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4)
2023(4083)
2022(3481)
2021(2945)
2020(2494)
2019(5683)
2018(5645)
2017(11257)
2016(5665)
2015(6474)
2014(6642)
2013(6814)
2012(6646)
2011(6422)
2010(6696)
2009(6339)
2008(5876)
2007(5341)
2006(5024)
2005(4604)
作者
(17343)
(14901)
(14870)
(14162)
(9428)
(6977)
(6689)
(5858)
(5531)
(5273)
(5268)
(4969)
(4864)
(4746)
(4592)
(4432)
(4428)
(4250)
(4181)
(3963)
(3909)
(3632)
(3578)
(3499)
(3452)
(3330)
(3119)
(3027)
(2951)
(2851)
学科
(56130)
经济(56102)
管理(17316)
方法(15270)
地方(15094)
数学(13668)
数学方法(13622)
(13526)
地方经济(11874)
(11212)
企业(11212)
中国(9364)
业经(8278)
(8141)
(6904)
(6583)
经济学(6340)
(6239)
关系(6061)
环境(5766)
(5496)
(5467)
金融(5467)
(5253)
贸易(5248)
(5165)
(5149)
产业(4994)
农业(4929)
(4913)
机构
学院(94973)
大学(94824)
(54288)
经济(53400)
研究(36863)
管理(34879)
理学(29858)
理学院(29495)
管理学(29105)
管理学院(28930)
中国(26883)
(21178)
科学(19131)
(18776)
(18542)
经济学(18118)
财经(17028)
研究所(16597)
经济学院(15904)
(15341)
中心(15186)
(14156)
(12747)
财经大学(12427)
(12369)
北京(12114)
(11538)
师范(11487)
科学院(11384)
(11018)
基金
项目(56811)
科学(45580)
基金(42516)
研究(42133)
(36173)
国家(35893)
科学基金(30874)
社会(30107)
社会科(28618)
社会科学(28612)
基金项目(22062)
(21302)
教育(18696)
自然(17889)
资助(17739)
自然科(17472)
自然科学(17466)
(17271)
自然科学基金(17174)
编号(15481)
(13701)
(13098)
(13027)
国家社会(12987)
经济(12926)
成果(12716)
重点(12683)
发展(11878)
(11745)
教育部(11720)
期刊
(69262)
经济(69262)
研究(33257)
中国(17709)
(15399)
管理(14886)
经济研究(12269)
科学(11833)
(11535)
学报(11115)
财经(9814)
(9191)
金融(9191)
技术(8989)
大学(8917)
问题(8690)
业经(8682)
学学(8681)
(8673)
农业(7445)
技术经济(7108)
世界(6713)
(6648)
国际(6493)
统计(6101)
经济问题(5707)
教育(5618)
商业(5366)
(5355)
经济管理(5166)
共检索到153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石云峰  
1992年以来,尽管遇到了原苏联政局动荡、联盟解体、经济滑坡、通货膨胀等严峻的挑战,但我国独联体各国的互利经济合作发展势头不减。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双方共签订承包劳务合同613项,合同总金额10.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7亿美元,累计派出人数1.6万。其中承包工程145项,合同额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合同人数5957人;劳务合作458项,合同额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根喜  
特点 1996年3月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一次亚欧首脑会议建立起来的亚欧合作对话机制,标志着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到来,亚欧经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在低层次基础上的合作亚欧会议对话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发展进程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但亚欧经济合作的内在因素决定了这个模式只能是低层次的,尚难以建成类似欧盟合作层次较高的集团。从时间上分析,欧盟集团自其前身欧共体建立时起,已经过了4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树春  
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可清晰地显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不会影响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心鹏  
80年代后半期,大陆与台湾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程度,对台湾、大陆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相互依赖程度;(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分工形态;(3)大陆、台湾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于津平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加强中日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是东亚的经济大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双方的对外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问题及美国和政治等因素的存在,中日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依然十分坎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苏,推动中日贸易自由化的力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但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不仅取决于两国经济力量的变化,而且取决于两国能否通过沟通和制度变迁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跨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琛然  王礼茂  张超  屈秋实  向宁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雅娟,廖金凤,曹康琳  
我国改革开放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但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高层次合作的前景和方向在于:基础设施的配合与协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两地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金融业、咨询和信息业的合作;加强澳门与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经济合作,从而增强珠江三角洲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连成  
中俄两国认为,两国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是中俄对现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高度评价。中俄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和深化。在乌克兰危机导致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这一特殊形势下,俄罗斯实行经济"向东看"政策,主动寻求与中国开展深度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使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等大项目合作取得了重大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这些重大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形势下中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的构建与发展问题,以期有助于中俄两国继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经济合作,推动新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玉冰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做出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路径依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晓  
构建地区战略性的经济合作关系──关于发展中日经济关系的新思考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晓自70年代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步伐缓慢、对华技术转让过于迟缓,以及中日贸易不平衡和摩擦的出现等等.①但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尚清  
1.东亚地区经济长足进展的动力主要是内因。 战后,继日本的经济高速成长之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香港也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80年代以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迅速崛起。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平均增长率为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发达国家3%和发展中国家4.3%的增长率。普遍认为东亚地区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成长的重心。那么,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地区)与日本的经济关系紧密的结果,强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杨健  
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出发,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日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桂  
双边/多边FTA的蓬勃发展,无论对中国-东盟FTA还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积累经验,深化中国-东盟FTA的发展,谋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由可能变为现实;又可能分散各自的注意力,降低参与中国-东盟FTA建设的积极性,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处于散沙状态。切实形成机制协调,加快中国-东盟FTA深化与拓展的步伐,成为双边/多边FTA对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客观条件限制,尽管目前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流方式为建设各种规模的自由贸易区,但是中日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将会采取既不同于FTA、又有别于EPA的灵活方式。即双方的合作是一种对"规范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既有所"变异",又兼顾双方需求的模式。与"规范的"合作模式相比,中日经济合作将具有更多的"不规范"和"全方位"特征。合作领域也将涵盖贸易、金融、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次区域合作等各个方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建云,王津  
开展省区间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研究江建云王津一、开展省区间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研究,是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我国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为了达到与国际经济接轨。然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