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3)
2023(15919)
2022(13284)
2021(12116)
2020(10126)
2019(22718)
2018(22425)
2017(42783)
2016(22146)
2015(24304)
2014(23203)
2013(22621)
2012(19781)
2011(17263)
2010(17006)
2009(15957)
2008(15423)
2007(13115)
2006(11049)
2005(9506)
作者
(57140)
(48051)
(47951)
(44893)
(30372)
(22775)
(21681)
(18732)
(17953)
(16618)
(16005)
(15978)
(14824)
(14639)
(14528)
(14379)
(14288)
(14046)
(13795)
(13621)
(11535)
(11389)
(11160)
(10999)
(10691)
(10524)
(10361)
(10262)
(9394)
(9249)
学科
(96389)
经济(96291)
(92145)
(83025)
企业(83025)
管理(80491)
方法(46702)
数学(37536)
数学方法(37123)
业经(30325)
(30279)
(29761)
(25730)
贸易(25720)
(24947)
(22351)
财务(22307)
财务管理(22284)
企业财务(21077)
中国(21073)
农业(20826)
技术(19207)
理论(17125)
(16636)
(16512)
(15894)
地方(15482)
(15241)
环境(14587)
(13401)
机构
学院(308556)
大学(299827)
(137284)
经济(135228)
管理(130502)
理学(114327)
理学院(113402)
管理学(111842)
管理学院(111287)
研究(87769)
中国(68759)
(60795)
(58340)
财经(49919)
科学(48969)
(45571)
(43908)
(43444)
经济学(42099)
中心(41848)
业大(41468)
(39528)
经济学院(38388)
商学(37240)
财经大学(37102)
商学院(36876)
研究所(35735)
经济管理(35638)
北京(34697)
(34640)
基金
项目(212314)
科学(171938)
研究(159346)
基金(158776)
(135266)
国家(134099)
科学基金(119979)
社会(106623)
社会科(101489)
社会科学(101466)
基金项目(84019)
(83458)
自然(76075)
自然科(74497)
自然科学(74483)
自然科学基金(73191)
教育(73190)
(67864)
编号(63917)
资助(63213)
成果(48047)
(48021)
(47635)
重点(46669)
(45789)
国家社会(44976)
创新(44101)
人文(42767)
(42734)
教育部(42411)
期刊
(143809)
经济(143809)
研究(82506)
管理(52057)
(49904)
中国(47281)
(40629)
科学(37526)
学报(36019)
大学(29710)
技术(29466)
农业(28769)
学学(28683)
业经(27574)
(24982)
金融(24982)
财经(24407)
教育(24093)
经济研究(23875)
(21106)
(20113)
问题(19710)
(17604)
国际(17510)
技术经济(17121)
商业(17026)
财会(15395)
现代(14997)
世界(14902)
统计(13879)
共检索到43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师嘉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就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会产生显著正向赋能作用,同时还会通过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效应对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产生间接的正向赋能作用。进一步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正向赋能作用还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最后,本文基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视角,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附加值、深化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合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以及加强全球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前进   张琢   蔡甜甜  
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是双循环视角下加快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贸易便利化为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本文在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并考察了对外开放水平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省域之间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较早设立自贸区省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省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低。贸易便利化会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且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使得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会产生间接影响,且具有进一步强化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不断扩大自贸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范围、提升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开放的中介赋能作用、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浚丞   张志新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如何对全球价值链的融入产生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解析了数字贸易在这一进程中所起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研究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嵌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同时,数字贸易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锐   吕萍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对外开放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边际赋能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边际赋能效应更强;进一步地发现,对外开放的调节效应存在,对外开放能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边际赋能作用,但同样在不同类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中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效应,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更强。最后,本文从政策引领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蓓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2015-2021年的样本数据,就数字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会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显著影响,不仅能够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直接赋能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对外开放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间接赋能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在数字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中发挥重要中介效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对外开放水平所发挥的中介效应还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其中介效应越强。最后,本文从加快数字化对服务贸易的赋能、加大数字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服务贸易模式和业态创新、鼓励数字服务贸易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规则制定、加大数字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七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宏梅  
