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6)
- 2023(14689)
- 2022(11921)
- 2021(10876)
- 2020(9056)
- 2019(19826)
- 2018(19702)
- 2017(37561)
- 2016(20010)
- 2015(22051)
- 2014(21606)
- 2013(21047)
- 2012(18931)
- 2011(16869)
- 2010(17288)
- 2009(16758)
- 2008(15855)
- 2007(14553)
- 2006(13039)
- 2005(11845)
- 学科
- 业(89764)
- 济(78275)
- 经济(78164)
- 企(71864)
- 企业(71864)
- 管理(67075)
- 农(46577)
- 业经(31592)
- 农业(31283)
- 方法(28709)
- 中国(27271)
- 财(26842)
- 融(26194)
- 金融(26186)
- 银(24562)
- 银行(24542)
- 行(23847)
- 制(23183)
- 数学(20735)
- 数学方法(20574)
- 务(19352)
- 财务(19315)
- 财务管理(19296)
- 企业财务(18242)
- 体(17554)
- 技术(16966)
- 地方(16708)
- 理论(16184)
- 策(16024)
- 贸(15878)
- 机构
- 学院(277936)
- 大学(265606)
- 济(116908)
- 经济(114473)
- 管理(110532)
- 理学(94039)
- 理学院(93233)
- 管理学(91974)
- 管理学院(91467)
- 研究(87305)
- 中国(76156)
- 农(59137)
- 财(54834)
- 京(54618)
- 科学(50380)
- 农业(45129)
- 江(44834)
- 业大(43338)
- 中心(43198)
- 所(43136)
- 财经(42575)
- 研究所(38531)
- 经(38484)
- 州(35817)
- 经济学(34218)
- 北京(33298)
- 范(32463)
- 师范(32123)
- 经济管理(31416)
- 院(31304)
- 基金
- 项目(179918)
- 科学(142694)
- 研究(138517)
- 基金(129164)
- 家(110603)
- 国家(109425)
- 科学基金(95627)
- 社会(89738)
- 社会科(84645)
- 社会科学(84624)
- 省(74433)
- 基金项目(68192)
- 教育(61148)
- 编号(59079)
- 划(58778)
- 自然(58503)
- 自然科(57191)
- 自然科学(57177)
- 自然科学基金(56186)
- 资助(50735)
- 成果(46653)
- 创(40945)
- 发(40872)
- 业(40253)
- 重点(39511)
- 课题(39194)
- 部(38710)
- 创新(37439)
- 国家社会(36836)
- 制(36603)
- 期刊
- 济(141979)
- 经济(141979)
- 研究(78506)
- 农(61486)
- 中国(59644)
- 财(44971)
- 管理(42725)
- 农业(40723)
- 融(40514)
- 金融(40514)
- 学报(38597)
- 科学(37141)
- 业经(30786)
- 大学(30517)
- 学学(29202)
- 教育(25728)
- 技术(25416)
- 业(21239)
- 财经(20961)
- 经济研究(20821)
- 问题(18266)
- 经(18162)
- 农村(15285)
- 村(15285)
- 技术经济(14752)
- 世界(14556)
- 农业经济(14331)
- 商业(14275)
- 版(14093)
- 现代(13966)
共检索到43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韵嘉 陈奇琦
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双循环”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金融资金循环的角度出发,通过编制2007年至2020年的矩阵式资金流量表来分析论证中国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对“双循环”存在一定不适配度。为畅通“双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应主要着眼于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方面,以加速中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余小阳
当前"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双循环格局下,国内经济向好,更高水平的开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为"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升级带来了条件、需求、动力等机遇。为此,我国应从金融机构布局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创新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推动"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宴清
绿色经济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受到资金的制约。农村地区缺乏系统性的金融机构体系,除了银行以外,几乎没有证券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严重萎缩,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这些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绿色经济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阻碍,本文就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农业 农村 金融服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娟
土地流转的大规模推进造成了大规模经营的大户扩张和家庭经营的小农户萎缩,这种分化反映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就是需求和供给结构的双重分化,其最终结果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大户为中心的重构。重构的过程有三个重要特征,而这些特征产生了对小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至小农生产的存续危机。一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力量的扩张和崛起;二是这个过程是由耕地的规模经营效应和服务的规模经营效应共同构成的对小农的强制过程;三是这种强制效应最终会产生小农的"崩塌效应"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依赖效果,从而使体系重构具有不可逆性。由此在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红阳 杜丹
和谐社会发展理念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在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未来长期坚持发展的战略方针。农村生产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标准都不断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契机,农村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农村生产资料的规模扩大,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业生产 生产资料 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春苗 黄静
《国标》明确规定普通教育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中要开设"特殊教育概论",意味着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从理念向实践的迈进。加之普通学校教师缺少融合教育素养已经成为制约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从认同融合教育教师身份、明晰融合教育教师职责、熟知融合教育工作流程等方面构建融合教育教师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所有学生,尤其是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融合环境中接受适宜的高质量的教育,获得实质性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
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教师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君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村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文章首先从农村居民消费和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具体表现,然后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升级和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以信息化、商业化、现代化等经营模式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消费升级 商贸流通 农村消费 双向 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琼 周华敏
以风险防范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既有助于认识制约农业金融服务供给的现实障碍,也有力推动现代金融回归助农、惠农本源。为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有机融入农业产业链,需要以完善的、市场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智慧、科学的数字金融生态为支撑,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创新信用保险体系,以破解农业金融支持困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曜 周怡 杨之韵 王紫薇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关键词:
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 碳中和 双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谷彦芳 柳佳龙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论文基于伊瓦思的福利三角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包括国家、市场与家庭在内的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是突破农业发展要素制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型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型农业转型的催化剂。然而,现行体制下公益性农技服务的供给日渐萎缩,市场化组织的农技服务受到商业利益的裹挟,因而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基于此,研究如何实现农技服务的供需平衡,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小农户收入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技服务 公益性 市场化 小农户 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赵廷辰
目前,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牢固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农业强国对金融的新要求金融业要有“三农”情怀,这要求全部金融机构而不仅仅是农村金融机构把服务“三农”作为重要使命。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关键词:
农业强国 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家远
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政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最重要的手段,财政支农资金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挑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在促农增效、助农增收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业社会化服务 挑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育全
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引领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稳定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被赋予新的要求、使命与内涵。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发展新动能乏力,国内可耕地面积不足,耕地产能受阻,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频遭贸易壁垒。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不断加速涉农企业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创新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争取更为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环境。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农业 高质量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