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8)
- 2023(15195)
- 2022(13064)
- 2021(12426)
- 2020(10437)
- 2019(24145)
- 2018(23697)
- 2017(45552)
- 2016(24539)
- 2015(27787)
- 2014(27315)
- 2013(27255)
- 2012(25033)
- 2011(22821)
- 2010(22398)
- 2009(20525)
- 2008(20014)
- 2007(17135)
- 2006(14943)
- 2005(13035)
- 学科
- 济(101114)
- 经济(101006)
- 管理(67375)
- 业(64706)
- 企(52383)
- 企业(52383)
- 方法(47318)
- 数学(41231)
- 数学方法(40868)
- 中国(27858)
- 贸(27146)
- 贸易(27130)
- 农(26513)
- 易(26377)
- 财(23236)
- 学(21711)
- 业经(20876)
- 地方(18816)
- 农业(17675)
- 制(17626)
- 环境(15482)
- 技术(15350)
- 和(15131)
- 理论(14945)
- 银(14636)
- 银行(14568)
- 务(14236)
- 财务(14172)
- 财务管理(14154)
- 融(14021)
- 机构
- 大学(355906)
- 学院(351908)
- 济(147463)
- 经济(144707)
- 管理(137638)
- 研究(124424)
- 理学(120603)
- 理学院(119223)
- 管理学(117187)
- 管理学院(116600)
- 中国(90864)
- 科学(77743)
- 京(75658)
- 农(63405)
- 所(63150)
- 财(62344)
- 研究所(58405)
- 业大(56637)
- 中心(54145)
- 财经(51499)
- 农业(50164)
- 北京(47839)
- 江(47817)
- 经(47197)
- 经济学(44888)
- 范(44860)
- 院(44738)
- 师范(44354)
- 经济学院(40670)
- 州(38871)
- 基金
- 项目(247592)
- 科学(193533)
- 基金(181305)
- 研究(175780)
- 家(160971)
- 国家(159702)
- 科学基金(135092)
- 社会(112244)
- 社会科(106401)
- 社会科学(106374)
- 基金项目(96454)
- 省(93929)
- 自然(89087)
- 自然科(87034)
- 自然科学(87005)
- 自然科学基金(85485)
- 划(80530)
- 教育(79896)
- 资助(74962)
- 编号(69376)
- 重点(55790)
- 成果(55665)
- 部(55389)
- 发(52515)
- 创(51478)
- 创新(48115)
- 科研(47762)
- 课题(47736)
- 教育部(47142)
- 国家社会(46750)
- 期刊
- 济(152742)
- 经济(152742)
- 研究(101902)
- 学报(62729)
- 中国(61944)
- 农(57072)
- 科学(55636)
- 管理(47853)
- 大学(46575)
- 学学(44217)
- 财(43991)
- 农业(39611)
- 教育(34295)
- 融(27090)
- 金融(27090)
- 技术(26797)
- 经济研究(26420)
- 财经(24797)
- 业经(24431)
- 贸(21835)
- 经(21308)
- 问题(21268)
- 业(20881)
- 国际(19638)
- 科技(17909)
- 版(16986)
- 世界(16799)
- 技术经济(16332)
- 业大(16280)
- 图书(16150)
共检索到501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李青洋 刘小迪
基于2006—2019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数据集,利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合作区区位选择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发现,该促进效应通过缩短制度距离、加强投资保护与增进文化交流而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提高了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政治风险国家建设资源利用型合作区的可能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严兵 齐凡 程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境外经贸合作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利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2005—2018年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决策。研究发现:作为特殊的“走出去”模式,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呈现出显著的制度风险偏好;园区在选址时倾向于较高税率水平以形成园区内外的成本差异;双边投资协定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在制度质量较差的东道国选址建园。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秉梅
近年来,中国商务部通过招标方式,支持中方企业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产业结构以低价值的中低端产业为主,且行业发展比较分散,同时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和专业人才支撑体系等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积极吸纳外方力量参与经贸区合作建设、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积极提升经贸合作区服务支撑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勇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域集中度高、产业层次较低、市场主体参与度高以及优惠政策丰厚,由此使得合作区的产业升级前景广阔,多方合作力度较大。然而合作区也存在区位选择不合理,风险不可控;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融资困难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合作区内产业链布局,强化融资和人才支持,建立风险预防及评估体系,推进合作区本土化经营,如此才能确保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广荣
当前,中国企业在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发建设各类园区(包括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工业新城等),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支持(称之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开发区"走出去"的过程及国家扶持政策加以总结并给出新的建议。一、发展阶段(一)企业自发行动时期(2005年之前)海尔和福建的华侨实业都是开发区的标志性先行者。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平平 陈明
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成立背景、交通因素、经营情况、招商模式、盈利模式、区内产业、当地贡献分析了合作区发展基本情况,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入区企业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境外经贸合作区,政府要加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运营企业要加强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优惠,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加大对合作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入区企业要积极在合作区内实现集聚发展,重视社会责任,利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淑芳 焦翠翠 胡伟 孟广文 周俊
