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82)
- 2023(19682)
- 2022(16392)
- 2021(15037)
- 2020(12459)
- 2019(28056)
- 2018(27759)
- 2017(52891)
- 2016(28536)
- 2015(31920)
- 2014(31767)
- 2013(31299)
- 2012(28883)
- 2011(26090)
- 2010(26613)
- 2009(24997)
- 2008(23840)
- 2007(21335)
- 2006(19080)
- 2005(17432)
- 学科
- 济(118588)
- 经济(118439)
- 管理(84645)
- 业(82159)
- 企(67559)
- 企业(67559)
- 方法(44650)
- 中国(38621)
- 数学(37587)
- 数学方法(37152)
- 农(33702)
- 财(31561)
- 业经(31151)
- 地方(30107)
- 融(29562)
- 金融(29558)
- 银(28832)
- 银行(28786)
- 制(28096)
- 行(27758)
- 学(23694)
- 农业(22905)
- 贸(21056)
- 贸易(21036)
- 易(20303)
- 务(19892)
- 理论(19812)
- 财务(19810)
- 财务管理(19770)
- 技术(19032)
- 机构
- 学院(403017)
- 大学(402492)
- 济(163447)
- 经济(159767)
- 管理(155241)
- 研究(139517)
- 理学(132440)
- 理学院(130951)
- 管理学(128764)
- 管理学院(128027)
- 中国(109589)
- 京(86950)
- 科学(83500)
- 财(78586)
- 所(69832)
- 中心(63939)
- 农(63625)
- 研究所(62852)
- 江(61441)
- 财经(61112)
- 业大(57168)
- 北京(55537)
- 经(55267)
- 范(54377)
- 师范(53859)
- 院(50867)
- 州(50294)
- 经济学(49441)
- 农业(49257)
- 财经大学(45207)
- 基金
- 项目(267102)
- 科学(210204)
- 研究(200036)
- 基金(191769)
- 家(165724)
- 国家(164276)
- 科学基金(141292)
- 社会(126242)
- 社会科(119708)
- 社会科学(119681)
- 省(105369)
- 基金项目(100908)
- 教育(91116)
- 自然(88979)
- 划(87660)
- 自然科(86853)
- 自然科学(86835)
- 自然科学基金(85235)
- 编号(82919)
- 资助(78302)
- 成果(68266)
- 发(60499)
- 重点(59906)
- 部(58055)
- 课题(57606)
- 创(56015)
- 创新(52246)
- 国家社会(51833)
- 项目编号(51246)
- 制(51209)
- 期刊
- 济(189335)
- 经济(189335)
- 研究(125534)
- 中国(86191)
- 财(60254)
- 学报(60241)
- 农(59678)
- 管理(59606)
- 科学(56186)
- 融(49380)
- 金融(49380)
- 教育(48687)
- 大学(46240)
- 学学(43204)
- 农业(40419)
- 技术(35098)
- 业经(32148)
- 财经(30075)
- 经济研究(29789)
- 经(25818)
- 问题(24180)
- 图书(22143)
- 业(20411)
- 理论(19866)
- 科技(19161)
- 技术经济(18980)
- 现代(18649)
- 商业(18173)
- 贸(18157)
- 实践(17993)
共检索到622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彦 李月
基于对接后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双循环数字产业支撑与被支撑网络,研究两岸数字产业融合的广度、深度、地位及其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两岸数字产业呈现相互依靠、融合发展的特征;两岸数字产业的产能释出能力强于资源吸纳能力;大陆数字产业吸纳国内资源更多,产能释出至外循环的比重较高,台湾地区反之。双循环数字产业支撑与被支撑网络受到互惠性、聚敛性和传递闭合性的内生驱动,两岸数字产业在内外循环中呈现相互促进的融合特征。
关键词:
数字产业 两岸产业融合 随机指数图模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海峡两岸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在两岸签署ECFA以及经贸关系逐步正常化的背景下,为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所提出来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合作模式。它是在两岸间的毗邻地区实现相互间的物流、金融、产业、人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互联互通,进行两岸共同市场的局部实验,并磨合不同的制度、体制,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共同生活,探索两地一区、两岸一家的新路径,为未来两岸经济政治的统合提供试验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应博 刘震涛
两岸在签订ECFA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两岸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的合作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共同治理以及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双方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构想。
关键词:
ECFA 产业转移 协调发展 两岸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哲 邵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脉络,以“创造力—驱动力—牵引力—支撑力—聚合力”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总结了荷兰和韩国的模式及主要做法,以资借鉴。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融合主体间的创造力差异较大,制约了合作稳定性;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存在堵点,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需求端的牵引作用;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融合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聚合力作用有待提升。因此,要聚焦提升融合发展动力,强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性,打通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的堵点,加强供给高品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若涵
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借助数字化技术,以供应链为基础,融合商流和物流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流与物流融合发展内涵,提出商流驱动物流、物流反哺商流发展的观点,其次分析商流和物流融合发展的意义,并以新零售平台和物流核心企业为中介,提出商流和物流融合发展模式,最后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流通数字化转型、发挥核心企业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提出我国商流与物流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切实提高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
关键词:
流通业 数字化转型 商流 物流 供应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航滨
本文研究了海峡两岸银行界为加快两岸通汇而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分析了发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和推动金融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离岸银行业务 金融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小柯 李保明
产业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融合发展是两岸产业合作的升级方向。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产业国际分工演变趋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就其内涵而言,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指两岸企业通过投资、贸易、技术合作、生产合作、市场合作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具体合作,促进两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实践层面考察,既要完善提升以台资企业为纽带的产业链融合,以及以区域合作为载体的融合,还应积极探索推进两岸创新链融合,以创新链带动支撑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眭海霞 韩淼 尹宏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商文体旅融合模式、动力机制以及优化路径等进行研究,认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部驱动力与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分为原动力、拉动力、推动力和支持力。最后,文章提出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和强化业态打造,构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路径,推进农商文体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商文体旅 融合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海 刘文渊
晋西农村实质脱贫及其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其自身特色资源为基础,注重生态平衡性、产业融合性和经济发展系统性,这是增强山地经济内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晋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92%,是典型的山地经济,因此,系统分析晋西山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有利于促进晋西老区的实质性脱贫,真正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晋西老区 经济融合 动力机制 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闽南师范大学地处台胞重要祖籍地、台商投资密集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福建漳州,是福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春。1963年,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成立,由此开启学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 2013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0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7年列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关键词:
闽南文化 全国台联 办学特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乐 林蒙艳
数字经济为浙江省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技术、环境等基础,以普惠性、高渗透性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日趋成为实现对外贸易产业变革和外贸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日前,浙江省数字经济赋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存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程度不高且与外贸需求脱节、数字经济和对外贸易高素质人才稀缺且育人效率较低等瓶颈,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金融与数字人才角度提出双循环背景下浙江省数字经济赋能对外贸易高质量机制和高效实现路径,以此助力浙江省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耦合,协同推进浙江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俊晖
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引进来"提质不高、"走出去"影响不够等诸多困境,文章以"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三共"引进、"三联"走出、"三推"提升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即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整合引进资源,夯实国内循环;通过联动多方主体畅通资源融合、联接引培方式培育国际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养成"双技"人才,鼓励"走出"国门,畅通国际循环;通过推行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实现内外融合,以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强国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双循环 职业教育 国际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