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7)
- 2023(11383)
- 2022(9756)
- 2021(9372)
- 2020(7888)
- 2019(18347)
- 2018(18235)
- 2017(35871)
- 2016(19292)
- 2015(21682)
- 2014(21294)
- 2013(20539)
- 2012(18612)
- 2011(16499)
- 2010(16476)
- 2009(15187)
- 2008(14265)
- 2007(12186)
- 2006(10565)
- 2005(8991)
- 学科
- 济(75289)
- 经济(75217)
- 管理(55519)
- 业(53319)
- 企(44445)
- 企业(44445)
- 方法(39223)
- 数学(35678)
- 数学方法(35028)
- 农(20520)
- 财(19974)
- 中国(19182)
- 业经(15307)
- 贸(14644)
- 贸易(14638)
- 易(14322)
- 地方(13157)
- 农业(13144)
- 制(12796)
- 理论(12748)
- 务(12631)
- 财务(12566)
- 财务管理(12540)
- 策(12177)
- 企业财务(11877)
- 技术(11718)
- 学(11715)
- 银(11233)
- 银行(11218)
- 融(10751)
- 机构
- 学院(258770)
- 大学(255260)
- 济(108481)
- 经济(106372)
- 管理(106001)
- 理学(92395)
- 理学院(91552)
- 管理学(89696)
- 管理学院(89227)
- 研究(79392)
- 中国(63179)
- 京(51178)
- 财(49740)
- 科学(46596)
- 财经(39830)
- 中心(39503)
- 农(39121)
- 江(38263)
- 所(37586)
- 业大(36975)
- 经(36423)
- 研究所(34168)
- 经济学(33448)
- 范(31445)
- 北京(31385)
- 师范(31138)
- 农业(30578)
- 经济学院(30320)
- 财经大学(29881)
- 州(29772)
- 基金
- 项目(179573)
- 科学(143615)
- 研究(132384)
- 基金(132012)
- 家(113915)
- 国家(113013)
- 科学基金(99310)
- 社会(84165)
- 社会科(79997)
- 社会科学(79979)
- 省(70438)
- 基金项目(68902)
- 自然(65298)
- 自然科(63911)
- 自然科学(63899)
- 教育(63318)
- 自然科学基金(62735)
- 划(59166)
- 资助(55619)
- 编号(54387)
- 成果(42807)
- 部(40460)
- 重点(40018)
- 创(38282)
- 发(38092)
- 课题(37006)
- 创新(35643)
- 教育部(35473)
- 国家社会(34740)
- 科研(34672)
共检索到37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成晓 李梦嘉
通过建立包含双支柱政策组合三区制变化的MS-DSGE模型,运用反事实方法考察了双支柱政策组合变动影响信贷周期波动过程中的理性预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双支柱政策组合对信贷周期波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构建的双支柱组合调控下信贷响应,与其他两种政策组合相比,路径和波幅均出现异常变化;将经济主体理性预期纳入DSGE模型框架后与未纳入的DSGE模型结果对比,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理性预期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仕龙
从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取向组合的变迁规律,得出2008—2017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种取向组合的样本区间,且可用经济主体预期的马尔科夫过程刻画。将符合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政策规则植入含政府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用Maih(2015)开发的RISE软件对MS-DS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求解,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剥离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效应,发现经济主体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冲击、通胀目标冲击和自然利率冲击的效果。因此,政策当局应及时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出承诺或有效沟通,在预期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准调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唐文层 莫敏
在“房住不炒”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实施“双支柱”调控有助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不同房价波动冲击下的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效果有所差异。文章基于DSGE模型研究房价波动与“双支柱”调控,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规则选择泰勒规则相较于麦克勒姆规则更符合中国现实发展情形,引入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房价的波动,短期内在住房需求冲击、金融冲击以及生产技术冲击下的房价变动不一致,会对未来中期、长期房价的上涨具有抑制作用。鉴于此,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明晰房价波动的来源,根据冲击来源通过“双支柱”进行协调搭配,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房地产 DSGE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韩云 易雅馨
文章首先给出三种建立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方法。通过逐步回归技术,使得各模型不仅整体统计检验为高度显著,而且对每个模型中的基函数(自变量)统计检验也高度显著,从而使得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很高,然后利用主成分回归对三种模型建立组合预测模型。模型应用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预测,结果很好。
关键词:
周期波动 逐步回归 主成分回归 预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祝梓翔 郭丽娟
已有研究对货币政策的稳定功能和时变特征的看法存在分歧。本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融合数量型规则的MS-DSGE模型。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来看:货币政策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后危机时期的"低增长、低通胀"源自技术和政策冲击的共同作用。从货币政策的时变特征来看:政策冲击表现出明显的异方差性,经济处于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的时间相当,其中基础冲击的异方差性大于政策冲击;政策冲击的解释力在低波动时期强于高波动时期,其对通胀波动的解释力强于对产出波动的解释力;脉冲响应表明基础冲击的影响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下降。
关键词: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MS-DSGE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曾江波
运用MSIA-VAR模型实证分析1998—2013年间我国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存在双向影响,房价的周期波动显著呈现低速、中速及高速增长的3区制状态,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增长存在非对称性,房地产业更易从低速增长区向高速增长区转换,且在中高速增长状态更趋稳定,持续时间也更长。分区制脉冲响应显示,在房价加速增长期银行信贷对房价影响显著,但这种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汪玲玲 尚柯汝 王宜冉 郭鹏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成为货币当局、金融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充分考虑不同利率市场化阶段间的区制转换特征,通过构建MS-DSGE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2019年推出新LPR机制之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变化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基于TV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LPR机制有效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并且在利率下行阶段,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同时也会缩小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加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为此,要持续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和利率走廊调控机制,减缓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利冲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维维 虞虎 王新歌 马晓龙
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辉 王文刚 王近
基于包含企业违约和金融摩擦的四部门DSGE模型,可以用来考察银行信贷、企业违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动态作用,进而论证信贷行为顺周期性的形成机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收缩会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生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加大其违约风险;同时,违约风险的加大会反过来借由外部融资溢价调整和贷款违约预期损失来影响银行信贷决策。银行信贷决策与企业违约之间的这种动态作用使信贷行为内生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之中,并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宏山
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日益成为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方式。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模型,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考察双支柱最优的协调配合模式。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逆周期的双支柱政策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2)双支柱政策均应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关注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贷款价值比关注贷款是更优的组合方式;(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如果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果反而不理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DSGE 双支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建发
本文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对上海房地产周期波动进行分析。由于经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上海房地产长周期变化还未找到(超过11年),未来上海房价很可能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3年)是中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因素能够影响1年以上。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因素造成房价的波动并不明显;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基钦周期造成的房价波动还没有跌破支撑线,如果在2007年上半年上海房价没有继续下跌,极有可能反弹。
关键词:
房地产 周期波动 模型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德勇
研究显示,在投资周期波动中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在投资周期的起步和顶峰阶段,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效应,而西部地区投资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有独立变化的特征。在投资周期的回落阶段,东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转为正效应,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由正效应转为负效应,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均变为负效应。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为负效应,财政政策冲击为正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尹元生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价变动的基本形势,说明宏观价格总水平已触底反弹,价格变动趋于稳定以及分类波动特征和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以ARCH模型分析了物价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价波动 ARCH模型 经济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