东道国地缘环境复杂多变,使得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本地嵌入程度和影响因素迥异。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从“地域嵌入”和“网络嵌入”两个维度度量了境外经贸合作区本地嵌入程度,进而解析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境外经贸合作区本地嵌入包括多尺度的“地域”嵌入和多主体的“网络”嵌入,需要深入分析合作区本地嵌入与东道国环境的内在相关性。(2)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本地嵌入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嵌入水平相对较高的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3)资源依赖度、制度环境、地方社会机构联系以及政府关注度是影响境外经贸合作区本地嵌入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百红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来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基于此背景,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实践性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积极稳健的发展态势之下,合作区“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既有所在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也有我国顶层设计方面的,当然还有合作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合作区更好地“走出去”,亟待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合作区重点发展区域、产业方向和配套政策,制定合作区规划标准,发挥顶层设计的统筹、引领、前瞻的作用。文章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基于合作区不同阶段的问题,探讨了探索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作用对象,提出了合作区从诞生到深度开发过程中,前期研究类、总体指导类、空间建设类和阶段评估类4种类型规划所组成的规划体系,明确了规划的内容、达到的目的,从而前置性地解决相应问题,降低合作区“走出去”风险,提升合作开发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嘉楠 龙小宁 张相伟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中国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商务部更将境外经贸合作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承接点"并将加大建设力度。但与境外经贸合作区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相比,鲜有文献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结合签约国制度水平、经济发展情况与自然资源储备,量化分析1999-2013年间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国国际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试图填补该领域的文献空白。本文主要有两点发现:首先,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签约国的直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丹 陈友庚
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推动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其发展,而对外援助(ODA)在此过程中未能得到重视。事实上,对外援助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已经对对外投资和贸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从加强对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宏观政策援助、实施本地化战略、使用援外优惠贷款支持合作区建设三个方面实施改革。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对外援助 对外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兴艳
为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将在非洲国家建设三至五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部分合作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后危机时代,中非投资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们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非投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非洲 投资合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方志斌 薛伟 刘海洋
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以下简称“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对外投资合作的新模式和海外投资的重要落脚点。但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税收营商环境方面以及双边税收协定方面的税收风险。“走出去”企业如何应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税收风险,需由中国税务部门和“走出去”企业共同努力。税务部门应强化“走出去”企业的涉外税收服务、健全双边税收协定体系、深化同东道国政府的税收合作;“走出去”企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前作好税务规划、搭建涉税事务沟通平台、建立税收风险防范机制,多方努力共同促进“走出去”企业在境外投资行稳致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欣烨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落脚点。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政治互信是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基石,合作共赢是实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境外经贸合作区拓展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空间、增强了多层级的沟通协调能力、拓宽了国际产能合作的主渠道、扩大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深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应做到增进政治互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立足长远的选择区位,注重挖掘综合地缘优势;借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对接东道国的产业需要,构建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服务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乔慧娟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种新的形式,是政府支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其有利于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降低投资风险,并有利于深化中国和东道国投资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但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风险,包括建设方式带来的风险、东道国法律环境变化的风险以及管理入区企业的风险等。通过取得中国和东道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资协议中加入"稳定条款"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风险,境外经贸合作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风险防范 “走出去”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