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2)
2023(12795)
2022(10973)
2021(10470)
2020(9013)
2019(21057)
2018(20821)
2017(39837)
2016(21751)
2015(24727)
2014(24761)
2013(24768)
2012(23060)
2011(20988)
2010(21120)
2009(19717)
2008(19554)
2007(17418)
2006(14935)
2005(13522)
作者
(63984)
(53729)
(53405)
(51130)
(34101)
(25918)
(24343)
(21022)
(20200)
(19071)
(18399)
(18124)
(17146)
(17073)
(16780)
(16776)
(16141)
(15873)
(15618)
(15168)
(13381)
(13305)
(13094)
(12191)
(12049)
(12009)
(11868)
(11744)
(10854)
(10693)
学科
(98916)
经济(98843)
管理(56907)
(53817)
方法(47025)
数学(42700)
数学方法(42061)
(41524)
企业(41524)
(26458)
中国(26224)
地方(21859)
(20925)
(20892)
(19043)
贸易(19034)
(18539)
业经(18150)
农业(17457)
环境(16783)
(16392)
(14427)
(14296)
(14293)
金融(14291)
银行(14267)
(13666)
理论(13417)
(12460)
技术(12399)
机构
大学(315686)
学院(315458)
(135042)
经济(132351)
管理(119078)
研究(112360)
理学(103152)
理学院(101903)
管理学(99863)
管理学院(99287)
中国(85267)
科学(70558)
(67424)
(58292)
(58072)
(56259)
研究所(53329)
中心(51317)
业大(48380)
财经(47187)
(46249)
农业(44280)
(42937)
北京(42747)
经济学(42557)
(41844)
师范(41452)
(40208)
经济学院(38492)
(36845)
基金
项目(213945)
科学(168753)
基金(156710)
研究(152627)
(138062)
国家(137035)
科学基金(116438)
社会(97653)
社会科(92675)
社会科学(92649)
(83870)
基金项目(82217)
自然(75840)
自然科(74017)
自然科学(73996)
自然科学基金(72686)
(70696)
教育(70189)
资助(65905)
编号(60181)
重点(49258)
成果(48384)
(47961)
(47091)
(43916)
课题(42242)
科研(41467)
创新(41306)
国家社会(41104)
教育部(40556)
期刊
(143527)
经济(143527)
研究(89701)
中国(60305)
学报(51758)
(50240)
科学(48101)
(43672)
管理(40795)
大学(38492)
学学(36458)
农业(34502)
教育(30679)
(27193)
金融(27193)
技术(27171)
经济研究(24054)
财经(23176)
业经(22568)
(19988)
(19779)
问题(19232)
统计(18416)
(16756)
资源(16739)
(16386)
技术经济(16319)
(15423)
世界(14914)
决策(14876)
共检索到459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姚月  幸姝玉  张大红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当对生态的压力超过其承载力时,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难以修复。以干扰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使用全国30省域2005-2013年9年的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并采用双模思想解析指数结果,结论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及沙化率两项重要指标对各省域生态系统威胁较大,我国多数省域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不均衡,且数值较小,处于较安全的状态,但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姚月  幸姝玉  张大红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当对生态的压力超过其承载力时,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难以修复。以干扰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使用全国30省域2005-2013年9年的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并采用双模思想解析指数结果,结论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及沙化率两项重要指标对各省域生态系统威胁较大,我国多数省域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不均衡,且数值较小,处于较安全的状态,但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张大红  
在干扰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破坏性干扰视角评价我国各省域的生态安全,构建了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给予权重,对全国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进行评价,发现生态系统灾害类指标权重最大,沙化率的权重居首,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生态布局,其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存在差异性,90%以上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处于较安全状态,受到的破坏性干扰程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张大红  
在干扰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破坏性干扰视角评价我国各省域的生态安全,构建了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给予权重,对全国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进行评价,发现生态系统灾害类指标权重最大,沙化率的权重居首,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生态布局,其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存在差异性,90%以上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处于较安全状态,受到的破坏性干扰程度较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日光  
近年来,破坏性领导的研究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实证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本研究采用"员工—主管"配对样本(N=219)收集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西方学界开发的破坏性领导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破坏性领导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2)组织公平感完全中介破坏性领导对周边绩效和情感承诺的影响,部分中介破坏性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从对员工态度和绩效的影响来看,破坏性领导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日光  王碧英  陈小锋  
管理学界一直专注积极的领导理论开发,忽视对领导阴暗面的探索。文章首先阐述了破坏性领导概念的内涵,继而介绍了破坏性领导的管理方格模型和毒三角模型,最后分析了破坏性领导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强  袁媛  王丽平  
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只关注短期和现实收益,忽视了长期和潜在效果,而破坏性创新对提高企业长期和潜在收益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整合现有投资决策方法与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破坏性创新的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理想点法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决策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强  汪波  吕荣胜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推出一种性能更差、结构更简单、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而创造一个全新市场的创新模式,其本质是延续性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转换的结果,是市场效应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体现。延续性创新在产业初期能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使之偏离其自然需求曲线,而当延续性创新所产生的高端产品性能对消费需求拉动失效时,破坏性创新出现并随之开始另一维度的延续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调整了延续性创新的方向并与之交替出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辉  张玉利  王革  
产业中的领导者被新进者取代式的破坏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案例方法分析创新者如何实施低阶破坏性创新与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市场领导者如何对抗应对这两种破坏性创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桂凤  姚霞  孙瑾  古纯文  
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上行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兴主题。研究者的视角从领导者身上转移到追随者身上,对于追随者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于客观。本研究探讨有效追随者追随破坏性领导的内在动机,阐述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发生上行影响的理论基础,并分析追随者的不同应对策略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不同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二明  郑平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我们分析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产品——“动感地带”获取市场成功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表明,破坏性创新战略有助于指导通信行业内企业的创新行为,并且破坏性创新战略将会对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萍  徐飞  
免费已成为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的首选策略,但免费软件如何盈利却值得深入研究。基于360公司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对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在破坏性创新中,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实现新技术创造价值的手段,只有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才能造成破坏性的效果;通过对比免费模式在软件行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提出了产品的结构属性需要和创新的盈利模式相协调的新观点,以期获得互联网软件行业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新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士倜  闵宗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然而不同企业在创新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随意的。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的贡献,而破坏性创新是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创新行为。在比较分析了成熟企业与新企业在进行破坏性创新方面的不同特点后,认为成熟企业更适于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则是新企业的优先选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