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2)
2023(16728)
2022(14294)
2021(13354)
2020(11072)
2019(25557)
2018(25610)
2017(48213)
2016(26170)
2015(29375)
2014(29524)
2013(29221)
2012(27408)
2011(25211)
2010(25658)
2009(23580)
2008(23281)
2007(20712)
2006(18629)
2005(17017)
作者
(78288)
(65103)
(64584)
(61487)
(41811)
(31013)
(29333)
(25433)
(24897)
(23583)
(22249)
(22111)
(21027)
(20788)
(20188)
(20100)
(19142)
(18872)
(18683)
(18669)
(16635)
(16091)
(15810)
(15087)
(14615)
(14551)
(14521)
(14332)
(13261)
(12747)
学科
(123517)
经济(123393)
管理(71470)
(66437)
(54508)
企业(54508)
方法(46805)
数学(39289)
数学方法(38731)
中国(33013)
地方(29915)
(29071)
(29018)
业经(26389)
(24044)
理论(20700)
农业(19916)
(19855)
(19071)
贸易(19054)
(18352)
(18306)
(18239)
金融(18236)
(18122)
银行(18071)
环境(17462)
(17429)
地方经济(17302)
技术(16374)
机构
大学(384237)
学院(380124)
(154821)
经济(151395)
管理(144356)
研究(137799)
理学(123174)
理学院(121652)
管理学(119315)
管理学院(118616)
中国(102299)
科学(85550)
(84502)
(71218)
(70513)
研究所(64607)
(62208)
中心(60091)
(57749)
财经(55302)
业大(55125)
北京(54512)
(54288)
师范(53778)
(50026)
(49722)
农业(48404)
(46845)
经济学(46696)
师范大学(43679)
基金
项目(249504)
科学(194956)
研究(183383)
基金(178701)
(156077)
国家(154744)
科学基金(131225)
社会(114157)
社会科(108026)
社会科学(107997)
(97396)
基金项目(93737)
自然(84327)
教育(84301)
(82365)
自然科(82292)
自然科学(82270)
自然科学基金(80762)
编号(74721)
资助(74373)
成果(62848)
(56712)
重点(56501)
(54468)
课题(53061)
(50945)
创新(47509)
科研(47063)
国家社会(46483)
教育部(46476)
期刊
(183251)
经济(183251)
研究(120269)
中国(79563)
学报(61947)
(57212)
科学(57166)
管理(56382)
(52349)
教育(48986)
大学(46361)
学学(43040)
农业(39727)
技术(34794)
(34526)
金融(34526)
经济研究(29358)
业经(28126)
财经(27544)
(23663)
问题(23092)
图书(22693)
(20749)
技术经济(19825)
理论(18331)
科技(17857)
(17589)
(17556)
现代(17287)
世界(17132)
共检索到588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卫东  黄春华  
匹配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使得沙普利和罗思荣获了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的潜在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使其在此后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挖掘。本文立足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沙普利和罗思的开创性研究,对此后关于双边匹配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以三条主线展开:无货币因素的双边匹配理论;包含货币因素的双边匹配理论;合同匹配理论。尤其是,本文力图展示非诺贝尔奖得主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金焱  郭峰  
市场有效性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证券价格的决定机制。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同,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信息因素是决定股票价格波动的最重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也进一步显示了具有宏观信息特征的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对股票市场波动产生影响,并加剧其风险的传递。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的股票市场为例,从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及准备金率四个方面反映货币政策冲击,并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具有非对称性反应。相关结论说明弱势有效市场对宏观政策信息冲击的反应与市场本身的运行阶段相关,在不同的市场运行阶段下其反应存在偏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伟军  袁亮  吴霞  
阿尔文·罗斯、劳埃德·沙普利两人因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沙普利和同事设计的"沙普利值"奠定了合作博弈的基础,并且他和盖尔完成的递延接受算法有助于市场主体之间稳定匹配的形成,罗斯则是利用实验室的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稳定匹配理论,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他们独立地完成了各自的课题并且获得诺贝尔奖,体现了经济学开始重视理论和实践的集合,其理论也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有一些新的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薛求知  
2017年度令人瞩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予了芝加哥大学布斯(Booth)商学院的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年逾古稀的塞勒以研究"人性"的经济学而著称,他所从事的领域——行为经济学,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两大领域,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人类的经济行为。如果说2002年诺奖首次颁予了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那时行为经济学尚属经济学边缘学科的话,那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义圣  张亚光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他对市场势力与规制领域研究的贡献。梯若尔的理论为在现实中打破市场垄断提供了支持,这种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规制经济学中。基于机制设计、博弈论等工具性研究的重大突破成果,梯若尔从产业组织理论入手对新规制经济学做了开创性的贡献。梯若尔与拉丰合作首次将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引入到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制研究中,建立了新的范式标准,搭建了统一的逻辑框架,打开了规制供给方的"黑箱",将西方规制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为什么规制转移到了怎样规制,为规制政策分析提供了锐利的工具。本文简要回顾了梯若尔的学术经历以及新规制经济学的产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柯  
