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3)
2023(13981)
2022(11397)
2021(10549)
2020(8778)
2019(19994)
2018(19982)
2017(39761)
2016(20909)
2015(23564)
2014(23517)
2013(22888)
2012(20755)
2011(18456)
2010(18393)
2009(16981)
2008(16283)
2007(14092)
2006(12581)
2005(11180)
作者
(57984)
(48499)
(48432)
(46082)
(30525)
(23117)
(22202)
(18912)
(18344)
(16852)
(16376)
(16192)
(15249)
(15102)
(14920)
(14704)
(14329)
(14098)
(13911)
(13868)
(11919)
(11825)
(11632)
(10942)
(10931)
(10885)
(10410)
(10373)
(9663)
(9341)
学科
(91058)
经济(90968)
管理(60742)
(57581)
(44221)
企业(44221)
方法(42739)
数学(38206)
数学方法(37806)
中国(26628)
(26481)
(24206)
贸易(24193)
(23545)
(22615)
业经(19487)
地方(17794)
农业(17482)
(16786)
(15291)
环境(14709)
(14306)
银行(14274)
(13648)
(13590)
(13581)
财务(13532)
财务管理(13504)
技术(13089)
(13032)
机构
学院(297877)
大学(297332)
(132480)
经济(130165)
管理(116676)
理学(101175)
理学院(100193)
管理学(98601)
管理学院(98060)
研究(97423)
中国(74995)
(61541)
(60413)
科学(56736)
财经(48910)
(47223)
中心(45048)
(44732)
(44629)
研究所(42910)
经济学(42437)
(42310)
业大(41518)
经济学院(38748)
北京(38131)
(37237)
师范(36898)
财经大学(36597)
(35792)
农业(35049)
基金
项目(202843)
科学(161265)
基金(149975)
研究(149388)
(130473)
国家(129518)
科学基金(111784)
社会(98163)
社会科(93374)
社会科学(93351)
基金项目(78993)
(77266)
自然(70548)
自然科(68873)
自然科学(68857)
教育(68085)
自然科学基金(67613)
(65169)
资助(60807)
编号(60168)
成果(47193)
(46136)
重点(45909)
(44801)
国家社会(42313)
(42248)
教育部(40062)
课题(39897)
创新(39688)
人文(39313)
期刊
(136754)
经济(136754)
研究(85903)
中国(50777)
(44928)
管理(42653)
学报(42198)
科学(40052)
(39946)
大学(32862)
学学(30932)
农业(27828)
(26700)
金融(26700)
技术(26116)
教育(25493)
财经(23795)
经济研究(23748)
业经(23315)
(20562)
问题(20447)
(19550)
国际(16319)
资源(15030)
技术经济(14775)
(14559)
商业(14522)
统计(14468)
理论(14311)
现代(13267)
共检索到430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芝  赵伟  章素珍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双循环重心变化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是生产率增进。本文将双循环重心变化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视角,演示双循环重心由国际向国内转变对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的影响,而后利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国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导致集约型资源错配和扩展型资源错配,从而抑制行业总生产率增长;而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则有助于提高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行业总生产率增长。因此,转变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增进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廖显春  
生产率分布离散程度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体现。贸易自由化降低生产率离散程度是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来源。上述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入退出,因此市场化改革是上述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本文以中国为例,考察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交叉作用对生产率分布离散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率离散度降低;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度,这一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对外贸易自由化与对内市场化改革需同步推进,这样方可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廖显春  
生产率分布离散程度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体现。贸易自由化降低生产率离散程度是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来源。上述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入退出,因此市场化改革是上述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本文以中国为例,考察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交叉作用对生产率分布离散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率离散度降低;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度,这一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对外贸易自由化与对内市场化改革需同步推进,这样方可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啟仁  黄建忠  
本文根据Melitz&Polanec(2015)将行业生产率按存活、进入和退出三种企业动态类型进行分解,并采用倍差法研究贸易自由化下不同企业动态类型对行业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修正了生产率估计方法,纳入了加入Wto对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2001年行业平均关税定义连续的处理与控制组,采用不同时点的倍差法发现:进口关税削减对行业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特征,即关税削减的"规模效应"在初期抑制了存活企业对生产率进步的贡献幅度,但其后的"竞争激励效应"又提升了存活企业的生产率贡献幅度。然而,进口关税削减并未带来显著的存活企业间配置效应,引致的企业进入和退出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且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能够增加进口的中间品种类,进而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楚仁  
本文在Dixit-Stiglitz模型中引入个体技能异质性,构建了一个异质个体贸易一般均衡模型,考察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影响。本文给出了贸易自由化一个新的福利来源,即贸易自由化将导致个体选择当企业家的临界技能水平上升,从而促使企业生产率、劳动力市场平均技能水平和技能种类上升,进而导致劳动力配置效率上升和总产出增加,最终使个体福利上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蕊  
