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9)
2023(8439)
2022(7016)
2021(6304)
2020(5372)
2019(11631)
2018(11115)
2017(20664)
2016(11080)
2015(12075)
2014(11814)
2013(11299)
2012(10324)
2011(9245)
2010(9093)
2009(8398)
2008(8025)
2007(7036)
2006(6084)
2005(5383)
作者
(33115)
(27810)
(27721)
(26051)
(17390)
(13514)
(12369)
(10746)
(10537)
(9611)
(9551)
(9147)
(8897)
(8700)
(8567)
(8524)
(8414)
(8236)
(7961)
(7913)
(7061)
(6747)
(6640)
(6432)
(6328)
(6175)
(6028)
(6016)
(5533)
(5529)
学科
(42001)
经济(41905)
(32478)
管理(31989)
(24219)
企业(24219)
方法(19254)
数学(17355)
数学方法(17192)
(14775)
(14391)
中国(12005)
收入(10215)
农业(10065)
(9674)
贸易(9672)
(9516)
(9427)
业经(9283)
(8965)
(7163)
金融(7163)
(7155)
银行(7120)
环境(6826)
(6806)
技术(6658)
(6449)
地方(6175)
(6125)
机构
大学(160374)
学院(158554)
(68044)
经济(66989)
管理(60581)
研究(54795)
理学(53648)
理学院(53045)
管理学(52134)
管理学院(51858)
中国(39968)
科学(34389)
(33128)
(32392)
(31067)
(27927)
业大(27867)
农业(26285)
研究所(25805)
财经(25047)
中心(24658)
(22976)
经济学(21828)
(21727)
北京(19973)
经济学院(19872)
(19593)
(19457)
师范(19276)
财经大学(18703)
基金
项目(114673)
科学(90384)
基金(86195)
(78990)
国家(77931)
研究(77601)
科学基金(65504)
社会(52859)
社会科(50112)
社会科学(50099)
基金项目(45867)
(43470)
自然(43268)
自然科(42294)
自然科学(42274)
自然科学基金(41574)
(37378)
教育(35063)
资助(33719)
编号(28573)
重点(25935)
(25394)
(24269)
(23581)
国家社会(23230)
创新(22756)
科研(22612)
计划(22083)
成果(21952)
教育部(21692)
期刊
(70993)
经济(70993)
研究(43221)
学报(31776)
(29508)
中国(28590)
科学(27491)
大学(23803)
学学(22973)
(22655)
管理(21121)
农业(19663)
经济研究(12679)
(12657)
金融(12657)
财经(12435)
业经(11938)
教育(11585)
(10839)
(10622)
技术(10104)
问题(9373)
(9107)
业大(8807)
商业(8361)
科技(8127)
农业大学(7483)
(7403)
世界(7310)
统计(6936)
共检索到22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甘晓丽   靖薇   顾剑华  
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对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前景理论,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历史和社会双维度视阈探讨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具有不对称性,总体而言,收入期望顺差对消费的影响落差较大。家庭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显著促进消费,落差显著抑制消费;家庭收入历史期望顺差和落差均显著促进消费。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比历史期望顺差对当期消费促进作用更强,长期则反之。分析表明,收入期望顺差通过提升家庭风险容忍度进而促进消费,而在收入社会期望处于落差状态下家庭风险容忍度不易改变。研究为解释家庭消费行为和制定刺激消费需求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证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栗传政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沈月琴  孔凡斌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_(10)~Q_(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柯   方时姣   张振华  
【目的】从心理账户视角探讨家庭收入对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的影响,为解决中国家庭收入增加与低能源消费水平、高能源贫困共存的矛盾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CFPS2016—2018年数据,对中国能源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探讨了家庭收入对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1)当前中国能源贫困较为严重。家庭收入的增加能促进家庭的能源消费以及降低能源贫困。(2)中国家庭存在心理账户效应,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主要是受工资性收入账户与经营性收入账户的影响。(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账户与经营性收入账户能通过增加家庭能源消费的意愿与完善家庭能源设施的意愿,从而促进家庭的能源消费与降低能源贫困。(4)异质性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阈值线越高、收入越低及处于东部地区的家庭,收入心理账户对能源消费与能源能源贫困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对于当前中国低能源消费与高能源贫困现象,应当重视家庭收入来源差异,侧重增加家庭的工资性与经营性收入,并进一步降低家庭的用能成本及增加家庭的能源消费意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敏  周德胜  左晓丽  
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到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8年数据,归纳梳理不同收入组家庭不同方向收入流动与消费特征,并实证检验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收入流动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不同收入组家庭收入流动引致的消费扩张效应与消费收缩效应存在异质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梅瑞  
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当前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严重状况,以及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吴伟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调查数据,利用自适应核密度函数估计刻画了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分布,测算和分解了城乡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状况,还运用计量模型讨论了影响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测算了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还比较严重,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和城乡、地区因素等都是影响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在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中贡献最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书宇  赵昕东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家庭问卷微观数据库(CLDS)探究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及优化升级。研究表明,(1)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家庭分别对于医疗、生存型、发展型、享乐型消费的平均消费倾向最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消费层次逐渐上升。(2)收入差距对家庭不同消费类型存在不同的非线性影响。除去少数极高收入家庭,收入差距整体上对消费升级系数的作用体现为一个平缓的非对称倒"U型",当低收入家庭与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时,该负向收入差距对其家庭消费升级呈现下拉式影响;而正向收入差距的拉大使消费升级系数先缓慢上升后下降。(3)收入差距对于医疗支出无显著非线性作用,而对于教育支出作用显著。总之,在社会资源财富有限的前提下,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扬  杨冉璐  
技术进步偏向引发的技能工资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首先在双层嵌套的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影响技能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得出当资本和劳动呈替代关系时,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的主要结论。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越高,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最后,为进一步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对不同产业类别、不同企业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分样本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和非国有企业实现,并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这三类样本中技术进步偏向均缩小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因此,政府应注重国有企业招聘市场化和透明化、注重对服务业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以及对低技能劳动者尤其是东部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在职培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平  谢介仁  
本文用家庭刚性消费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得到家庭刚性消费函数,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家庭资产和收入约束条件下,基于家庭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转型期中国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低刚性消费需求和高未来消费不确定性预期决定了中国家庭较低的消费—储蓄比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玫  傅强  王兴华  
文章对重庆直辖10年以来城镇家庭收入变化与差距扩大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重庆市、上海市、四川省城镇家庭收入差距及结构变化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重庆市城镇家庭收入差距与结构状况优于上海、四川。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晗   冯星源  
研究数字鸿沟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益贫性和包容性,是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将数字鸿沟区分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重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家庭收入差距有不利影响,仅消弭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不足以保证家庭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只有进一步解决能力鸿沟,才能有效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普及,构建家庭数字使用场景和长效化保障机制,并警惕数字经济对传统特征差异扩大化而产生的诸如能力鸿沟等不利影响因素,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蕾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获得收入的来源不断扩展,收入结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不同来源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前提下,即使总收入相同,收入结构的差异也会导致收入预期的不同,进而影响消费决策。因此,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单一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相比,深入研究收入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