自从1969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为“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以来,截至2004年已颁奖36届,全世界共有55位经济学家因为其卓越贡献,获得这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宝良  郭其友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存在空缺职位而失业者又找不到合适职位的现象方面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本文在简要介绍他们的学术生涯和主要著述后,着重阐述他们有关搜寻摩擦市场的学术贡献以及搜寻市场分析框架、搜寻与匹配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最后对他们的理论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进行简要的评价,以飨国内读者。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优化税制理论邓力平(一)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被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米尔利斯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威廉·维克里两人共同获得。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经济学奖委员会的解释,这两位教授的成功就是“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对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仁贵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0年10月11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Heckman)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Mc-Fadden),以表彰他们对微观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应用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客观地说,无论是詹姆斯·赫克曼还是丹尼尔·麦克法登,二者均谈不上知名度很高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辉  焦建国  
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三人因在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及其应用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戴蒙德通过提出著名的"戴蒙德悖论",开创了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莫滕森认为,建立工资公告等匹配机制有助于劳动力市场博弈实现均衡,从而拓展了摩擦性失业相关理论研究;而皮萨里德斯则通过推动匹配函数与工资议价等的确立,进一步完成了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的系统化过程。借鉴该理论,中国劳动力市场应做出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高农村的信息水平、政府制定针对性相关政策等改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仲生  
在美国历届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成就中,大部分学者运用了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数学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将经济理论和数学、统计学相结合形成数理经济分析和计量分析,研究方法先进,代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中国许多学者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国际型和创新型的思维模式和研究理念,缺乏数理分析、经验上的实证和对经济分析的严密性,值得反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洪  王寅  
去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以表彰他发现并揭示交易费用与产权界定对经济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的作用.科斯是第四位获此奖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三位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西奥多·舒尔茨 1979年;乔治·斯蒂格勒 1982年).科斯1910年生于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1932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随后在多所英国大学任教,1951年移居美国执教.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国民  王秋石  
经济学家赫尔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为机制设计理论做了奠基性工作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赫尔维茨创立了机制设计基本思想和框架,迈尔森的贡献在于对显示原理进行了一般化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规制和拍卖等重要领域,而马斯金给出了机制执行理论的基础性单调条件,这已成为现代机制执行研究的基础。机制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工具,它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并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跃进  唐彩霞  
本文借鉴比尔德研究路径,对67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经历做了整理,分析了获奖者的共同特征:初次发表成果相对较晚;在黄金年代完成主要获奖研究;从科学突破到获奖间隔近35年;锲而不舍、执著自己的创新理论。对其社会背景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获奖者有高等教育多学科背景,有博士学位,在从事获奖工作前经历过工作场所变动,并且分布高度集中在欧美国家和大学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