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2)
- 2023(18902)
- 2022(16316)
- 2021(15428)
- 2020(12918)
- 2019(30176)
- 2018(29472)
- 2017(56523)
- 2016(30291)
- 2015(34406)
- 2014(33922)
- 2013(33365)
- 2012(30457)
- 2011(27545)
- 2010(27387)
- 2009(25338)
- 2008(24869)
- 2007(21513)
- 2006(18980)
- 2005(16991)
- 学科
- 济(122884)
- 经济(122714)
- 管理(90448)
- 业(83819)
- 企(70463)
- 企业(70463)
- 方法(55641)
- 数学(48421)
- 数学方法(47756)
- 中国(34416)
- 财(33083)
- 农(32203)
- 业经(26686)
- 学(26030)
- 制(25831)
- 贸(23663)
- 贸易(23649)
- 易(23011)
- 地方(22733)
- 农业(21001)
- 环境(20935)
- 务(20159)
- 财务(20073)
- 财务管理(20030)
- 理论(19687)
- 和(19350)
- 银(19271)
- 银行(19226)
- 企业财务(19021)
- 融(18776)
- 机构
- 大学(432782)
- 学院(426781)
- 济(176877)
- 经济(173330)
- 管理(168130)
- 研究(146812)
- 理学(145894)
- 理学院(144232)
- 管理学(141586)
- 管理学院(140807)
- 中国(110315)
- 京(92274)
- 科学(88165)
- 财(82384)
- 所(72566)
- 研究所(66116)
- 财经(65827)
- 中心(65635)
- 农(65448)
- 业大(61336)
- 江(60903)
- 经(60091)
- 北京(58600)
- 范(56598)
- 师范(56083)
- 经济学(54239)
- 院(53603)
- 农业(50995)
- 财经大学(49283)
- 经济学院(48740)
- 基金
- 项目(293355)
- 科学(232185)
- 基金(215840)
- 研究(214660)
- 家(188426)
- 国家(186738)
- 科学基金(160613)
- 社会(137814)
- 社会科(130614)
- 社会科学(130578)
- 基金项目(113508)
- 省(111031)
- 自然(103720)
- 自然科(101314)
- 自然科学(101286)
- 自然科学基金(99463)
- 教育(98981)
- 划(94342)
- 资助(89337)
- 编号(85805)
- 成果(70487)
- 部(66071)
- 重点(65828)
- 发(61576)
- 创(60691)
- 课题(59187)
- 国家社会(57570)
- 教育部(57190)
- 创新(56707)
- 科研(56011)
- 期刊
- 济(190421)
- 经济(190421)
- 研究(128441)
- 中国(83298)
- 学报(67044)
- 财(63591)
- 管理(63145)
- 科学(62792)
- 农(59366)
- 大学(52097)
- 学学(48785)
- 教育(47609)
- 农业(40924)
- 技术(36721)
- 融(35719)
- 金融(35719)
- 财经(32635)
- 经济研究(31083)
- 业经(28979)
- 经(28005)
- 问题(24721)
- 业(22103)
- 图书(21384)
- 贸(21148)
- 版(20163)
- 技术经济(19966)
- 科技(19855)
- 世界(19643)
- 理论(19485)
- 统计(18767)
共检索到631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倩 李芳芳 程宝栋
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往往是影响母国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阐明了这种交互效应如何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理论机制,并构建PCS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双边政治关系中的双边投资协定与制度质量优化互补;而高层互访、伙伴关系与制度质量之间更倾向于相互替代,缓解投资成本及风险的上升;政治冲突则显著抑制了对制度质量较差的东道国的投资,提高非正式制度距离的门槛效应。区分不同制度环境的东道国,以推动不同的政治互信方式,使两者交互效应更为凸显,在促进OFDI活动上形成共振,同时辅以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强化,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数据,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制度理论,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环境、投资导向与中国跨国企业OFDI三者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OFDI具有突出的资源导向特征,东道国市场资源禀赋会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东道国经济制度环境并未抑制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规模,东道国文化制度环境差异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不明显,东道国政治制度环境和市场规模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结论是对既有跨国投资理论的丰富和矫正,对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原 李建军
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的一国OFDI区位选择理论假说。并以"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具有较强的"资源寻求"动机,虽然市场规模并非吸引中国OFDI的主要因素,但总体而言,市场机会更多、市场潜能更大、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充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OFDI有更大的吸引力;(2)单纯从制度质量角度分析,中国OFDI倾向于流入政治风险较高、经济制度质量和法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FDI 国家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在社会文化风险中,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与东道国自身因素对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大小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FDI 国家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佳佳 林毓鑫 何睿清 锜小芳 钟莉雯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相较于已有文献大多从供给方视角出发,文章创新性地从需求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对ODI的需求出发,结合引力模型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东道国自身投资需求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东盟、欧盟、金砖国家以及拥有自然资源的中东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据此,结合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颖 吕婕 唐子仪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2007—2015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东道国资源禀赋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他变量技术禀赋、政治稳定性以及与东道国的距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子样本的检验中,子样本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而且子样本的实证结果也各不相同,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延喜 任艺 陈利军 田晓
本文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且这一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其经济增长实现。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影响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及其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受制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有限,且表现出"制度接近"特征。同时,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OFDI经济溢出效应的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胡宗义 邓羽佳
区位选择是企业OFDI战略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项投资的风险与成败。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质量因素等对一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制度质量、制度质量各分项指标以及母国与东道国制度质量距离等因素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本身相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影响更大;不同维度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虽然有别,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同时具有低政治制度质量偏好和低法律制度质量偏好,而对高经济制度质量的偏好不显著;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本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偏好的影响力更大。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广阔的产业合作,并进一步推动"南-南"投资的发展,积极构建"南-南"合作组织、推动"南-南"合作机制形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冰 王晓芳
文章通过构建东道国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2007~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导向及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市场导向显著于国际关系导向。而OFDI在该区域存在效率损失,东道国经济、政治及信用环境的改善使其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对OFDI效率的负向作用显著大于金融环境对OFDI效率的正向作用。结合脱钩指数的分析来看,当OFDI与该地区经济的关联程度越高,效率水平也就越高。而中国在资源丰富、市场购买力强,国际关系友好的国家中的OFDI效率更高。因此,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资源等导向特征明显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OFDI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韶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治理指数,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国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法律规则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监管质量(RQ)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资源一般国家投资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为了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构建和完善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增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兰亭 杨蓉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问题,考察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在引入ICRG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6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偏好性,经济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偏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风险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国家风险 一带一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要素环境竞争力视角
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制度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综合运用全球治理指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
东道国政治风险与中国大型能源项目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察
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制度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
境外经贸合作区、制度禀赋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制差异及其东道国效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