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1)
2023(16134)
2022(13418)
2021(12225)
2020(10216)
2019(22262)
2018(22246)
2017(41451)
2016(22041)
2015(23748)
2014(22781)
2013(22480)
2012(20135)
2011(17727)
2010(17879)
2009(16887)
2008(16591)
2007(14676)
2006(12831)
2005(11500)
作者
(62795)
(52629)
(52206)
(49092)
(33218)
(24975)
(23437)
(20233)
(19748)
(18461)
(17899)
(17476)
(16570)
(16494)
(15918)
(15901)
(15759)
(15680)
(15254)
(15097)
(13027)
(12745)
(12555)
(11902)
(11715)
(11657)
(11642)
(11503)
(10408)
(10373)
学科
(91846)
(89223)
经济(89130)
(81553)
企业(81553)
管理(78872)
方法(38389)
业经(30701)
(30065)
数学(29734)
数学方法(29433)
(28704)
中国(23502)
技术(23174)
农业(21670)
(20724)
财务(20685)
财务管理(20668)
企业财务(19589)
(19433)
(18578)
贸易(18565)
(18050)
理论(16381)
(15798)
地方(15720)
(15456)
(14993)
技术管理(14567)
(14516)
机构
学院(310032)
大学(302645)
(129771)
经济(127340)
管理(125091)
理学(107989)
理学院(106943)
管理学(105391)
管理学院(104818)
研究(98258)
中国(76712)
(62132)
科学(60591)
(58065)
(56731)
(49022)
业大(48182)
(47234)
财经(46215)
中心(45185)
农业(44816)
研究所(44489)
(42044)
经济学(38585)
北京(38247)
(37372)
(35805)
(35801)
商学(35374)
师范(35295)
基金
项目(209793)
科学(166412)
基金(152666)
研究(151408)
(134425)
国家(133213)
科学基金(115460)
社会(98938)
社会科(94004)
社会科学(93979)
(84670)
基金项目(80904)
自然(74812)
自然科(73220)
自然科学(73200)
自然科学基金(71985)
(69204)
教育(67668)
资助(60315)
编号(60221)
(49906)
重点(46900)
成果(45905)
(45837)
创新(45779)
(45167)
(44620)
国家社会(41403)
课题(40452)
科研(39921)
期刊
(146012)
经济(146012)
研究(84573)
中国(60106)
(52238)
管理(51526)
学报(48315)
(47100)
科学(45185)
大学(36812)
农业(35855)
学学(35190)
技术(29600)
业经(27340)
教育(27335)
(27274)
金融(27274)
经济研究(23929)
财经(22725)
(21760)
(19749)
技术经济(18370)
问题(18195)
科技(17139)
商业(16787)
(15307)
现代(15221)
(14813)
图书(14629)
世界(13733)
共检索到458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槿  
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服务业开放与消费结构升级,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间路径作用。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存在显著正影响,而技术创新在服务业开放与消费结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间路径作用,即服务业开放能通过技术创新渠道,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此外,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惯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立平  金珍珍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从技术创新层面促进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技术创新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机制,并建立面板数据、面板门槛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时,促进作用减弱。国内市场需求较大时技术创新对其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不具显著促进作用,仅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或国际市场需求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稍显成效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相对凸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立平  金珍珍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从技术创新层面促进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技术创新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机制,并建立面板数据、面板门槛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时,促进作用减弱。国内市场需求较大时技术创新对其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不具显著促进作用,仅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或国际市场需求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稍显成效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相对凸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丰佳栋  
双循环数字零售发展过程中,获利感难成正比的顾客往往会出现反制技术渗透的态度,这制约了服务创新的推动.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形成技术采纳行为模型,概念化并验证相关变量对顾客数字零售使用意向的影响以评估其对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期望通过探索顾客的技术采纳使用意愿,寻求零售创新轨道的升级途径.结果支持了感知创新及信任等属性显著放大顾客零售技术使用态度、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因素的假设,并分析了促进与顾客技术交互创新轨道对行为意向的作用过程.认为通过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可以刺激零售轨道的交互创新,提高顾客感知服务技术满意度,助力双循环需求的持续扩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明文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技术创新、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三者间的动态交互机制。结果表明:三者的发展水平高度依赖自我强化机制,同时服务业结构优化水平受到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影响,而农村消费升级水平同时受到技术创新与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双重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毅  李静  娜仁  
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端服务业逐步向发达地区回流,中低端服务业快速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导致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面临现实挑战。因此,亟需探明消费升级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了双循环背景下居民消费升级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理,并引入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作为中介作用加以探讨,以期指导我国服务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升级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的作用机理中,技术革新发挥着中介作用;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的作用机理中,产业升级发挥着中介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玲  朱慧娟  
我国在加入WTO后,服务业构建技术创新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多元组织创新网络、技术创新服务支持网络系统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服务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形式,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技术创新网络建设的影响,提出应正确认识培育我国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提高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把握不同形式的国际链接,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激励导向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  曹啸  
服务业创新发展对于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2006—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基于2016年起实施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开放对城市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服务开放影响服务业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开放显著提高了城市服务业效率,试点城市的服务业效率提升约15.4%,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开放对服务业效率的正向影响会随着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通过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服务开放提高城市服务业效率的重要作用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整合视角。同时,对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展开实证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1330份样本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揭示了创新能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高端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为通过微观层面研究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期基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航标  房珈竹  李卫宁  
CEO出身是否影响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现有研究忽略CEO职业背景的影响力。整合管理认知理论和高阶理论探讨CEO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影响的边界条件。在将职业背景划分为"热认知职业背景"和"冷认知职业背景"基础上,文章基于48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得出结论:CEO热认知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EO冷认知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构持股比例调节着CEO热认知职业背景和创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调节CEO冷认知职业背景和创业企业技术之间的关系;两职合一调节着CEO职业背景和创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为创业企业股权结构调整及高管团队的优化提供借鉴意义,也为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维  
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自主创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创造"的大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以"中国创造"为大背景,通过研究技术创新管理轮式模型,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旨在为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维  
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自主创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创造"的大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以"中国创造"为大背景,通过研究技术创新管理轮式模型,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旨在为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