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
- 2023(1569)
- 2022(1501)
- 2021(1381)
- 2020(1231)
- 2019(3001)
- 2018(2936)
- 2017(5941)
- 2016(2922)
- 2015(3414)
- 2014(3556)
- 2013(3447)
- 2012(3231)
- 2011(3020)
- 2010(3037)
- 2009(2816)
- 2008(2875)
- 2007(2405)
- 2006(2211)
- 2005(1884)
- 学科
- 贸(15695)
- 贸易(15688)
- 济(15661)
- 经济(15650)
- 易(15239)
- 方法(9111)
- 管理(7796)
- 数学(7595)
- 数学方法(7558)
- 业(7279)
- 企(6467)
- 企业(6467)
- 关系(5671)
- 出(5444)
- 出口(5103)
- 出口贸易(5103)
- 口(5103)
- 地方(3611)
- 国际(3583)
- 贸易关系(3540)
- 各国(3318)
- 概况(3178)
- 进出(3156)
- 进出口(3156)
- 进出口贸易(3156)
- 国贸(3056)
- 国际贸易(2970)
- 中国(2926)
- 财(2815)
- 农(2733)
- 机构
- 大学(46141)
- 学院(46091)
- 济(24144)
- 经济(23842)
- 管理(16571)
- 研究(15238)
- 理学(14799)
- 理学院(14623)
- 管理学(14350)
- 管理学院(14294)
- 中国(10585)
- 财(9077)
- 京(8811)
- 贸(8757)
- 科学(7960)
- 经济学(7862)
- 财经(7710)
- 所(7552)
- 经济学院(7300)
- 经(6986)
- 研究所(6846)
- 江(6181)
- 国际(6089)
- 中心(5991)
- 农(5892)
- 业大(5862)
- 商学(5802)
- 商学院(5747)
- 院(5708)
- 财经大学(5654)
共检索到6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若谷
本文通过对美国一些官方和非官方报告的研究,结合实际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背后则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强国,与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不遗余力推动的结果。中国正是因为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才有了经济的强劲增长。这种发展正在改变着后冷战时期所形成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格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疑虑。这反映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些人对中国快速发展和地位迅速上升没有思想准备,其首要的反应就是保护自己,努力防止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格局及其既得利益构成冲击。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双边关系 贸易失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褚敏 踪家峰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却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原因何在?是哪些因素掣肘了东北经济的增长?本文思考东北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困难,从体制和结构入手为破解东北经济增长的难题寻找答案。研究发现,体制僵化是东北经济下行的症结所在,其中,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的影响更甚。经济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负增长效应,主要是源于产业结构的扭曲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进一步研究发现,体制与经济结构叠加对增长的阻滞效应明显加剧,在政府干预、金融抑制和国企偏向等体制因素的不利影响下,经济发展步伐愈发沉重,结构转换与创新活力愈发不足。所以说,经济结构问题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藩篱,其不仅阻碍了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阻碍经济结构优化拖累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东北再振兴,首要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体制藩篱,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经济发展活力的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褚敏 踪家峰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却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原因何在?是哪些因素掣肘了东北经济的增长?本文思考东北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困难,从体制和结构入手为破解东北经济增长的难题寻找答案。研究发现,体制僵化是东北经济下行的症结所在,其中,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的影响更甚。经济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负增长效应,主要是源于产业结构的扭曲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进一步研究发现,体制与经济结构叠加对增长的阻滞效应明显加剧,在政府干预、金融抑制和国企偏向等体制因素的不利影响下,经济发展步伐愈发沉重,结构转换与创新活力愈发不足。所以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一、日本扩充军力阻碍区域经贸合作日本小泉政权执政以来,在“日美军事同盟”机制下,不断通过“破宪”,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对日本的各种内外政治、军事和文化限制,否定日本由于战败而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国际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培炎
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之门40周年,也是中美开启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新起点。今年1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美国,同奥巴马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元首达成了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并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纲 李飞
深谙战略的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会发现,失败的战略总是前仆后继、不断重演。实际上,战略的制订者并非对前人的教训无动于衷,而是存在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使他们欲罢不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中美建交20 年来,两国的经贸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也不时出现分歧和摩擦。目前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以及贸易不平衡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增长强势国家与竞争强势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日趋开放的潜力最大的市场与最大的开放市场之间的经贸关系,加强经贸合作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经济贸易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舒汉锋
2000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出现首次"政党轮替",给台海和平以及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数。本文认为,祖国大陆和两岸同胞推动经贸合作的主流民意,与台湾当局限制两岸关系发展的图谋之间在多个层面上的博弈,以及台湾当局出于无法回避的经济考量而呈现出某些举措的两面性,才形成了两岸经贸关系的现有格局,使得祖国大陆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因此,台湾只有通过与祖国大陆建立更紧密经济合作,方有可能融入东亚区域合作并求得自身定位。两岸经贸关系长期保持互动和实现双赢是完全有可能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全有 王奎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重心由广州北移上海。本文对这个变化产生的原因,作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从地理因素、五口分流、历史传承、外资流向、人文政治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一)两岸贸易关系 1.从贸易总量上看,加入 WTO后双边贸易额在三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异常迅速。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下降和祖国大陆经济的稳定增长,祖国大陆对外贸易以两位数增长,两岸经贸关系也以两位数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贾中正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中向好,但增长势头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世界经济仍面临不少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地缘政治风险集聚,此外,英国脱欧谈判进展滞缓,欧洲多国大选以及美国新政府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等。尤其是自美国新总统特朗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康宁
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症结在于美方提出的所谓“脱钩”问题,以及替代性的“去风险”主张。近年来,美国在科技领域采取了一些实质性“脱钩”做法,对本已紧张的中美双边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从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等多维角度分析,中美经济彻底“脱钩”很不现实,以“去风险”替代“脱钩”的概念之变,事实上也说明“脱钩”政策难以推行。对于中国而言,要适当增强对外经贸政策的针对性和弹性,力促中美经贸关系的“止跌企稳”,并以积极的态度促进这种关系的修复与发展。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展正常经贸关系,不仅造福两国,而且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朱海斌
特朗普上任之后的政策选择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核心,认为其对内的经济政策在力度和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对外经济政策是迄今被普遍诟病的内容。对中国而言,或将导致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出现倒退。在关于2017年全球经济局势的预测中,不确定性似乎是市场共识中最大的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