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两国政治关系十分紧密,在经济上也很早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但双边贸易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对两国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巴关系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中巴自由贸易区,分析双边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张在正在进行的中巴自由贸易区第二阶段谈判中,给予巴基斯坦更多优惠待遇,缓解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并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帮助巴基斯坦提升制造业实力,使中巴经贸合作步入良性循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严冰  张相文  
本文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工业行业存活企业平均生产率高于进入企业平均生产率,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第二,使用动态OP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发现存活企业生产率增长对总量生产率增幅贡献最大,低效率企业退出同样促进总量生产率增长;第三,总进口增加、中间品进口增加和最终品进口增加会促进中国工业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及各个分解部分增长;第四,国内企业竞争主要通过影响存活企业间资源再配置促进总量生产率增长,而贸易自由化则主要通过淘汰低效率企业实现经济资源再配置,并以此推动总量生产率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转型时期对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施行了以削减关税税率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抑制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红  宋文飞  韩先锋  魏轩  
基于2004~2012年工业中33个细分行业样本数据,对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影响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生产率已经达到"饱和"。但从总体上来看,生产率对就业的扩大效应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这一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下,贸易自由化对就业总体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同时,工资上升促进了就业;释放"结构红利"促进生产率提升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根本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基于1999~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和进口关税率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对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2)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不仅直接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还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获得效应,同时显著降低了生产率分散化程度,有益于资源优化配置;(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度环境通过提高市场份额再配置效率的途径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此外,二者在影响市场份额再配置效应方面存在互补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倪何永乐  熊燕  
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出发,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通过构建地区层面的中间品关税指标和企业层面的劳动错配指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优化作用,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厚劳动市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异质性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配置不足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均起到了拉动作用,并且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影响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樊海潮  张丽娜  
多产品企业出口在我国对外出口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重要性的逐步提高,在当前逆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研究多产品企业在面对贸易自由化冲击时,如何通过调整其不同产品的成本加成,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修改后的De Loecker等(2016)方法,估计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层面的成本加成,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研究了我国多产品企业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对其内部不同类型产品成本加成的调整差异。研究表明,进口中间产品关税下降会促使多产品出口企业提高其出口产品的成本加成,且对非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的调整幅度更大;随着产品排序的增大,企业对其成本加成的调整幅度也增大。也就是说,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助于缩小企业内部核心与非核心产品间成本加成的差异,进而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影响机制分析与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文章的研究结论。文章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当前贸易摩擦频发环境下我国出口企业的抗压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贸易新格局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涵   郭凯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政策着力点。本文提出,准确把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不仅应当重视不同要素的错配程度及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点突出、统筹推进,而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充分评估改革通过改进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增强产业比较优势的经济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国际贸易结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其中纳入了要素市场存在摩擦和结构差异、内外需的产业构成存在差别并且内生演化等中国经济特征。研究发现,降低高技能劳动、低技能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比重、增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和低技能劳动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技能劳动;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从服务业流向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低技能劳动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