数字经济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有效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促进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17-2021年的样本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和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数字贸易的间接影响(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具有重要的直接赋能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并间接影响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数字贸易的中介效应存在,能够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赋能作用,促进地区全球价值链水平的提升。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赋能作用、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王奕淳   刘琳琳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8个行业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国内价值链嵌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且国内价值链嵌入比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特别地,国内价值链嵌入能够持续起到碳减排作用,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及总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呈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均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碳减排,但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在国内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关系中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碳排放省份—行业嵌入价值链能起到更强的碳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嵌入价值链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相较于低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研判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的WWZ模型对31个省级区域贸易增加值进行完全分解,据此分析区域贸易的实际规模,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程度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均是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受益者,沿海省份贸易形成的增加值明显较多。(2)区域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沿海省份贸易增加值比重低于其他内陆省份。(3)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程度整体提升,沿海省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内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程度较高。(4)区域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明显的“三大增长极”周边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周边省份相对较高。(5)区域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球价值链,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内市场,国内价值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区域增加值供需偏好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和“沿海”效应,各区域增加值主要流向和来源于相邻地区或沿海地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越  罗伟  刘斌  
本文采用4种方法测算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嵌入程度,考察效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效率企业更倾向嵌入全球价值链,而融资约束会形成阻碍;动态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参与GVC的消极影响仅体现在企业是否参与GVC的决策上,而效率对企业的GVC参与程度也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效率与GVC嵌入呈现U型关系。这些发现对深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青  赵跃叶  
传统关境统计法由于高估贸易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出口引致的真实就业效应产生偏误。本文测算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并选取实际有效汇率做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与传统关境统计方法下的贸易总量相比,企业DVAR提升对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单纯扩张出口规模更为重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规模的提升最明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相对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出口最终品的企业其DVAR带来就业规模的提升最大,而出口中间品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加,出口该类产品的企业DVAR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变大,同时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变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俊杰  隋佳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省级数据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指数,计算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以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考察国内大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国内大循环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内大循环对外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制度质量存在负向中介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作用以及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通过国内大循环吸收全球优质资源,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星  李斌  
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与经济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五大分解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存在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到经济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程度越高越会增加碳排放量,这主要是由中国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低端制造环节所引起的。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所引致的间接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碳排放效应的分解模型表明技术效应对经济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规模效应其次,全球价值链效应仅次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决定经济低碳转型能否成功的主要变量,结构效应较为复杂,环境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刘凯然  
文章测度了2003—2019年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前向和后向参与度,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系统GMM模型考察了全球价值链与能耗排放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能耗排放均对自身有显著的滞后性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能源消耗呈“倒U”型关系,能源消耗对价值链参与度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碳排放之间的作用关系较不显著;相较于前向嵌入形式,后向嵌入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技术溢出从而发挥节能减排效应;增强市场开放度、扩大出口规模是通过GVC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自主创新不仅是实现价值链升级与节能减排动态循环的作用机制,也是避免受到发达国家“低端锁定”的关键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辛娜  袁红林  
采用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贸易规模和自由度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高嵌入会降低一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化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能力,提升网络贸易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多阶段生产和内生移民决策的价值链空间均衡模型,对中国价值链分工进行福利评估和空间解构。反事实显示:2002-2012年中国贸易成本的变动在多阶段生产呈放大福利变动区间的趋势特征和链条延伸偏向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使中国整体福利提升2.71%,且这主要是由境内贸易成本变动引起。解构空间路径表明,国内价值链在价值链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东部在联结国内价值链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当分别关闭国内和全球价值链循环时,省区整体上未出现自我封闭的本地化趋势。此外,国内价值链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外部冲击对国内福利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仍可通过内部改革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和效益。由于多阶段生产能更充分地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因贸易成本变动引致的移民互动机制在多阶段生产的影响小于迂回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