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2)
- 2023(13397)
- 2022(11271)
- 2021(10177)
- 2020(8302)
- 2019(17856)
- 2018(17584)
- 2017(32764)
- 2016(17081)
- 2015(18267)
- 2014(17023)
- 2013(16406)
- 2012(14396)
- 2011(12842)
- 2010(12635)
- 2009(11909)
- 2008(11285)
- 2007(9872)
- 2006(8358)
- 2005(6924)
- 学科
- 济(66448)
- 经济(66396)
- 管理(55825)
- 业(55765)
- 企(47387)
- 企业(47387)
- 方法(26072)
- 数学(21894)
- 数学方法(21699)
- 农(19793)
- 业经(18737)
- 技术(18316)
- 中国(17879)
- 财(15926)
- 地方(14888)
- 贸(14337)
- 贸易(14329)
- 易(13822)
- 产业(13756)
- 农业(12825)
- 技术管理(12739)
- 学(12276)
- 制(11761)
- 环境(11598)
- 理论(10452)
- 务(10379)
- 财务(10358)
- 财务管理(10345)
- 银(10055)
- 银行(10019)
- 机构
- 学院(232236)
- 大学(225553)
- 济(96054)
- 经济(94465)
- 管理(93044)
- 理学(81866)
- 理学院(81093)
- 管理学(79830)
- 管理学院(79430)
- 研究(73411)
- 中国(53907)
- 科学(45693)
- 京(45329)
- 财(40160)
- 农(39466)
- 业大(36683)
- 所(35237)
- 江(33537)
- 中心(33512)
- 财经(32723)
- 研究所(32402)
- 农业(31253)
- 经(29676)
- 经济学(28896)
- 范(28226)
- 师范(27831)
- 北京(27353)
- 院(27133)
- 州(26792)
- 经济学院(26166)
- 基金
- 项目(165825)
- 科学(132380)
- 基金(120486)
- 研究(119537)
- 家(106109)
- 国家(105209)
- 科学基金(91531)
- 社会(79248)
- 社会科(75410)
- 社会科学(75392)
- 省(68444)
- 基金项目(64362)
- 自然(58883)
- 自然科(57615)
- 自然科学(57599)
- 自然科学基金(56614)
- 划(56045)
- 教育(53788)
- 编号(46792)
- 资助(46083)
- 创(41145)
- 发(37562)
- 创新(37511)
- 重点(37244)
- 成果(34538)
- 部(34467)
- 国家社会(33125)
- 课题(32403)
- 业(32020)
- 科研(31435)
共检索到326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柳芳
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而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能够促进“双链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研究表明:中国式“政府与市场共同驱动”的经济现代化模式适应了现阶段深化改革的经济环境与现实需要,双链融合为创新驱动产业链现代化战略提供支撑;从权力运行、政策执行、制度设计与信息反馈四个方面设计实施审计协同机制,是审计促进双链融合的有效实践路径;该协同机制主要包括协同主体、协同客体、协同对象与协同方式四个要素;可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三方面建立协同保障体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苍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为适应新形势加快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而此种战略决策也必然对产业工人的重要输出源——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能否适应新要求,能否顺利转型升级是其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文章从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利用SWOT分析工具探索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探讨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即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建协同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期为高职教育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虹凌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首次将高校的协同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5月联合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本文以该背景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几个应变策略。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科研管理 “2011计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王奕淳 刘琳琳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8个行业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国内价值链嵌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且国内价值链嵌入比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特别地,国内价值链嵌入能够持续起到碳减排作用,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及总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呈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均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碳减排,但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在国内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关系中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碳排放省份—行业嵌入价值链能起到更强的碳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嵌入价值链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相较于低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研判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双循环 价值链嵌入 碳排放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诗华 曾炅 张致远
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新阶段,并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全球化的特点。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与监管创新必将对供应链金融安全与国际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和国际供应链金融的内、外生风险解析出发,分析其对国际供应链金融合作的作用机理,通过对融资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打破传统合作方式,并发现需要从国际供应链风险传导机制中构建国际供应链金融协同监管体系,即搭建四大系统与三大平台,从贷前、贷中、贷后联合监管风险,共同构筑国际供应链金融协同监管系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轼 刘慧
本文立足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产业链韧性特征,首先构建多层次产业链韧性评估体系;接着选取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21年的数据进行流通产业链韧性评估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波动,这些经济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产业链韧性 评估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鲁朝云
现阶段我国各省份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探讨各省份现代流通产业增长的空间依赖与异质性协同问题,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各省份之间流通产业互动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视角,选取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现代流通产业空间依赖与异质性关系。研究发现:现代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空间滞后系数显著,表明某一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已受到周边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印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与异质性。最后,为有效协调二者关系,提出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玮 金雪 田舒涵
本文选取我国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价值链协同创新在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经济较落后、小规模以及中西部城市中,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冀助力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晓娥 李星
在当今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背景下,接待工作逐步发展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加强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接待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水平,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和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接待工作 思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世婧 张贵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洁
文章构建了区分贸易方式的投入产出模型,基于价值链参与度和增加值贸易的双重角度测度了上海市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位置及分工收益。研究发现,上海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参与度较高,但分工收益并不高。通信电子设备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嵌入程度较深,但易陷入“低端锁定”风险。加强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融入是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与内向化、提高价值链分工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涛
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集聚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价值链优化,在进行广义矩阵估计、最小二乘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在创新要素集聚影响流通价值链优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要素集聚对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流通价值链优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流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刘彩霞 王天琪
智慧供应链能通过更高效的即时供应链信息共享,打破传统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资源无效率错配和协同不畅等困境,从而加速流通要素的跨领域、多层次融合,激发流通创新的潜力。为探究智慧供应链对于流通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A股市场的商贸流通企业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智慧供应链对于流通企业创新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两个情境因素——去产能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智慧供应链对于流通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去产能和市场发育程度能进一步加强这种积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智慧供应链 流通企业创新 供给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