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7)
- 2023(14841)
- 2022(12658)
- 2021(11856)
- 2020(10064)
- 2019(23117)
- 2018(22886)
- 2017(44017)
- 2016(23965)
- 2015(26832)
- 2014(26352)
- 2013(26258)
- 2012(24235)
- 2011(22111)
- 2010(22114)
- 2009(21196)
- 2008(20998)
- 2007(19011)
- 2006(16770)
- 2005(15194)
- 学科
- 济(99435)
- 经济(99313)
- 业(69885)
- 管理(65587)
- 农(49245)
- 企(47603)
- 企业(47603)
- 方法(40800)
- 数学(36318)
- 数学方法(35985)
- 农业(32217)
- 中国(29174)
- 财(26129)
- 制(24931)
- 业经(24732)
- 贸(20904)
- 贸易(20893)
- 易(20443)
- 学(18417)
- 地方(17738)
- 银(17293)
- 银行(17263)
- 体(17207)
- 行(16575)
- 融(15610)
- 金融(15606)
- 务(14665)
- 财务(14628)
- 环境(14617)
- 财务管理(14582)
- 机构
- 学院(340344)
- 大学(337836)
- 济(149147)
- 经济(146294)
- 管理(128156)
- 研究(119816)
- 理学(109999)
- 理学院(108811)
- 管理学(107086)
- 管理学院(106455)
- 中国(94647)
- 农(73537)
- 京(70960)
- 科学(70844)
- 财(68110)
- 所(61222)
- 农业(56982)
- 中心(55654)
- 研究所(55200)
- 业大(53945)
- 财经(53340)
- 江(51689)
- 经(48561)
- 经济学(46239)
- 北京(44587)
- 范(43053)
- 师范(42635)
- 院(41908)
- 经济学院(41640)
- 州(40087)
- 基金
- 项目(222589)
- 科学(175418)
- 研究(165329)
- 基金(162740)
- 家(141836)
- 国家(140622)
- 科学基金(119451)
- 社会(107038)
- 社会科(101195)
- 社会科学(101168)
- 省(85847)
- 基金项目(85615)
- 教育(74833)
- 自然(74398)
- 自然科(72638)
- 自然科学(72616)
- 划(71966)
- 自然科学基金(71342)
- 编号(67991)
- 资助(65861)
- 成果(55571)
- 部(50936)
- 重点(50317)
- 发(48968)
- 创(46229)
- 课题(46128)
- 制(45288)
- 国家社会(45261)
- 教育部(43439)
- 创新(43389)
- 期刊
- 济(170055)
- 经济(170055)
- 研究(101942)
- 农(73985)
- 中国(70768)
- 学报(53310)
- 财(52767)
- 农业(50050)
- 科学(49820)
- 管理(43571)
- 大学(40897)
- 学学(38811)
- 融(36057)
- 金融(36057)
- 教育(32541)
- 业经(31567)
- 技术(27948)
- 财经(26656)
- 经济研究(26606)
- 业(25472)
- 问题(23548)
- 经(22955)
- 世界(19381)
- 贸(18748)
- 版(18203)
- 技术经济(16835)
- 农村(16016)
- 村(16016)
- 国际(15852)
- 经济问题(15675)
共检索到517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熴
粮食的定购价格和数量是否影响粮食供给 ,学术界对此存在着相互对立的观点。本项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本文利用边际理论、局部调整模型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双轨制度下三种不同的供给反应模型。实证分析表明 ,定购数量和定购价格都对粮食产出产生显著影响 ,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粮食市场 定购政策 农户 供给反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赖国元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产生、运转及其利弊的综合分析,指出,现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粮食购销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式。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加速对粮食购销“双轨制”本身的改革、并轨,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购销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毓盛 曾澍基 陈文鸿
在很多实行中央计划的国家中,农产品价格被用作抽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增长的政策工具。这样的制度下,农业生产者被迫把粮食及其它作物依照订得很低的计划价格售给国家。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之前,基本上采取了这种策略。不过,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1978年以后的农业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遵循着扩大市场作用及下放决策权力的经济改革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华奕州 黄季焜
学术界对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尽管该政策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探讨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仍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本文以小麦为例,基于1985—1996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收购双轨制下定购和议购政策变动对小麦主产省小麦种植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降低国家定购量、提高国家议购量和农民自留量以及提高议购价为主要措施的双轨制改革,促进了小麦生产;同时,双轨制期间农民没有对低于边际价格的定购价格做出反应,这同理论预期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市场改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有其历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梓榆 温涛
农户经营特征变迁与金融转轨在时间上的交错,使得中国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受到农村金融供给的深刻制约。基于此,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金融双轨制下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收入导向,对中、高收入农户促进作用显著;非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则具有较好的普惠性,对中、低收入农户提升作用明显;两类金融供给因供给能力、运营特征不同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启示在于: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供给侧的有效协同,进而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功能,降低正规金融门槛并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让金融更好促进农户创业收入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京
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是影响WTO现代化改革未来走向的核心传统议题。现有WTO体制采取"双轨制"严格区分农业补贴和非农业补贴,通过《农业协议》确立了一套独立于《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独特农业补贴规则体系。"双轨制"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迈出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第一步,但是也带来了WTO补贴监管体制的不一致,"和平条款"更是加剧了WTO补贴规则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对农业补贴争端解决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对WTO补贴制度的历史与法律分析,建议未来的改革应实现两套补贴制度的融合。从短期来看,争端解决机构应努力澄清《农业协议》和《补贴协议》存在的概念差异,以便在WTO未来谈判中讨论监管融合问题;从长远来看,未来改革应避免规则的简单一体化,采用"灵活性规定"逐步推进补贴制度融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一鸣
粮食购销双轨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它只能是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一种过渡形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其发展趋势必然要过渡到“市场主体运行、国家宏观调控”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婵娟 龙怡 周磊 徐学荣
本文基于适应性价格预期理论,选取我国十个双季稻主产省面板数据,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分析了粮食价格对农户粮食供给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测算了粮食的短期供给弹性、长期供给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户粮食种植行为较为稳定,粮食价格的变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较小,短期缺乏价格弹性,但替代物价格的变化对粮食供给反应刺激程度较大;长期内农户对价格的变化能做出明显反应,改变粮食播种面积,调整生产行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也对粮食供给反应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迈
实行“保量保价”的双轨制——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卢迈1996年我国粮食大丰收,总产量达到9600亿斤以上。市场粮价下降,国家粮食库存增加。这一成绩不仅使人们对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增强了信心,而且也使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重新成为热门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晰。文章利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界定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文章认为,"双轨制"产权改革顺应历史要求,符合农民的意愿,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切合农村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制度。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集体土地 双轨制 产权制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娟 武舜臣
基于中国2004—2013年统计数据,在分品种考察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稻谷及小麦)主产省(区)农户粮食生产对价格和收益反应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按非农收入比重分组考察了高农业收入占比组与低农业收入占比组省份的反应差异。结果显示:各品种粮食生产都存在较强惯性,且高农业收入组的生产惯性强于低农业收入组;成本因素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阻碍作用;从长短期弹性看,各粮食品种高农业收入占比组价格和收益对播种面积的影响均高于低农业收入占比组。
关键词:
农户 非农收入 粮食生产 供给反应 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伟红 王炳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丽 霍学喜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投入决策 风险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