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0)
2023(10617)
2022(8323)
2021(7418)
2020(5971)
2019(13234)
2018(12846)
2017(24748)
2016(13462)
2015(14875)
2014(14675)
2013(14346)
2012(12887)
2011(11711)
2010(11567)
2009(10915)
2008(10817)
2007(9787)
2006(8714)
2005(8119)
作者
(40580)
(33886)
(33816)
(31984)
(21683)
(16266)
(15133)
(13048)
(13025)
(11930)
(11567)
(11335)
(10968)
(10624)
(10598)
(10506)
(10027)
(9944)
(9923)
(9890)
(8409)
(8337)
(8259)
(7886)
(7760)
(7638)
(7470)
(7201)
(6644)
(6590)
学科
(58814)
经济(58739)
管理(38137)
(37677)
(29734)
企业(29734)
方法(25062)
数学(21646)
数学方法(21528)
中国(17601)
(16504)
(14878)
贸易(14866)
(14827)
(14514)
业经(14030)
(12092)
金融(12091)
(11823)
(11373)
(11026)
银行(10991)
农业(10822)
(10506)
地方(9507)
理论(9193)
(8862)
财务(8844)
财务管理(8830)
企业财务(8430)
机构
大学(203282)
学院(199540)
(88738)
经济(87260)
管理(73300)
研究(70233)
理学(62787)
理学院(62117)
管理学(61183)
管理学院(60831)
中国(56049)
(42092)
(42014)
科学(40684)
(36903)
(35767)
财经(33871)
研究所(32347)
中心(31918)
(31039)
业大(30408)
经济学(29281)
农业(29185)
(29155)
经济学院(26569)
北京(26336)
财经大学(25480)
(25241)
师范(24903)
(24282)
基金
项目(130829)
科学(103407)
基金(98318)
研究(91435)
(87629)
国家(86945)
科学基金(73929)
社会(62120)
社会科(59115)
社会科学(59095)
基金项目(51523)
(48376)
自然(47487)
自然科(46507)
自然科学(46492)
自然科学基金(45755)
(42026)
教育(41559)
资助(39537)
编号(34268)
重点(29646)
(29604)
成果(27720)
(27627)
国家社会(27189)
(27101)
教育部(25643)
创新(25459)
科研(25102)
人文(24519)
期刊
(95596)
经济(95596)
研究(63422)
中国(37172)
学报(36750)
(33420)
(32462)
科学(31114)
大学(27606)
(27064)
金融(27064)
管理(26897)
学学(26281)
农业(21942)
财经(19061)
教育(17297)
经济研究(16678)
(16402)
业经(14600)
国际(14081)
技术(13846)
问题(13787)
(13632)
(12044)
世界(10423)
(10304)
商业(9878)
理论(9723)
技术经济(9337)
业大(8775)
共检索到303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科  朱斯迪  夏乐  
在“十四五”期间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双边货币互换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人民币全球跨境支付的真实交易数据研究了双边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边货币互换可以通过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提升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以及增强人民币网络外部性等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而言,双边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效果更强。从货币职能角度看,双边货币互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上,而对价值贮藏职能没有显著影响。这符合通过构建双边货币互换网络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方面广泛使用,进而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承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的基本政策逻辑。价值贮藏作为更高层次职能,双边货币互换安排的签订尚无法显著提升其职能发挥。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汇率市场化可以通过“信号效应”增强双边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本文拓展和丰富了关于双边货币互换的研究,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进程中协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双边货币互换国家的扩大以及协议金额的提高,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机会。今后我国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都应以人民币/外币的形式,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晓晴  陈宏  
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2008年12月12日中韩两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为起点,分析推动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所应当采取的策略。作者认为,中韩货币互换是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化,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才格外引人注目,而且这次货币互换还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极大兴趣。作者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并借鉴国际上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模式总结,探讨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只能是处于起步阶段。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宏  
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2008年12月12日中韩两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认为,中韩货币互换是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化,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才格外引人注目。中韩货币互换对双方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进出口贸易困难将会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推动作用,但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2009年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开展了货币互换。分析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出了人民币需求,货币互换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增加了人民币供给。三项制度配合使用,产生了相辅相成的积极效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需要通过货币互换拓宽向国际市场输出人民币的渠道,扩大人民币的流出规模与使用范围,逐步摆脱对现有国际货币的依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宇  
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在实际中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央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的介绍,提出:应在传统的互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币与境外其他币种的互换,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文章重点对现阶段以货币互换形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策略选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盼盼  石建勋  何宗武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汇率定价权之争,深刻反映了央行在维护汇率稳定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间的政策冲突与取舍。本文采用门限VECM模型,实证分析"811"汇改后在岸离岸汇率联动关系的变动特征以及央行政策操作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定价权旁落离岸市场,离岸汇率引导在岸汇率大幅贬值。为重新掌握人民币定价权、维护汇率稳定,央行面临着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维护汇率定价权的权衡取舍,当央行加强在岸汇率管制或紧缩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时,人民币定价权重回在岸市场,但代价是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倒退。总结"811"汇改以来经验教训,最后该文提出未来协同推进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竹  
在过去十多年里,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在枢纽节点、产品种类、基础设施、规则建设上都得到了稳健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地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顺应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及市场化推进的强大动力,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伏安  林杉  
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对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历史演变;同时考察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无起色的原因以及日本进行的战略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设性方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王景武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汇率预期因素对国际货币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测度其影响方向及程度。研究结论表明: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稳中有升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贬值预期对人民币在贸易计价、投资和储备等不同领域跨境使用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时变非对称性影响,升值预期以及汇率波动减小的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振"作用明显强于贬值预期以及汇率波动加大的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抑制"作用;相对于贸易计价货币和投资货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对汇率预期变动的弹性相对较小;人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文章重点讨论两个问题:其一,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的背景下,人民银行是否会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拒绝人民币贬值?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汇率政策通常只服务于出口而不会服务于货币国际化。其二,汇率贬值会如何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文章认为汇率贬值总体上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也会给一部分业务带来发展机遇。最后,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文章建议我国应该利用国际收支的资产方业务构建新的人民币输出渠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妍  李石凯  
国际化和市场化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运行的两大驱动力量,国际化扩大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影响,市场化强化了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双核驱动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邹氏断点检验表明,"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运行发生了结构性突变。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传导路径发生了逆转。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人民币离岸汇率对在岸汇率的影响在"811汇改"后显著增强。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的突变、质变与量变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考虑到离岸汇率在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梅鹏军  冯科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对我国货币政策冲销机制和冲销效果产生未曾有过的影响与冲击。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提出货币政策冲销可能存在过度冲销的命题,进而推导包含人民币国际化因素的货币政策冲销模型,最后以实证检验估计"过度冲销"的规模。本文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式"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导致外汇占款结构性的虚增,外汇冲销存在"过度冲销",数理模型推导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实证检验和近似估计表明"过度冲销"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荣辉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周边化、区域化到国际化,从国家货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渐进动态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程度的提高,国内对美元等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的需求增加,出现美元等替代人民币的"美元化",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人民币化"货币反替代现象。因而,货币替代与货币反替代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燕  
本文在梳理相关货币国际化文献基础上,研究了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国际化对社会福利、货币政策效率以及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可以带来国际铸币税收益、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成本、提升本币的国际购买力;从对货币政策效率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调控难度、降低了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了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的调控效果;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方面看,货币国际化可能引致货币逆转、加大国际资本流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