 贸(16672)
- 贸易(16662)
- 易(16150)
- 管理(13384)
- 方法(12792)
- 业(12352)
- 数学(10613)
- 企(10550)
- 企业(10550)
- 数学方法(10436)
- 地方(6842)
- 出(6206)
- 中国(6005)
- 业经(5796)
- 农(5751)
- 关系(5598)
- 口(5256)
- 出口(5253)
- 出口贸易(5253)
- 学(5068)
- 财(4901)
- 理论(4836)
- 环境(3984)
- 和(3966)
- 国际(3951)
- 制(3739)
- 农业(3554)
- 贸易关系(3543)
- 机构
- 大学(86973)
- 学院(86094)
- 济(38947)
- 经济(38227)
- 管理(32062)
- 研究(30901)
- 理学(27849)
- 理学院(27526)
- 管理学(27011)
- 管理学院(26860)
- 中国(21643)
- 科学(18514)
- 京(18482)
- 所(15726)
- 财(15572)
- 研究所(14396)
- 农(13762)
- 中心(13428)
- 业大(12836)
- 财经(12555)
- 江(12326)
- 北京(11745)
- 经济学(11744)
- 院(11691)
- 范(11545)
- 师范(11424)
- 经(11291)
- 贸(11034)
- 农业(10991)
- 经济学院(10805)
- 基金
- 项目(58076)
- 科学(44640)
- 研究(42648)
- 基金(40559)
- 家(35564)
- 国家(35309)
- 科学基金(29345)
- 社会(26436)
- 社会科(25196)
- 社会科学(25189)
- 省(23298)
- 基金项目(20986)
- 划(19401)
- 教育(19386)
- 自然(18191)
- 自然科(17751)
- 自然科学(17747)
- 资助(17436)
- 自然科学基金(17367)
- 编号(17128)
- 成果(13501)
- 重点(13445)
- 发(13338)
- 部(12895)
- 课题(12408)
- 创(11926)
- 科研(11368)
- 创新(11238)
- 国家社会(11029)
- 发展(10825)
共检索到12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郝乐
贸易水平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衡量一国的贸易水平可以从双边、多边甚至是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双边贸易额是双边贸易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衡量双边贸易水平有多种指标,每个指标的测量角度有所不同,用不同的指标测量和比较双边贸易水平势必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因此,对双边贸易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必要的。文章选择双边贸易总额、双边贸易差额、双边贸易额占双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双边贸易额占双边国家贸易总额的比重、双边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双边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以中国与俄罗斯等国为例,应用距离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及比较双边贸易的综合水平,从而了解双边经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为提升双边贸易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双边贸易 综合水平 综合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培 姜鸿
双边贸易水平的综合衡量有很多指标,不同指标的测量角度有很大差异,通过不同指标的衡量所得出的双边贸易水平结果也存在一定区别,而贸易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对于双边贸易水平进行综合衡量和对比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贸易条件概况入手,从多个角度分析双边贸易水平综合衡量指标,同时提出双边贸易水平提升对策,希望为我国双边贸易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双边贸易水平 综合衡量 贸易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计飞 陈继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中国与70余个主要贸易对象的国家层面数据和进出口贸易商品层面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对不同贸易协定类型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贸易协定对中国进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中国出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整体上,多边贸易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提升幅度要高于双边贸易协定;基于行业分类、特定"时间窗口"、国家贸易特征等视角的拓展分析和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泊宁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将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中国与41个贸易伙伴国2008~2014年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测算了传统指标测算体系中各指标与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卢森堡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高与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努力提升最新技术的可获得性、减轻海关程序负担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贸易成本 贸易便利化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康成文
近年来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贸易竞争挑战。本文在分析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双方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RTA)以及贸易互补性(TCI)。结果表明,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RTA具有高度相似性,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贸易潜力巨大,中日两国在对俄双边贸易中处于竞争关系,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国兵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珏
入世以来,中加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四年中双边贸易额增加1.6倍。中加双边贸易规模扩大潜力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文内分别运用中加两方的统计数字,从“类”与“章”两个层次,对2002~2005年的贸易产品逐一进行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测算。结论是两国间的国际分工主要建立在资源(要素)禀赋的基础上,主要体现的是作为资源大国的加拿大与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之间的分工格局,加拿大作为技术大国的优势在双边贸易中并未充分体现。中加经贸规模要扩大,应重视发挥各自优势,扩展产业内的贸易分工,增加投资,扩大技术贸易与技术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阿布来提·依明
目前测度贸易成本广为应用的Novy方法存在实践性缺陷,本文直接基于Andersen多边一般均衡微观需求建模思路,重构可行的出口贸易成本测度方程,并以中国经验数据为例证与原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稳健的测度差异,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近年来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整体加速下降,亚太地区及北方邻国贸易成本明显小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出口贸易成本 贸易成本测度 测度方法比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神勇
正确评价贸易结构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由1985年到1988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45.8%增加到64.4%,机电产品的比重也从8.5%增加到14.3%。但是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以低价取胜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来自出口数量的扩大。评价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高低不仅要看分类商品出口额比重结构,还要考察商品的质量、档次。一般地说,商品价格是产品质量、层次、加工度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考察商品结构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孝魁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新动力,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可以帮助地区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依然能够逆势而上,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已有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成为我国探索跨境电商发展经验、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新型数字贸易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选取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这表明跨境电商综试区建立政策的执行是有效的。基于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对外贸出口的拉动效应远大于非东部区,这表明非东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政策还有待提高与完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陶涛 肖迎春
本文提供一种双边贸易的新分解方式,将双边贸易中所有增加值的生产环节分离出来,显示双边贸易中各国各行业分别贡献了多少增加值,以及这些增加值在这一双边贸易中平均跨境多少次——本文称之为双边跨境次数。这一分解将双边贸易依存关系分解为增加值视角的贸易依存度和生产分工依赖程度两个部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存在跨境生产网络情形下的双边经贸关系的特征与联系程度。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从双边视角在国家行业层面上还原了全球生产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全球生产网络等问题研究。利用这一框架的分析表明,英法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没有像德国那样享受到区域内成本下降带来的生产分工深化收益,这为英法两国的区域一体化困局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双边跨境次数 贸易分解 跨境生产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微微 谭咏琳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提高双边贸易效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利用2016年数据,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纳入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拓展的引力模型,测算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之间的国家进行双边贸易的潜力巨大,假设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都提升一个层次,这些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将会提升190.84%,且给"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带来的贸易潜力比沿线欧洲国家要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潜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基于中国(指中国大陆地区,下同)与51个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双边贸易平衡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此期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2)中国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偏好——在2008年77%的加工贸易进口来自于东亚经济体,但是只有29%的加工贸易出口面向东亚经济体;(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具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实际升值10%,不仅会使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9.1%,也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下降5.0%.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以及整体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有限。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