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1)
- 2023(14895)
- 2022(12914)
- 2021(12158)
- 2020(10172)
- 2019(23611)
- 2018(23557)
- 2017(46366)
- 2016(24750)
- 2015(27694)
- 2014(27875)
- 2013(27980)
- 2012(25723)
- 2011(23395)
- 2010(23455)
- 2009(21984)
- 2008(21722)
- 2007(19458)
- 2006(17328)
- 2005(15461)
- 学科
- 济(107824)
- 经济(107700)
- 管理(74370)
- 业(71540)
- 企(58956)
- 企业(58956)
- 方法(48479)
- 数学(41622)
- 数学方法(41258)
- 中国(29339)
- 农(28495)
- 财(26845)
- 业经(24286)
- 制(22182)
- 学(22069)
- 地方(20819)
- 贸(20786)
- 贸易(20774)
- 易(20088)
- 农业(18468)
- 银(18020)
- 银行(17978)
- 理论(17536)
- 融(17289)
- 金融(17287)
- 行(17242)
- 和(16869)
- 技术(16655)
- 环境(15935)
- 务(15899)
- 机构
- 大学(373441)
- 学院(369607)
- 济(154890)
- 经济(151736)
- 管理(147278)
- 理学(127420)
- 理学院(126029)
- 管理学(124127)
- 管理学院(123454)
- 研究(121927)
- 中国(91408)
- 京(78631)
- 财(73079)
- 科学(72165)
- 所(60410)
- 财经(59253)
- 研究所(54597)
- 中心(53803)
- 经(53697)
- 农(53228)
- 江(52810)
- 业大(50957)
- 北京(50073)
- 范(49139)
- 师范(48761)
- 经济学(47806)
- 财经大学(44155)
- 院(43794)
- 州(43353)
- 经济学院(43274)
- 基金
- 项目(243802)
- 科学(192968)
- 研究(181420)
- 基金(178341)
- 家(153622)
- 国家(152319)
- 科学基金(131406)
- 社会(116358)
- 社会科(110325)
- 社会科学(110299)
- 基金项目(94885)
- 省(93424)
- 自然(83630)
- 教育(82718)
- 自然科(81657)
- 自然科学(81639)
- 自然科学基金(80213)
- 划(78531)
- 编号(73737)
- 资助(73272)
- 成果(60354)
- 部(55111)
- 重点(53935)
- 发(52037)
- 创(50496)
- 课题(50279)
- 教育部(47885)
- 国家社会(47662)
- 创新(46978)
- 人文(46973)
- 期刊
- 济(173026)
- 经济(173026)
- 研究(115844)
- 中国(64065)
- 学报(55198)
- 管理(54632)
- 财(53582)
- 科学(51461)
- 农(47709)
- 大学(42247)
- 学学(39622)
- 教育(38775)
- 融(34277)
- 金融(34277)
- 农业(32807)
- 财经(30763)
- 技术(29800)
- 业经(29065)
- 经济研究(28320)
- 经(26384)
- 问题(23501)
- 理论(19414)
- 商业(18966)
- 图书(18731)
- 技术经济(18683)
- 贸(18522)
- 实践(17524)
- 践(17524)
- 现代(17443)
- 科技(16769)
共检索到540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欧雅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下,采用我国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较于贸易开放,FDI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在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助力居民消费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结构在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居民消费升级的赋能中所表现出来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在FDI开放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本文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确保我国市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相比于贸易开放,我国更应该注重FDI开放;持续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的准入条件和营造良好的市场开放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穆明辉
消费内循环和进出口贸易外循环共同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如何协调好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的合力作用,是政策当局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考察了进出口贸易外循环对我国居民消费内循环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产业结构在进出口贸易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产生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直接影响效应强度存在差异性,进口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驱动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在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中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能够使得进出口贸易通过产业结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且这种间接的中介效应在出口贸易中表现更强。同时,无论是进出口贸易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产生的直接效应,还是进出口贸易通过产业结构进行传递的间接效应,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
消费是推动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带来了契机。本文基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2014-2020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考察了第三方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提振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培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拓宽了农村居民消费渠道,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赋能作用;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和消费心理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收入依然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在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中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刘慧玲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结合1995—2018年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构分解框架,分析了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内国际因素。研究发现,国内循环变化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循环变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不明显。国内循环中,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和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化使得第一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逐渐走向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和整体升级;但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并未带来制造业结构升级,这可能是国内部分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导致的。国际循环中,国际价值链结构变化在2006年之前和之后分别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扩张,带动了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国外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在全球价值链的溢出效应推动下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认为,未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发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优化需求结构、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群 周瑞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下,采用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模型就出口贸易结构(不同类别商品出口贸易占比)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反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反哺效应存在,且不同类别商品贸易占比的变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反哺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反哺效应的贡献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出口)的贡献最强,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的贡献度排第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的贡献度相对较低。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中介效应存在,但并非所有类别商品中均存在。具体而言,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数量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之间的交互中介效应存在,而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数量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之间的交互效应不存在(中介效应不存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商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学术界和政策当局开展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寅
产业结构优化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有助于增加优质商品与服务供给,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前提。居民消费升级也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动力。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3-2021年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更容易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受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较低;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受其高级化的影响,没有受到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居民消费升级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静
本文基于2007-2020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双循环格局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效应。本文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丰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的深度融合业务以及强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安全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于海潮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双循环 技术转移 产业升级 促进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学志 张康
本文通过将居民消费内生化,构建投入产出扩展模型,侧重考察当前居民收入、消费及产业结构对我国政府投资效应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消费扩张效应对投资产出约有44%的贡献;政府投资不同产业部门对经济拉动的能力存在差异;政府投资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在各产业间分布极不均衡。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拉动居民消费和升级产业结构是我国政府投资谋求长期增益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涵 郭凯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政策着力点。本文提出,准确把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不仅应当重视不同要素的错配程度及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点突出、统筹推进,而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充分评估改革通过改进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增强产业比较优势的经济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国际贸易结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其中纳入了要素市场存在摩擦和结构差异、内外需的产业构成存在差别并且内生演化等中国经济特征。研究发现,降低高技能劳动、低技能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比重、增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和低技能劳动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技能劳动;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从服务业流向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为降低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流动成本,促进更高比例的低技能劳动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婉云
本文实证分析了双重中介效应视角下数字新基建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旨在引导各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数字新基建战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在数字新基建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
本文基于内循环视角,采用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就推进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振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流通因素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推进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质量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振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市场一体化推进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的边际提振效应更强。进一步地,流通要素的中介效应存在,会进一步强化市场一体化推进对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从贡献强度来看,市场一体化推进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最后,本文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重视流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作用、强化政策正向引导和监管相协调等层面提出了启发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静
居民消费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确定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便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所在。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同时也促进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改变,其中居民在第三产业中的消费占居民整体消费的比重增加最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重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晓 刘景芝 张茜
本文基于2014-2020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倒“U”型关系,其对邻接地区居民消费结构改善起到带动作用;从区域层面和城乡层面来看,平台经济发展能显著改善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通过引入中介变量后发现,平台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本文提出持续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建立完善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平台经济行业优秀人才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海燕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要求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双循环背景下,实现农村消费拓展与提振升级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当前农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经济循环过程中,还存在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社会保障不充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多、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等因素制约着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所以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县域体系的辐射功能、积极提升面向农村消费服务质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转变农民消费理念等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村市场流通、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健全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
关键词:
双循环 农村消费 新发展格局 消费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