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
2023(1549)
2022(1309)
2021(1153)
2020(901)
2019(2227)
2018(2128)
2017(4752)
2016(2581)
2015(2920)
2014(3035)
2013(3181)
2012(3017)
2011(2809)
2010(2701)
2009(2530)
2008(2659)
2007(2287)
2006(2098)
2005(1933)
作者
(7078)
(5842)
(5829)
(5783)
(3853)
(2790)
(2749)
(2336)
(2259)
(2090)
(2077)
(1996)
(1988)
(1923)
(1890)
(1853)
(1837)
(1774)
(1714)
(1601)
(1584)
(1513)
(1426)
(1388)
(1385)
(1360)
(1351)
(1202)
(1191)
(1179)
学科
(12650)
经济(12644)
方法(7316)
管理(7265)
数学(6883)
数学方法(6806)
(6779)
(6032)
企业(6032)
(3620)
贸易(3618)
(3582)
(3086)
(2623)
银行(2623)
(2593)
金融(2593)
(2474)
中国(2443)
(2440)
(2371)
理论(2193)
(2078)
(2064)
财务(2059)
财务管理(2055)
业经(2053)
企业财务(1970)
(1875)
(1493)
机构
大学(39965)
学院(38752)
(20004)
经济(19649)
管理(14720)
研究(13261)
中国(12621)
理学(12366)
理学院(12278)
管理学(12104)
管理学院(12045)
(10388)
财经(8353)
(7808)
(7660)
(7225)
金融(7153)
经济学(6971)
(6561)
财经大学(6476)
中心(6421)
经济学院(6329)
科学(6056)
(5786)
研究所(5696)
银行(5626)
人民(5414)
(5181)
(5142)
北京(5086)
基金
项目(22927)
科学(18287)
基金(17817)
研究(16887)
(15126)
国家(15033)
科学基金(13016)
社会(11459)
社会科(11011)
社会科学(11009)
资助(8725)
基金项目(8683)
教育(8113)
自然(8109)
自然科(7938)
自然科学(7938)
自然科学基金(7831)
(7598)
(6804)
编号(6312)
(5930)
成果(5745)
教育部(5454)
重点(5125)
人文(5036)
国家社会(4976)
(4845)
社科(4809)
大学(4683)
(4543)
期刊
(19306)
经济(19306)
研究(14123)
(10046)
金融(10046)
(7872)
中国(5819)
管理(5771)
财经(4511)
科学(4233)
学报(4206)
(3840)
经济研究(3686)
大学(3534)
国际(3508)
(3407)
(3386)
学学(3378)
技术(3101)
问题(2789)
理论(2531)
统计(2447)
教育(2395)
实践(2197)
(2197)
世界(2137)
业经(2134)
(2041)
决策(1954)
农业(1945)
共检索到61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沂  余力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两种工具与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这两种货币工具来分别设定满足双重目标要求的货币政策规则。在规则约束下,利率对通货膨胀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经济增长偏差,而基础货币对经济增长偏差则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基础货币规则能够实现逆经济风向调节,而利率规则却表现出顺周期调节特征。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时,可在规则中将两个目标值设定为点或区间,由于点目标在操作中缺乏灵活性,所以,适宜将目标设定成一个区间。在货币工具规则的选择上,基础货币规则要比利率规则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沂  
通过VEC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CPI、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具有趋势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基础货币的可控性与可测性良好且流通速度较为稳定;基础货币对实际GDP增长率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通货膨胀率偏差,需在规则设定中赋予更大的权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双重目标的基础货币规则,其目标值的设定可以是点或是区间,而区间目标既能体现规则的严肃性又能实现操作的灵活性,还能满足货币政策逆风向调节的本质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巴曙松  杨现领  
百年来,无论是传统的"固定与浮动之争",还是现代的"中间与两极之争"都无法解决"什么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这一难题。基于此,本文从"什么才是最优的货币规则"这一新的视角对基本的货币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到一系列结论:(1)货币不可无锚,而锚的选择取决于网络外部性;(2)不同的"下锚"规则本质上决定了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的界定,原则上,一个国家、货币区甚至全球货币体系可选择黄金、单一或一篮子货币、一篮子商品、货币供给量作为固定的"货币锚";(3)相对较高的外汇储备和适度的资本管制为一国"货币锚"有序退出提供了条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吴金鑫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不断加大,学术界对于按一定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呼声也持续升温。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模拟得出不同金融市场开放度下的各主要利率规则的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开放主要会导致宏观经济短期受国外冲击影响波动变大,尤其是受国外利率冲击的影响,长期在利率规则作用下经济恢复均衡,且盯住国内通胀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时较为适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时传统泰勒规则较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逐步开放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张龙翔  
贸易开放度提高对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取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小型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MATLAB随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经济开放水平下各货币政策规则的表现与福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提高通过改变各宏观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反应程度影响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在促进产出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损失。根据金融危机后中国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应该在保持通胀和汇率稳定性的前提下谨慎提升贸易开放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骏  
货币政策目标是选择多重目标还是单一目标 ,决定于一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根据我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任务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多重目标 ,其中主要是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多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应该对币值稳定、经济增长两大目标加以量化 ,实施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双目标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卜永祥  
本文从货币政策最优规则和有效规则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情况,进而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出福利评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廖强  
货币政策操作的最优规则安排谢平廖强一、问题的提出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通过政策工具操作有可能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无论该政策目标为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或其它,其最终效果均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密不可分。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不同,其政策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戈  刘琨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理论文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实践都表明,针对全球化的趋势和开放经济的特点,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可能不是唯一的,与危机前发达国家普遍信奉的"单目标、单工具"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规则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持续失衡的环境下,单一的反应函数难以全面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相比较而言,现阶段分别基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能较充分地刻画转型中国的特征。尽管在理论和现实中内外均衡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但这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还不十分明显,可能与经济结构转型、汇率利率未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宏海  
本文在普尔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因素,并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1999—2014年月度数据,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更趋明显。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将利率作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从而更好地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同时,为防止今后中国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减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靖  
本文创新性将股票价格做为内生变量嵌入DSGE模型,比较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不对股票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对股价做出反应及对股票收益率做出反应)进行模拟对比,科学回答了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长期财富效应及货币政策应如何应对以维持宏观价格稳定和资本市场价格稳定。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财富效应,货币政策应同时关注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对股价收益率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效果最好,我国货币当局今后操作应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收益率变化,制造宏观市场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双赢局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靖  
将股票价格作为内生变量嵌入DSGE模型,比较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不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反应、对股价做出反应及对股票收益率做出反应)进行模拟对比,科学回答了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长期财富效应及货币政策应如何应对以维持宏观价格稳定和资本市场价格稳定。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财富效应,货币政策应同时关注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对股价收益率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效果最好,我国货币当局今后操作应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收益率变化,制造宏观市场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双赢局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小文  
文章构建了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和利率调控通胀的"双目标双工具"DSGE框架,比较泰勒规则和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影响。模拟发现:第一,在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过程中,泰勒规则政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步增强;但是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不会越来越强,而是呈现先强后弱的态势。第二,两种政策下货币政策有效性都随汇率制度改革而增强,原因是汇率弹性增强能疏通利率-汇率渠道。第三,在当前阶段实施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无论是从独立性还是有效性角度看都具有优势,但随着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步推进,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都会下降。结论的启示是: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预防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下降,需加快构建跨境资本管理体系,协调推进货币政策与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货币政策目标的转换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英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李扬自1993年开始,英国货币当局正式放弃了施行了近30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同时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变为抑制通货膨胀;与此相应,货币当局的监控指标和货币政策的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