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9)
- 2023(14744)
- 2022(12621)
- 2021(11951)
- 2020(9862)
- 2019(22544)
- 2018(22639)
- 2017(43046)
- 2016(23683)
- 2015(26625)
- 2014(26496)
- 2013(25484)
- 2012(23247)
- 2011(20803)
- 2010(20814)
- 2009(19145)
- 2008(18156)
- 2007(15853)
- 2006(13745)
- 2005(11875)
- 学科
- 济(86658)
- 经济(86548)
- 管理(65376)
- 业(60510)
- 企(49421)
- 企业(49421)
- 方法(37155)
- 数学(31479)
- 数学方法(31093)
- 农(26244)
- 中国(24559)
- 财(22018)
- 地方(20823)
- 学(20793)
- 业经(20777)
- 制(17559)
- 农业(17334)
- 理论(16369)
- 贸(15775)
- 贸易(15767)
- 和(15262)
- 易(15109)
- 环境(14225)
- 务(13629)
- 银(13604)
- 技术(13584)
- 教育(13564)
- 银行(13555)
- 财务(13549)
- 财务管理(13522)
- 机构
- 学院(322610)
- 大学(320674)
- 管理(124837)
- 济(120179)
- 经济(117336)
- 研究(109332)
- 理学(107873)
- 理学院(106571)
- 管理学(104589)
- 管理学院(104013)
- 中国(79930)
- 京(71107)
- 科学(70652)
- 农(55654)
- 所(55616)
- 财(54932)
- 研究所(51048)
- 业大(50758)
- 中心(49368)
- 江(46976)
- 北京(45034)
- 范(44730)
- 师范(44265)
- 财经(43877)
- 农业(43835)
- 院(40210)
- 经(39796)
- 州(38605)
- 技术(37103)
- 师范大学(35520)
- 基金
- 项目(225665)
- 科学(175538)
- 研究(166987)
- 基金(159610)
- 家(139841)
- 国家(138618)
- 科学基金(117645)
- 社会(101659)
- 社会科(95919)
- 社会科学(95894)
- 省(89508)
- 基金项目(85099)
- 教育(76858)
- 自然(76676)
- 划(75960)
- 自然科(74849)
- 自然科学(74828)
- 自然科学基金(73434)
- 编号(70391)
- 资助(64899)
- 成果(57142)
- 重点(50603)
- 课题(48951)
- 发(48794)
- 部(48477)
- 创(47082)
- 创新(43780)
- 项目编号(43070)
- 科研(42904)
- 大学(41431)
- 期刊
- 济(135195)
- 经济(135195)
- 研究(94661)
- 中国(62921)
- 学报(54831)
- 农(51328)
- 科学(48483)
- 管理(44901)
- 教育(43010)
- 财(40938)
- 大学(40540)
- 学学(37772)
- 农业(35876)
- 技术(28190)
- 业经(25101)
- 融(24962)
- 金融(24962)
- 经济研究(22044)
- 财经(20312)
- 图书(19007)
- 业(18112)
- 经(17332)
- 问题(17169)
- 科技(16083)
- 版(15584)
- 商业(15274)
- 理论(15015)
- 现代(14562)
- 业大(14092)
- 技术经济(14010)
共检索到468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齐华东 王静雅 刘朝晖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战略地位十分显著。本文对京津冀地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的主体、客体、载体、环境进行了现状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区流通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进展,同时也存在着顾客流失、商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快流通主体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流通客体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加快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等现代流通载体建设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李润云 刘朝晖 胡立诚
本文以《“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设服务、商品应急储备、经济调控四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地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流通保障体系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颖
批零业的集聚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存在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其在集聚区周围形成新的城市格局;而城市空间格局也能够通过资源密度、地理位置优势等因素吸引批零业在特定空间形成集聚。因此,促进二者的良好互动将是发展壮大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这无疑尤显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实证探究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城市空间格局影响批零业产业集聚的机理,旨在明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京津冀地区加快批零业产业集聚、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批零业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格局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空间格局对批零业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更强,批零业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正向作用稍弱;城市总面积、人口密度、道路面积率、万人拥有道路里程数,均显著促进批零业产业集聚;而批零业单位面积产值、批发行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显著抑制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大型零售企业产值、零售行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显著促进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凤 陈彦光 刘鹏
京津冀地区人水关系矛盾突出,分形可以有效描述城镇体系和水系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两者演化关系,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依据。论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多分维谱,首先分别刻画了两者的时空演化特征,其次探讨了城镇体系和水系结构之间的时空关系,最后探究了水系结构退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①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的网格维数升高、自相似性增强、从集聚向分散转变,意味着建设用地朝着空间填充程度增强、有序、分散的方向发展,而水系反之,证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空演化方向;②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的人水关系十分紧张,南水北调虽然缓和了京津冀用水问题,改善了大尺度上的水系结构,但在小尺度上改善有限;③越靠近城市中心,建设用地分形形态发育越成熟,结构越有序,越靠近外围越混乱无序;④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造成,21世纪以后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水系,重视低等级水系的保护;另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发展和水系的非线性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网格维数 多分形 城镇体系 水系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车卉淳 张旭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对河北省供应北京市场的蔬菜供应链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冀菜进京"的供应链体系优化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与北京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企对接";积极引入"订单农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平台的作用,促进产销信息有效对接;推进河北省蔬菜的供给侧改革,满足北京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等。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冀菜进京” 供应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峰
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大尺度、多维度、多层次等特性构成了其宏观层面的复杂性,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信息的挖掘可以反映整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或运行机理。通过京津冀2012年的中间产品投入产出表,应用耦合方法,提取它们之间对于生产资源的竞争关系,引入3种网络特征指标,从3个不同角度揭示了产业部门的竞争状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国 许浩楠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暴露我国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产业安全,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以抵御外部挑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指明了路径。在厘清新挑战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供应链韧性闭环循环路径。以基础创新为开关形成“动态迭代”的内循环供应链韧性建设路径,以“三力协同”为源泉推动外循环供应链“四位一体”的韧性建设,设计“一体两翼”路径实现联动韧性建设。根据战略路径的规划,提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的中国式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球碎片化趋势下部署中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丽 胡紫容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事关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必须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利用京津冀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样本数据,采用M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都在不断提高,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相对较低。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之间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较低主要受衡水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抑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信息化水平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水平,其次是农产品资本投入和农产品市场集中度。最后,提出了提高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中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流通主体发展、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流通载体建设、提升河北省流通客体的品牌优势、优化流通环境以及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发展差距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艳春 杨添天 杨继成
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系统的有效支撑。京津冀地区的数字创新丰度和经济梯度差距均较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更具挑战性。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化和绿色化的阶段特征,建议实施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路径:以制造业数字化为突破,以产业技术对接为导向,构建适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形成技术-产业-市场-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京津冀产业协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玲 王鹏 乔木
文章对于综合评价京津冀区域发展中航空物流能力,设计出适合京津冀地区航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由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综合权重确定,并采用近年京津冀以及周边部分航空物流数据,对其物流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排名与目前区域航空物流能力相符合,但同时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航空物流 物流指标体系 信息熵 综合权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宇 李晓鹏
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就业 工业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文东 裘宇轩 邓卓然 倪知行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背景下,科技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备受重视。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进入了新阶段,但京津冀地区内金融资源和产业发展相关要素流动和影响及其空间依赖性尚未获得学界足够的关注。因此,以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效应视角出发,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高新化3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综合使用“0-1”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优选空间自相关模型(SAC)研究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聚集对本地及邻近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其中人力资本要素和政府干预程度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未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清晰影响。由此,主要得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共享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吴姗,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