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4)
- 2023(15967)
- 2022(13806)
- 2021(12898)
- 2020(10495)
- 2019(24155)
- 2018(24091)
- 2017(45723)
- 2016(24729)
- 2015(27704)
- 2014(27478)
- 2013(27126)
- 2012(25131)
- 2011(22846)
- 2010(22959)
- 2009(21066)
- 2008(20051)
- 2007(17500)
- 2006(15573)
- 2005(13710)
- 学科
- 济(102346)
- 经济(102240)
- 管理(67879)
- 业(64886)
- 企(52125)
- 企业(52125)
- 方法(40189)
- 数学(34057)
- 数学方法(33652)
- 中国(30420)
- 地方(28790)
- 农(28685)
- 业经(23761)
- 财(23130)
- 学(22186)
- 农业(19671)
- 贸(19046)
- 贸易(19029)
- 易(18287)
- 制(17659)
- 环境(16857)
- 和(16589)
- 理论(16372)
- 银(16238)
- 银行(16187)
- 融(16184)
- 金融(16181)
- 技术(15761)
- 行(15589)
- 地方经济(15314)
- 机构
- 学院(344827)
- 大学(343958)
- 济(135643)
- 管理(133928)
- 经济(132579)
- 研究(121324)
- 理学(115113)
- 理学院(113722)
- 管理学(111704)
- 管理学院(111087)
- 中国(89875)
- 科学(76018)
- 京(74477)
- 所(61419)
- 财(61249)
- 农(56663)
- 研究所(55892)
- 中心(54222)
- 业大(51143)
- 江(50839)
- 范(48643)
- 财经(48442)
- 师范(48197)
- 北京(47550)
- 院(44562)
- 农业(44119)
- 经(44009)
- 州(42215)
- 经济学(39889)
- 师范大学(38881)
- 基金
- 项目(236105)
- 科学(184940)
- 研究(174705)
- 基金(168649)
- 家(147331)
- 国家(146065)
- 科学基金(124550)
- 社会(108371)
- 社会科(102511)
- 社会科学(102491)
- 省(92801)
- 基金项目(89700)
- 自然(80499)
- 教育(79755)
- 自然科(78548)
- 划(78543)
- 自然科学(78530)
- 自然科学基金(77070)
- 编号(72472)
- 资助(68870)
- 成果(58897)
- 发(54301)
- 重点(53331)
- 部(51122)
- 课题(50301)
- 创(49024)
- 创新(45651)
- 科研(44730)
- 项目编号(44072)
- 国家社会(43817)
- 期刊
- 济(155653)
- 经济(155653)
- 研究(104670)
- 中国(69614)
- 学报(54041)
- 农(52399)
- 科学(50683)
- 管理(49731)
- 财(44787)
- 教育(43562)
- 大学(40375)
- 学学(37702)
- 农业(36686)
- 融(31151)
- 金融(31151)
- 技术(29814)
- 业经(27227)
- 经济研究(24674)
- 财经(22708)
- 问题(19913)
- 图书(19829)
- 经(19437)
- 业(19160)
- 科技(17086)
- 资源(16305)
- 理论(16292)
- 技术经济(15985)
- 现代(15810)
- 商业(15720)
- 版(15246)
共检索到517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其富 吴一丁 赖丹
双循环战略是对传统的国际大循环战略的调整,必将对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由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观点难以解释区域收入不均衡现象,它忽略了区际产业关联对贸易的底层作用。本文以空间经济学"中间投入品模型"为框架,构建了"产业关联→区际贸易→区域均衡(收入差距缩小)"理论模型,阐述了"区际产业关联度越高、区域就越均衡"的理论机制。实证结论表明:大湾区与周边地区主导产业关联度低而关联度高的产业却非主导产业,均衡指数与区际产业关联度呈负相关关系,即产业关联度越高,区域就越均衡。因此,在双循环战略下,政府应构建新型晋升锦标赛机制,沿海应建设成为双循环产业链中枢,内陆应积极与沿海主导产业形成高度关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媛媛 杨励
本文从湾区经济作用为视角,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城市为例,分析湾区下的空港经济区建设要先做好城市定位,再根据地区优势进行城市联盟协作发展。最后从顶层设计、生态圈构造、产业协同、交通枢纽、机制创新角度为粤港澳湾区下的空港城市协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借此为国内其他空港城市的协作发展予以启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育涛 许佳宜 王恬
粤港澳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一直是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而通过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流动以实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本文基于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采用2001—2017年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与要素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以及货物的流动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贡献大且见效快,而资本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现阶段,粤港澳地区应在进一步发展现有交通网络的同时,将普惠金融推广至不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避免出现落后地区的储蓄大量流失的"抽水机"现象,从而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沟通,改善粤港澳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要素流动 VAR模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劳铖强
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在本质出发,在空间、动力、引擎和方向四个层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认为重点需要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新格局;提升创新水平,形成新动力;促进协调发展,形成新核心;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方向。
关键词: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珠三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银行业 保险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关键词:
粤港澳 NRA 离岸人民币 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和作用。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的基本路向,也是处理粤港澳三地教育关系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需要确立"湾区意识",赋予时代新内涵:着眼于长远全局,彰显教育"百年大计"的本质和在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着眼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着眼于现代治理机制创建,建设活力湾区、法治湾区;着眼于融合性发展,构建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包容性成长,形成和而不同的"马赛克"式的湾区教育新图景。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教育 合作发展 时代内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剑虹 徐传谌 周维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与广大腹地经济的协同一体化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为识别港口综合吸引力典型特征,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口岸港口隶属度界定各港口腹地范围,利用港口综合吸引力分析港口腹地演变影响因素,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港口腹地演变机理。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形成了枢纽港口与非枢纽港口并存的格局,局部集聚优化与全局优化现象并存,港口综合吸引力是影响枢纽港口和非枢纽港口腹地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货主需求和港口集疏运条件对港口腹地格局演变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战略为指导,构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加快培育腹地内需体系,协同建设全球化供应链市场。具体而言,我国香港港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世界级航运中心的枢纽作用,对内陆腹地形成虹吸效应,助推我国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广州港和深圳港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或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高端供应链要素集聚,提高港口综合吸引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港口要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找准功能定位,防止过度竞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宁 马凌 朱竑
2013年9、10月,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力图建立多边参与的、健康的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打破美国主导的霸权式的全球经济架构,因而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概念提出,具有强烈的政治地理内涵。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实用学科的发展思维,而应置于较为宏观的政治地理视野中进行讨论。基于现代政治地理学对尺度政治、地缘文化和地缘经济等话题的关注,本文从3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阐释和思考:(1)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尺度提升的空间管治思维。面对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多尺度、多元的城市(区域)竞合现状,设计通过尺度转换的方式处理和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非常有效;(2)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挑战。运用恰当的文化策略解决(尤其是来自香港的)认同危机对于凝聚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向心力意义重大;(3)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讲,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置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对权力运作的反作用等地缘经济框架下进行审视非常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