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1)
2023(6988)
2022(5771)
2021(5357)
2020(4572)
2019(10241)
2018(9881)
2017(18878)
2016(10563)
2015(11779)
2014(11882)
2013(11749)
2012(10609)
2011(9300)
2010(9410)
2009(9069)
2008(9363)
2007(8098)
2006(7122)
2005(6534)
作者
(28582)
(24284)
(23889)
(22962)
(15136)
(11436)
(10832)
(9229)
(9050)
(8692)
(8168)
(8081)
(7923)
(7800)
(7747)
(7253)
(7031)
(6971)
(6934)
(6790)
(6014)
(5899)
(5524)
(5521)
(5453)
(5370)
(5352)
(5239)
(4850)
(4641)
学科
管理(41912)
(38548)
经济(38462)
(34797)
(31076)
企业(31076)
(29032)
(15284)
方法(14705)
(14026)
财务(13987)
财务管理(13941)
企业财务(13301)
财政(13225)
数学(12712)
数学方法(12492)
中国(11369)
(10626)
(10594)
(10561)
体制(9304)
业经(9115)
土地(8804)
(8759)
(7901)
银行(7891)
(7566)
制度(7535)
(7341)
地方(6968)
机构
大学(145162)
学院(144818)
(60071)
经济(58783)
管理(55620)
理学(47197)
研究(47013)
理学院(46696)
管理学(46021)
管理学院(45747)
(41223)
中国(38418)
(30291)
财经(27902)
科学(26866)
(25103)
(23408)
(23324)
中心(21644)
(21365)
财经大学(20353)
研究所(20198)
业大(19506)
经济学(19043)
北京(18912)
(17578)
(17276)
(17200)
经济学院(17018)
(16373)
基金
项目(93015)
科学(73472)
基金(68788)
研究(68588)
(59254)
国家(58770)
科学基金(50984)
社会(45234)
社会科(42908)
社会科学(42894)
基金项目(35950)
(35685)
自然(32128)
教育(31567)
自然科(31336)
自然科学(31329)
自然科学基金(30774)
(29671)
资助(27943)
编号(27097)
(23941)
成果(23009)
(21390)
重点(20742)
课题(19362)
(19182)
国家社会(19167)
(18737)
教育部(18605)
(18475)
期刊
(71261)
经济(71261)
研究(47417)
(39285)
中国(35599)
管理(21962)
学报(20722)
科学(19816)
(19759)
大学(16814)
学学(16073)
财经(15113)
(14702)
金融(14702)
(12780)
农业(12504)
教育(12502)
技术(11821)
经济研究(11304)
业经(10430)
会计(10184)
财会(10091)
问题(9067)
(8414)
财政(8414)
(7569)
(7507)
(7003)
通讯(6782)
会通(6769)
共检索到231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涛  徐瑾  
我国土地因收益和收益主体的差异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分配格局,政府间、政府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者间的收益分配显失公平,土地市场效率低下。市场结构模型与分权模式的剖析表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主要源于土地市场的双轨制和财政分权模式。双层市场结构与政府间的目标偏离要求创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重新定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锐  
中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研究张锐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国家是城市经济的唯一主体,由于不存在城市土地产权的分离,因而也就根本不存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特别是“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经济成份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当前中国土地管理中的重要难题之一。通过从"公共利益"的认定、利益分配理念与制度建设历程、对征地的补偿标准、土地发展权的设置等方面研究英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认为明晰"公共利益"内涵、加强公众参与程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试点土地发展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是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设计的应有取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涛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土地财政的各项制度从早期的市场化探索,逐步发展、规范,经历了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包括了土地市场收益、土地准市场收益和土地税收等内容的土地财政总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高,在现行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财政收益的分配格局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体制下,土地财政的收益—成本的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土地财政各项收益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于收益分配的博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俊  于海燕  
本文系统分析了英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本制度及其具体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特点,并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借鉴之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振兴  王琳  
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是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不仅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而且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以及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文章针对现有国有资本收益比例过低的现象,提出"EVA留存制度",通过EVA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中引入资本成本率,企业只留存自身创造的经济附加值,其余收益上缴财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家在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要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预算,打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路径;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荣晨  
在国内土地收益分配涉及的四类利益主体中,地方政府占据收益分配的较大份额,农民(集体)和市民获得一次性补偿,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财富迅速膨胀,金融机构分享土地金融中高额收益,逐渐呈现出阻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推动土地收益分配实质性变革,一是推行土地年租制度,统一管理国有土地;二是破解土地财政依赖,形成财政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土地换社保",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宋淑琴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开始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但由于产权制度的制约,国有企业并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薪酬制度的影响,收益分配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屹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被认为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保障农民土地正当权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得到管理层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土地,集体林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相关研究鲜见。文章首先梳理了集体林地增值收益分配概念和特殊性,进而分析了集体林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基本原则、农民主体性、增值收益来源、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5个方面进一步探析了如何构建此项制度。最后讨论了确保制度得以构建的保障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恒科  
现行法律和政策关于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户享有完整收益权的规定,以维护农户土地利益和提升农地经营效率为目标。集体所有权的价值功能在于为集体成员提供平等的土地保障,但是,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使得农户分享土地利益代际代内不均等;集体不得参与家庭经营收益分配,加剧集体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家庭承包经营的低效率。从集体所有权的成员受益权能有效实现的视角出发,需要更新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确认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公平分享集体土地利益而行使的农地利益调节权,以及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共享集体公共服务利益而行使的必要收益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世春  
合理设计研发型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对于激励科技人员持续创新、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发人员技术要素分享利润分析要素贡献法是根据构成生产经营的要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贡献,从正常的利润中粗略估计出要素带来的超额收益,确定其分享利润比率。理论界通常采用三分法,即主要考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三大要素:资金、技术、管理,在确定要素收益额时作为参考。三种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秦江萍  谢江桦  
探索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 ,对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人才资本的概念及其所有权 ,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及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应该采取物质利益分配为主 ,精神利益分配为辅 ,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财富分配与价值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劳动价值论者认为 ,价值分配制度的被分配对象是价值 ,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效用价值论者认为 ,财富分配制度的被分配对象是财富 ,分配原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的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善平  周兰  徐铁祥  肖俊  
国有企业改制应解决国有职工全民身份置换、经费者持大股和收益分配创新等问题。置换职工全民身份给予一次性补偿。是对职工过去劳动所得的应有支付 ;经营者应该持有普通股 ,且占较大份额 ;在收入分配中 ,应该重视按知分配 ,实现劳、资、知三者均衡分配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