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3)
- 2023(13235)
- 2022(11575)
- 2021(10921)
- 2020(9324)
- 2019(21591)
- 2018(22071)
- 2017(42935)
- 2016(23177)
- 2015(26245)
- 2014(26548)
- 2013(26300)
- 2012(24372)
- 2011(22255)
- 2010(22657)
- 2009(21155)
- 2008(20877)
- 2007(18295)
- 2006(16804)
- 2005(15248)
- 学科
- 济(110572)
- 经济(110454)
- 管理(67156)
- 业(60681)
- 企(50990)
- 企业(50990)
- 方法(43575)
- 数学(37966)
- 数学方法(37605)
- 中国(28568)
- 财(25760)
- 农(24392)
- 地方(23629)
- 制(22353)
- 业经(22160)
- 学(21506)
- 银(17260)
- 银行(17224)
- 贸(16831)
- 贸易(16818)
- 行(16502)
- 易(16266)
- 融(16250)
- 金融(16249)
- 体(16070)
- 农业(15766)
- 理论(15764)
- 和(15719)
- 务(15183)
- 财务(15119)
- 机构
- 大学(340081)
- 学院(336356)
- 济(144171)
- 经济(141075)
- 管理(130946)
- 研究(116856)
- 理学(112118)
- 理学院(110872)
- 管理学(109087)
- 管理学院(108473)
- 中国(88607)
- 京(73516)
- 科学(68874)
- 财(68818)
- 所(59151)
- 财经(53800)
- 研究所(53139)
- 中心(51071)
- 江(49523)
- 农(48800)
- 经(48666)
- 北京(47712)
- 业大(46164)
- 范(44624)
- 师范(44272)
- 经济学(44183)
- 院(41797)
- 州(39911)
- 财经大学(39894)
- 经济学院(39416)
- 基金
- 项目(215822)
- 科学(168961)
- 研究(161069)
- 基金(155833)
- 家(134280)
- 国家(133150)
- 科学基金(113832)
- 社会(101374)
- 社会科(95967)
- 社会科学(95939)
- 省(82700)
- 基金项目(82617)
- 教育(73812)
- 自然(72434)
- 自然科(70625)
- 自然科学(70611)
- 划(69468)
- 自然科学基金(69320)
- 编号(66373)
- 资助(64975)
- 成果(55536)
- 部(48373)
- 重点(47877)
- 发(46157)
- 课题(45715)
- 创(43793)
- 教育部(41848)
- 国家社会(41129)
- 项目编号(41045)
- 大学(40923)
- 期刊
- 济(169087)
- 经济(169087)
- 研究(110799)
- 中国(65484)
- 财(51734)
- 管理(50955)
- 学报(49027)
- 科学(45684)
- 农(44047)
- 教育(38332)
- 大学(37707)
- 学学(35255)
- 融(33231)
- 金融(33231)
- 农业(30208)
- 技术(29548)
- 经济研究(27788)
- 财经(27430)
- 业经(25196)
- 经(23485)
- 问题(22051)
- 理论(18078)
- 技术经济(17675)
- 图书(16847)
- 贸(16526)
- 实践(16173)
- 践(16173)
- 现代(15910)
- 商业(15309)
- 业(14632)
共检索到516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张曙光 王利民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先不触动许多既得利益,先不对旧的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是先在旧体制的旁边(或在“边际上”)发展新体制,因而必然会出现一种“体制双轨”的局面,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双轨制过渡”最终完成改革。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征,可以说就是较长的双轨过渡期。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如何减轻宏观经济不稳定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在不同的改革方式下,宏观经济不稳定又有特殊的原因,需要采取特殊的对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小不等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从1992年起,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张曙光 王利民
5.1992—1993:面对新一轮的波动 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经济也迅速地开始趋于过热。我们回顾、分析以往的波动,目的就是要通过与过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哪些方面已发生了变化,哪些还没有发生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宏观稳定政策。 5.1 “已变”和“未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与1987—1988年相比,我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1)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工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50%,它们作为面向市场、自我约束较强的经济主体,对于稳定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2)对外开效进一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昌彩
实行利率双轨过渡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张昌彩一、我国近年的“负利率”现象就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决策而言,只有当投资项目预期中的投资收益水平高于银行利率时,该投资项目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就宏观角度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潜在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总是高低不等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明录
一、我国经济波动的初步描述建国近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波动现象。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波动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剧烈程度甚至不亚于西方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绝对波动或古典循环,是指经济情况本身也即经济绝对量的上下波动;其二为增长波动或增长循环,是指经济增长率或经济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的上下波动。现以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计)、固定资产投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计,简称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现实的社会购买力,简称购买力)为分析对象,来考察我国经济的波动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S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青 谢静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春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伴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且有各自的特点。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进而对历次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宪军
本文在剖析人民币跨境流动双轨制特征的基础上,对开放条件下的IS-LM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并运用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宏观效应。结果表明,如果在允许境外人民币通过证券投资项目回流的同时,并不减少投资者使用外汇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则与人民币国际化推行之前相比,现行模式将放大境内外利差对国内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加资本跨境流动的波动性。
关键词:
人民币跨境流动 双轨制 货币供给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泓
《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评介长期以来,经济周期波动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几十种内容各异的经济周期理论。我国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到80年代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学彬
供求总量失衡是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具体地度量和分析总供给与总需求各自和共同变动的影响,是应用AD—AS模型分析总量失衡型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的一个难点。根据AD曲线(总需求曲线)与AS曲线(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真实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一般均衡原理,如能正确地描述和分析各年AD—AS曲线的实际移动轨迹,无疑将有助于以上难题的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