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8)
- 2023(16552)
- 2022(14043)
- 2021(12597)
- 2020(10247)
- 2019(22952)
- 2018(22706)
- 2017(43094)
- 2016(23464)
- 2015(25837)
- 2014(25324)
- 2013(24920)
- 2012(23164)
- 2011(21180)
- 2010(21362)
- 2009(20162)
- 2008(19606)
- 2007(17582)
- 2006(16040)
- 2005(14799)
- 学科
- 济(96425)
- 经济(96291)
- 管理(73026)
- 业(65615)
- 企(51705)
- 企业(51705)
- 方法(34270)
- 中国(31222)
- 数学(29662)
- 数学方法(29382)
- 农(29274)
- 财(26299)
- 制(23917)
- 地方(23846)
- 业经(23462)
- 环境(23377)
- 学(19685)
- 贸(19499)
- 贸易(19484)
- 农业(19241)
- 易(18929)
- 银(18865)
- 银行(18816)
- 行(18150)
- 融(17504)
- 金融(17501)
- 体(16034)
- 划(15744)
- 技术(15479)
- 发(15404)
- 机构
- 学院(337381)
- 大学(334029)
- 济(140873)
- 经济(137964)
- 管理(124657)
- 研究(118839)
- 理学(106161)
- 理学院(104973)
- 管理学(103280)
- 管理学院(102692)
- 中国(91264)
- 科学(71952)
- 京(71249)
- 财(68405)
- 所(60744)
- 农(60654)
- 研究所(54593)
- 中心(53496)
- 财经(52865)
- 江(52208)
- 业大(51204)
- 经(47745)
- 农业(47539)
- 北京(45120)
- 范(43796)
- 师范(43253)
- 经济学(43157)
- 院(43029)
- 州(41370)
- 经济学院(38884)
- 基金
- 项目(220244)
- 科学(172947)
- 研究(160346)
- 基金(158562)
- 家(139511)
- 国家(138328)
- 科学基金(117305)
- 社会(103696)
- 社会科(98361)
- 社会科学(98337)
- 省(87835)
- 基金项目(83614)
- 自然(74330)
- 划(73753)
- 教育(72688)
- 自然科(72531)
- 自然科学(72510)
- 自然科学基金(71172)
- 编号(64006)
- 资助(63650)
- 发(52401)
- 成果(51698)
- 重点(50345)
- 部(48006)
- 创(46737)
- 课题(45634)
- 制(44120)
- 创新(43869)
- 国家社会(43146)
- 科研(42029)
- 期刊
- 济(164649)
- 经济(164649)
- 研究(102439)
- 中国(71881)
- 农(56449)
- 学报(54172)
- 财(52167)
- 科学(49594)
- 管理(47834)
- 大学(40915)
- 学学(38873)
- 农业(38072)
- 教育(36098)
- 融(35760)
- 金融(35760)
- 业经(29160)
- 技术(27682)
- 经济研究(26478)
- 财经(26192)
- 经(22548)
- 问题(22092)
- 业(19449)
- 贸(17851)
- 商业(16349)
- 科技(16151)
- 版(16017)
- 技术经济(15879)
- 国际(15598)
- 现代(15136)
- 理论(15107)
共检索到519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毅敏 储小平
本文构建SBM-ML模型,从实证视角对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情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面板模型的构建,围绕3种不同类型的规制工具(分别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参与型)展开,研究与探讨其在工业绿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Sobel调节因子检验模型揭示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指标在上述影响中所发挥的主要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5.6%的增长率在不断增加,中部、东部、西部依次递减,其中工业绿色进步值发挥着主导作用;从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上来看,命令型和市场型均会在相应程度上形成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公众参与型产生的影响则有所不同,具体以先促进后抑制为体现;采取相应手段及措施创新绿色技术,发挥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芙蓉 闫俊茹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度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系统GMM模型考察了不同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速度具有阶段性特征。命令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存在倒“U”型影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尚未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环境规制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及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间接影响效应也具有差异。因此,政府需合理设定环境规制强度,重视间接效应的发挥,加快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芙蓉 闫俊茹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度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系统GMM模型考察了不同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速度具有阶段性特征。命令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存在倒“U”型影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尚未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环境规制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及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间接影响效应也具有差异。因此,政府需合理设定环境规制强度,重视间接效应的发挥,加快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世铭
碳中和目标之下,以环境规制为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推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流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规制与流通产业绿色发展二者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14-2019年29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研究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受到环境法规约束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当前期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滞后1期与2期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滞后3期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阈值范围内,环境规制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之则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成晓斐 谷文姗
工业绿色发展是中国兑现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抓手。基于此,文章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衡量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运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整体态势较好,呈缓慢上升趋势,易受国家政策影响;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会影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绩效先抑制后促进,呈"U"型,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其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工具将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协调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能源配置效应间接影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绩效,且存在工具异质性。根据实证结果及分析,从环境规制工具政策与间接效应指标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尽快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欧阳文杰 陆岷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的内在要求,而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距离函数、系统GMM估计等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覆盖广度的作用不明显。通过改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好的影响,说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绿色经济差距。因此,新时期加快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行业优化配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源明
“双碳”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零售产业重新定义了绿色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但关于如何加速零售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化转型,仍是各地方政府与企业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推动服务载体与发展模式逐步从线下转变为线上,能够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推动零售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零售企业共享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由此可知,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均是影响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潜在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驱动下零售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机理,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引导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抑制零售产业集聚;零售产业集聚具有明显滞后性;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率和零售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无法显著影响零售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晶 张尧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庄金苑
文章选取2005—2019年283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低于4.9053时,环境规制不利于降低碳强度;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高于4.9053时,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强度。第二,从异质性检验来看,非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而且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超过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影响系数变大且均显著为负。第三,中国城市碳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雪球效应”,且各城市碳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和空间集聚性。环境规制存在负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环境规制越严格,越有助于促进该城市碳强度下降。碳强度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城市前一期碳强度对该城市本期的碳强度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蓝虹 王柳元
利用2009~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其碳排放绩效并分析其驱动效应。选取资本、能源消费、劳动力为投入指标,GDP为合意产出、碳排放量为非合意产出,采用SE-SBM模型测算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其次,通过构造门槛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门槛效应,以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等控制变量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碳排放绩效呈现U型,东、中、西部存在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就中国现阶段而言,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存在双门槛效应,但是目前仍处在"绿色悖论"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技术进步、FDI、对外开放程度对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工业比重与碳排放绩效负相关,未出现"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改革能源价格、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利用外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保证良性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凯 陆玉梅 陆海曙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低碳的内涵特征符合双碳目标的方向,然而当前社会主体参与度、接受度并不高。在梳理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探究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的逻辑关联,分析绿色建筑存在的现实困境后,提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柱,目前相关政策已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绿色金融制度、绿色金融评估、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本文从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吴洋滨
“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发展制度、农业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即涵盖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方式的变革和技术人员的保障。在实践中,可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制度激励和环境检测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助力碳达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完成农业领域的“双碳”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