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3)
2023(15501)
2022(12825)
2021(11747)
2020(10174)
2019(23296)
2018(22851)
2017(43976)
2016(23758)
2015(27112)
2014(27095)
2013(27192)
2012(25186)
2011(22945)
2010(23094)
2009(22167)
2008(22505)
2007(20339)
2006(17890)
2005(16640)
作者
(68778)
(57839)
(57686)
(54917)
(36987)
(27493)
(26281)
(22487)
(21740)
(20553)
(19778)
(19213)
(18825)
(18330)
(18108)
(17739)
(17147)
(17111)
(16850)
(16578)
(14371)
(14271)
(13953)
(13064)
(12964)
(12952)
(12937)
(12798)
(11551)
(11446)
学科
(108645)
经济(108495)
(92810)
管理(83990)
(81923)
企业(81923)
方法(49273)
数学(39734)
数学方法(39450)
(35381)
(33170)
业经(31063)
中国(29552)
(27463)
贸易(27449)
(26708)
(25508)
(23998)
财务(23968)
财务管理(23927)
农业(22714)
企业财务(22640)
技术(19210)
(18295)
(18252)
(17605)
(17444)
地方(17282)
(17275)
银行(17249)
机构
学院(357320)
大学(357015)
(162653)
经济(159789)
管理(139281)
研究(121213)
理学(119189)
理学院(117977)
管理学(116475)
管理学院(115785)
中国(95915)
(77272)
(74872)
科学(68121)
(61295)
财经(61030)
(58659)
(55471)
研究所(54845)
中心(54448)
(54055)
经济学(51267)
业大(48430)
北京(47790)
经济学院(46472)
农业(46102)
财经大学(45056)
(42963)
(42887)
师范(42527)
基金
项目(226102)
科学(180318)
研究(168076)
基金(168061)
(144583)
国家(143362)
科学基金(123863)
社会(111014)
社会科(105445)
社会科学(105420)
基金项目(88048)
(85666)
自然(77299)
教育(76558)
自然科(75534)
自然科学(75509)
自然科学基金(74286)
(71939)
资助(68834)
编号(66266)
成果(54479)
(52646)
重点(50696)
(49437)
(48534)
国家社会(47112)
(46618)
教育部(45854)
课题(45585)
创新(45554)
期刊
(182382)
经济(182382)
研究(111371)
中国(69640)
(63555)
管理(55048)
(55033)
学报(49524)
科学(48461)
大学(38859)
农业(37307)
学学(36596)
(36017)
金融(36017)
教育(31897)
财经(31481)
技术(30517)
经济研究(30013)
业经(29323)
(27226)
(25192)
问题(25058)
(22612)
国际(22397)
世界(20439)
技术经济(20194)
商业(16932)
现代(16804)
统计(16526)
财会(16523)
共检索到545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曦  徐扬  
本文量化评估了“中国贸易冲击”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与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文章从贸易成本、生产技术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区分了影响贸易和就业的冲击性因素。我们发现:相比贸易成本和生产技术,消费需求冲击更好地拟合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际变动。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变动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焱  张筱涵  黄庆波  
从2009年起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双边贸易差额在中美贸易逆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40%,剖析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兴起为重新审视双边部门贸易情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框架,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4年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尽管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相对美国较弱,中国在双边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尽管中国产业中间品的生产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慧敏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版WIOT数据、WWZ模型以及扩展引力模型对中美高技术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了分解和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中美高技术制造业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美国高技术制造业贸易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市场。(2)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获益能力低于美国,其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3)相对美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中隐含着大量国外价值,且位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下游位置。(4)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较少环节,而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占据全球价值链较多环节。(5)中美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均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美高技术制造业双边贸易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具有进一步合作发展空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武汉祥  周申  白瑜婷  
利用1997年—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和美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对美国制造业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工资溢价的影响,发现中美双边贸易整体上拉大了美国制造业行业工资溢价,然而进口和出口分别对工资溢价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将制造业行业分为中高技术水平和中低技术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拉大了美国中高、中低技术行业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然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分别对于中高、中低技术行业的工资溢价产生相反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流程"攀升"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刘竹青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数据,研究并检验了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发现: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整体上并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只有个别行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由相对要素禀赋条件和人均GDP所决定的传统比较优势因素对该地区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决定和影响仍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东亚地区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必需品又是其中的主导消费部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斐婷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方法,通过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分工,贸易利得低;美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弹性较低,因此特朗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流政策不仅严重破坏甚至割裂全球价值链,对于想要复苏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只会适得其反,陷入更差境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力平  林峰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财政政策运用如何影响该国贸易平衡,这是一个实证问题。本文采用PVAR模型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特定机制条件下,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不会产生太大影响;(2)从分区域的角度看,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各地区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冲击强度、收敛路径、累积效应和关联机制等存在着明显差异;(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国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联动性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据此提出中国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基于中国(指中国大陆地区,下同)与51个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双边贸易平衡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此期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2)中国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偏好——在2008年77%的加工贸易进口来自于东亚经济体,但是只有29%的加工贸易出口面向东亚经济体;(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具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实际升值10%,不仅会使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9.1%,也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下降5.0%.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以及整体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有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建华  
美国制造业具有增加值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和世界级大型企业最多的历史特征,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下,其制造业占世界份额趋于下降、失业增加。美国政府把复兴制造业作为重振经济和增加就业的途径。政府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油气的大量开采和廉价供应刺激了对制造业的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迁回本土。美国复兴制造业对我国制造品贸易和制造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有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质量上,贸易质量是经济质量的重要内容。基于产品质量指数的测度方法,研究了中美制造业近十一年来的双边贸易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在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关系中,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28个制造业中,只有烟草加工业中国总体上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其余产业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相对美国表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对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讲,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质量表现出恶化的趋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相对质量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