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6)
- 2023(5641)
- 2022(4645)
- 2021(4228)
- 2020(3410)
- 2019(7281)
- 2018(7487)
- 2017(13456)
- 2016(7048)
- 2015(7969)
- 2014(8066)
- 2013(7428)
- 2012(6721)
- 2011(5966)
- 2010(6147)
- 2009(5728)
- 2008(5375)
- 2007(5175)
- 2006(4448)
- 2005(3846)
- 学科
- 管理(23360)
- 济(22897)
- 经济(22865)
- 业(19532)
- 企(16553)
- 企业(16553)
- 农(8439)
- 中国(7762)
- 方法(7212)
- 学(6933)
- 销(6876)
- 供销(6867)
- 制(6854)
- 业经(6595)
- 体(6226)
- 财(5850)
- 理论(5793)
- 数学(5601)
- 数学方法(5496)
- 银(4998)
- 银行(4979)
- 和(4912)
- 地方(4873)
- 行(4851)
- 融(4735)
- 金融(4728)
- 贸(4647)
- 贸易(4646)
- 农业(4489)
- 环境(4417)
- 机构
- 学院(98308)
- 大学(93232)
- 管理(34621)
- 研究(33883)
- 济(33847)
- 经济(32954)
- 理学(29097)
- 理学院(28766)
- 管理学(28150)
- 管理学院(27972)
- 中国(25331)
- 科学(22092)
- 京(20553)
- 农(18437)
- 所(17503)
- 财(16184)
- 研究所(16010)
- 江(15833)
- 业大(15633)
- 中心(15372)
- 农业(14600)
- 技术(14072)
- 范(13302)
- 院(13174)
- 师范(13096)
- 州(12815)
- 北京(12698)
- 财经(12227)
- 省(11442)
- 经(10863)
- 基金
- 项目(66638)
- 科学(51128)
- 研究(49886)
- 基金(45056)
- 家(40052)
- 国家(39680)
- 科学基金(33198)
- 社会(29384)
- 省(28703)
- 社会科(27692)
- 社会科学(27686)
- 划(23219)
- 教育(23098)
- 基金项目(22872)
- 编号(22043)
- 自然(21196)
- 自然科(20721)
- 自然科学(20710)
- 自然科学基金(20304)
- 资助(18371)
- 成果(17517)
- 课题(16018)
- 重点(15118)
- 发(14840)
- 创(13914)
- 年(13474)
- 项目编号(13467)
- 部(13056)
- 创新(13003)
- 计划(12669)
共检索到149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栗献忠
2020年,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流通体系及供应链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三链融合的纽带和润滑剂,中国流通体系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发展双循环所需的流通体系及供应链体系再构建基础。应采取进一步统筹推进双循环流通体系建设、适应双循环需要建设供应链服务新模式、以骨干物流企业为基础构建双循环全球物流网络、提高双循环流通体系供应链体系的信息技术运用等措施,更好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求。
关键词:
双循环 流通体系 供应链体系 再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加速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本文在梳理经济循环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重心、战略关键点和政策选择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需从以往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为导向转型为服务经济循环,打造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的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及供应链赋能,继而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颠覆传统流通业发展方式,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畅通微观经济循环;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阻滞点方面疏通宏观经济循环;适应全球化经贸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雪莉
本文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循环的背景之下,试图探讨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再采取耦合度模型对选取的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样本期间,我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我国的内需也在不断地扩大;第二,我国整体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逐渐由关联性较低发展到良性融合状态;第三,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梦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日益完善,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打破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实现了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平台的线上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随着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全面渗透,推动以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创新供应链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依托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实现农村流通供应链框架体系的持续优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村 供应链 框架体系 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英敏 孔苗苗
随着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对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企业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流通体系 新经济 变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英敏 孔苗苗
随着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对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企业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流通体系 新经济 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清 张彤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农特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构建辽宁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保障农特产品的销售,从政府政策扶持角度到搭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及完善配送体系等,推动农特产品向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使辽宁的农特产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供应链体系的特色畅销全国乃至世界。
关键词:
互联网+ 农特产品 供应链 体系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数额不断增加,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对于拉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构建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以期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村市场 消费升级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致远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贸易壁垒加剧和供应链断裂风险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供应链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成为趋势。本文以供应链的数字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数字供应链创新模式。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将供应链从单一的链式结构变成网络结构,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被云端化和智能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抗风险的能力,形成数字化供应链创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从供应端到消费端的一切行为均可被数字化记录、分析和追溯,消费市场区域的产品需求被大数据整合,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传递给生产供应端,在供应链各端进行资源匹配,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供应链效率的整体提升,推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国 许浩楠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暴露我国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产业安全,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以抵御外部挑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指明了路径。在厘清新挑战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供应链韧性闭环循环路径。以基础创新为开关形成“动态迭代”的内循环供应链韧性建设路径,以“三力协同”为源泉推动外循环供应链“四位一体”的韧性建设,设计“一体两翼”路径实现联动韧性建设。根据战略路径的规划,提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的中国式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球碎片化趋势下部署中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晓娜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当前农产品流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是我国流通现代化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根木条,只有现代化的流通才能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农村商品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实际出发,为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农村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 流通体系 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亮 王家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 理论逻辑 内在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薄亮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物流行业作为现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的重要支撑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快物流供应链建设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物流行业也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然而,基于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应坚持网络化模式,即以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为切入点,并通过共享机制实现区域物流供应链的组网运营,依托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共享经济背景下物流供应链资源优化配置,使区域物流供应链更加高效、智能、便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