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6)
- 2023(19768)
- 2022(16845)
- 2021(15584)
- 2020(12928)
- 2019(29316)
- 2018(28798)
- 2017(54862)
- 2016(29918)
- 2015(33254)
- 2014(33021)
- 2013(32667)
- 2012(30192)
- 2011(27336)
- 2010(27716)
- 2009(25806)
- 2008(24761)
- 2007(21903)
- 2006(19587)
- 2005(17783)
- 学科
- 济(120596)
- 经济(120441)
- 管理(87290)
- 业(83560)
- 企(68388)
- 企业(68388)
- 方法(48161)
- 数学(41407)
- 数学方法(40990)
- 中国(38836)
- 农(33706)
- 财(33285)
- 地方(31121)
- 融(29795)
- 金融(29791)
- 银(29195)
- 银行(29122)
- 业经(28636)
- 制(28411)
- 行(28052)
- 学(26040)
- 农业(22882)
- 贸(22087)
- 贸易(22067)
- 易(21365)
- 务(20827)
- 财务(20745)
- 财务管理(20707)
- 环境(20265)
- 企业财务(19738)
- 机构
- 大学(422751)
- 学院(421904)
- 济(169341)
- 经济(165592)
- 管理(161051)
- 研究(149088)
- 理学(138209)
- 理学院(136565)
- 管理学(134259)
- 管理学院(133507)
- 中国(115739)
- 科学(92936)
- 京(91310)
- 财(80351)
- 所(76239)
- 农(75683)
- 研究所(69316)
- 中心(68124)
- 业大(65593)
- 江(63560)
- 财经(63005)
- 农业(59300)
- 北京(58020)
- 经(57142)
- 范(56038)
- 师范(55380)
- 院(53972)
- 州(51529)
- 经济学(51209)
- 财经大学(46761)
- 基金
- 项目(286418)
- 科学(224095)
- 研究(206463)
- 基金(206406)
- 家(181958)
- 国家(180426)
- 科学基金(153291)
- 社会(130333)
- 社会科(123566)
- 社会科学(123531)
- 省(112870)
- 基金项目(109655)
- 自然(99868)
- 自然科(97476)
- 自然科学(97451)
- 自然科学基金(95683)
- 划(95448)
- 教育(93917)
- 资助(84246)
- 编号(83480)
- 成果(67667)
- 重点(65034)
- 发(64331)
- 部(62211)
- 创(59746)
- 课题(58502)
- 创新(55906)
- 科研(54591)
- 国家社会(53586)
- 制(52806)
- 期刊
- 济(190558)
- 经济(190558)
- 研究(127419)
- 中国(88567)
- 学报(71836)
- 农(69389)
- 科学(64243)
- 财(60992)
- 管理(59821)
- 大学(53651)
- 学学(50729)
- 融(50249)
- 金融(50249)
- 教育(46818)
- 农业(46758)
- 技术(34906)
- 业经(31736)
- 财经(30984)
- 经济研究(30021)
- 经(26498)
- 问题(24673)
- 业(23875)
- 科技(21171)
- 版(20329)
- 图书(20118)
- 理论(20100)
- 技术经济(19393)
- 商业(18693)
- 现代(18667)
- 资源(18552)
共检索到639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思萌 林贤英 刘烁仪
本文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00—2019年中国主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北京、上海等六个城市)促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金融市场效率代表金融中心发展水平,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水平为核心变量。在控制变量法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及外贸开放增速对区域金融中心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经济过快增长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抑制作用;科技水平与金融中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将依据模型回归的结果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通过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及案例分析,总结了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强调我国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时也要遵循一般规律才能取得突破。同时指出,我国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宜简单模仿世界典型性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更应该着眼于自身现有的各种条件、资源和机遇,借鉴国内外经验,解决好如何确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标准,如何完善和维护区域金融中心的各项功能,如何使其真正带动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使其对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 金融中心 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若浩 冯均科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综合效能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家审计通过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政府债务风险和区域数字化建设差异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民 管乐
文章以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导向,探讨上海发挥双循环金融战略链接功能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市场型信贷配给和资本利得预期积累效应是经济脱实向虚和债务积累形成的两大重要内生机制;金融市场同向波动风险、企业融资方式关联性传染风险、金融产品关联性传染风险、债务合同式泡沫崩溃与实体经济危机连锁反应风险4种风险传导方式在国际金融中心风险生成机理中可能发挥作用。文章根据对14家金融部门的深入调研,提出构建上海双循环金融战略链接的时空路径及多项具有策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战略链接 金融中心风险 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立世 曾珍香 田野 黄春萍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首先,描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金融机构的趋向集中阶段、主动聚集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说明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可以涌现出区域金融竞争优势,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动力所在,并构建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在模型基础上,分析金融主体在协同行为下的单位运行成本的变化趋势,论证主体的协同行为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动力机制 区域金融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乔一康 冯晓
现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摩擦导致对外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以此为视角,通过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外贸易和政策因素,分析我国2012—2018年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第一和第三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促进,第二产业仅受到国际循环的促进,而地区消费则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影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已完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仅第三产业受到资本的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对其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已基本参与到“双循环”之中,但较弱的消费潜力对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军政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系列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金融中心不断向区域广泛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上海金融中心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财富与资产管理市场等领域与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上海需要抓住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明确自身定位、放松政府管制、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竞争格局 金融市场 上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君 陈雯 张京祥
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 ,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 ,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 ,影响力和辐射力 ,杭州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 ,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功能 区域金融中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蕾 孙忠艳 张华旭
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以区:域金融中心为据点,以财富流动为网络的辐射性的全球金融网,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中心也随着世界财富总量的增加和区域金融深化发展,成为金融网络中必不可少的角色。2014年,我国首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成立,我国首次将财富管理中心定位为基础的经济调节手段。随后,大量以城市或者城市群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中心纷纷在国内建立。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