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8)
2023(2724)
2022(2095)
2021(2092)
2020(1442)
2019(3310)
2018(3391)
2017(5764)
2016(3268)
2015(3694)
2014(3713)
2013(3436)
2012(3227)
2011(2851)
2010(3081)
2009(2736)
2008(2850)
2007(2392)
2006(2171)
2005(2036)
作者
(8625)
(7185)
(7172)
(6917)
(4744)
(3437)
(3281)
(2875)
(2755)
(2694)
(2448)
(2427)
(2403)
(2316)
(2265)
(2255)
(2136)
(2125)
(2075)
(2016)
(1899)
(1770)
(1734)
(1667)
(1665)
(1610)
(1594)
(1581)
(1515)
(1443)
学科
(12261)
经济(12238)
管理(8630)
(6875)
(6720)
企业(6720)
理论(5969)
方法(5107)
(3814)
中国(3656)
教学(3529)
业经(3445)
数学(3363)
教育(3297)
数学方法(3289)
(2898)
(2730)
(2582)
学法(2502)
教学法(2502)
(2421)
(2380)
金融(2380)
(2180)
银行(2180)
(2102)
学理(2076)
学理论(2076)
(2002)
贸易(1999)
机构
大学(46271)
学院(45551)
(17376)
经济(16905)
管理(15928)
研究(14557)
理学(13525)
理学院(13374)
管理学(13118)
管理学院(13036)
中国(11217)
(9842)
(9031)
科学(7982)
(7414)
(7144)
师范(7064)
财经(7014)
中心(6662)
(6542)
(6361)
北京(6250)
(6094)
经济学(5944)
技术(5932)
研究所(5855)
师范大学(5740)
职业(5659)
(5449)
财经大学(5278)
基金
项目(28230)
研究(23415)
科学(22014)
基金(19446)
(16397)
国家(16226)
社会(14113)
科学基金(14088)
社会科(13261)
社会科学(13260)
教育(12562)
(11068)
编号(10414)
基金项目(9603)
成果(9269)
(9145)
自然(7932)
资助(7791)
自然科(7745)
自然科学(7742)
课题(7737)
自然科学基金(7620)
(6824)
重点(6719)
(6498)
项目编号(6340)
(6243)
(6198)
教育部(6008)
大学(5993)
期刊
(20593)
经济(20593)
研究(15119)
教育(11765)
中国(11583)
(7301)
管理(7212)
学报(5860)
技术(5793)
科学(5464)
大学(4965)
(4717)
学学(4385)
职业(4225)
(3957)
金融(3957)
财经(3896)
(3437)
图书(3227)
经济研究(3199)
农业(3189)
技术教育(2926)
职业技术(2926)
职业技术教育(2926)
业经(2614)
问题(2584)
(2397)
论坛(2397)
书馆(2315)
图书馆(2315)
共检索到71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骁  鞠建东  马捷  郑捷  
一个更加激进的对外冲突将攫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却会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损害。本文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尝试研究两个国家之间对外政策的最优冲突程度。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抽象模型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国家愿意施行的对外最优冲突程度并不是另一国冲突程度的单调函数,而是遵循着先升后降的规律,两国之间有且仅有一个稳定的均衡冲突程度。并且,随着外国经济实力增长,本国的均衡对外冲突程度将单调递增;而随着自身综合实力增长,本国均衡对外冲突程度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前期"韬光养晦"而后期"厚积薄发"策略。因此,双边关系一般会呈现出五个阶段,随着两国总体实力对比的变化与两国总体实力发展速度对比的变化而演变出不同的趋势,其中均衡中高速发展的小国倾向于选择越来越平和的对外政策,大国则倾向于选择越来越激进的对外政策。我们还将理论带入到中美、中印以及中日双边关系从1960年到2015年的演化过程,认为中美关系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中印关系已经从第三阶段进入第四阶段,而中日关系已经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故而中美与中日关系趋向于恶化,而中印关系趋向于震荡上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刚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许多国家都寄希望于通过本币贬值来提振经济。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轮番实施,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相继卷入货币冲突,而中国就处于冲突的中心。全球货币冲突如果进一步演变为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货币冲突的理论根源、实践及其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惠君  
本文从图书馆实践角度陈述了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与著作权冲突;分析了二者冲突是由图书馆代表的社会公众利益与著作权法保护的著作权人利益这一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最后提出,为化解冲突、实现利益平衡,图书馆积极应对、努力实践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梅维维  原静  
在现代组织中,内部审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生产部门等被审计部门、职能部门、管理层均有可能与内部审计部门产生冲突,其中,被审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冲突最为突出,这类冲突的解决与内部审计能否全面发挥其职能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多是从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素质来探寻解决冲突的途径。本文以"冲突三要素"理论为依据,结合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为如何化解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的冲突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立华  
现代图书馆学的实践论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贡献。后现代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决裂实践论的思想体系。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学说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以及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思想表述和延续,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泉文  万希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视角分析了人际冲突、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的冲突,提出了处理冲突的相关原理与原则,最后提出了在组织中建立冲突解决系统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贾怀远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最终实质性的法律保护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实践中,ICSID对跨境输出的资本保护力度最高,但在投资争议中涉及的"公司国籍"认定问题由于不同法学理论,导致了大量相互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判决案例。本文从外国投资者的范围与定义、公司投资者国籍认定的复杂性、双边条约签约双方的约定内容、刺破公司面纱原则的应用、条约利益的否定,以及诚信原则为出发点,整理归纳出一些原则,为实践者提供国际投资架构的设计基础,以便于投资者最终获得ICSID的司法管辖权,并获得ICSID的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庆龄  
运用"关联性冲突"的概念,从政策运行与乡土社会互动的角度,对精准扶贫实践的关联性冲突进行阐释。精准扶贫实践的关联性冲突主要表现为:扶贫工作目标的紧迫性与脱贫长期性之间形成结构性张力;扶贫资源分配的弹性化与异化的救助观念互为刺激;形式主义的程序公正与基层组织自主程度之间存在错位冲突。应从政策制度设计、社会基础重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化解关联冲突,以激发村庄内源活力为本,同时增强村庄承接外来资源的能力,内外联动基础上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运行。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建红  
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课税,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所得的性质,二是所得的确定。传统的所得分类已经难以适用于DFIs,而目前世界各国在实践中采取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税原则也还存在各种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合约当事人课税原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峰  唐海燕  关涛  
分析了全球虚拟团队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全球虚拟团队冲突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全球虚拟团队冲突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贾怀远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最终实质性的法律保护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实践中,ICSID对跨境输出的资本保护力度最高,但在投资争议中涉及的"公司国籍"认定问题由于不同法学理论,导致了大量相互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判决案例。本文从外国投资者的范围与定义、公司投资者国籍认定的复杂性、双边条约签约双方的约定内容、刺破公司面纱原则的应用、条约利益的否定,以及诚信原则为出发点,整理归纳出一些原则,为实践者提供国际投资架构的设计基础,以便于投资者最终获得ICSID的司法管辖权,并获得ICSID的法律保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济性和人民性中再次得到调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占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