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9)
- 2023(11943)
- 2022(9810)
- 2021(9005)
- 2020(7310)
- 2019(16336)
- 2018(16498)
- 2017(30688)
- 2016(17081)
- 2015(19179)
- 2014(19143)
- 2013(18460)
- 2012(17443)
- 2011(16038)
- 2010(16540)
- 2009(15680)
- 2008(15152)
- 2007(13840)
- 2006(12625)
- 2005(11764)
- 学科
- 济(69872)
- 经济(69790)
- 管理(45685)
- 业(41884)
- 企(30978)
- 企业(30978)
- 中国(26799)
- 农(23174)
- 方法(21228)
- 地方(20905)
- 数学(17777)
- 数学方法(17605)
- 业经(17354)
- 制(16941)
- 财(16384)
- 农业(15106)
- 银(15060)
- 银行(15033)
- 行(14659)
- 学(14385)
- 贸(14083)
- 贸易(14068)
- 融(13888)
- 金融(13880)
- 易(13488)
- 发(12582)
- 体(12100)
- 环境(11757)
- 地方经济(11391)
- 理论(11233)
- 机构
- 学院(242455)
- 大学(237508)
- 济(96434)
- 经济(94103)
- 研究(88561)
- 管理(84166)
- 理学(69796)
- 理学院(68912)
- 中国(68805)
- 管理学(67689)
- 管理学院(67249)
- 科学(53528)
- 京(52781)
- 财(48430)
- 所(46111)
- 农(42329)
- 研究所(41158)
- 江(39499)
- 中心(39447)
- 财经(36467)
- 范(35042)
- 师范(34666)
- 北京(34241)
- 业大(33975)
- 农业(32991)
- 经(32616)
- 院(32345)
- 州(32242)
- 技术(28939)
- 经济学(28754)
- 基金
- 项目(148146)
- 科学(114456)
- 研究(113565)
- 基金(101376)
- 家(88162)
- 国家(87340)
- 科学基金(72694)
- 社会(69351)
- 社会科(65580)
- 社会科学(65567)
- 省(60952)
- 教育(52581)
- 基金项目(52539)
- 划(50632)
- 编号(49006)
- 自然(43786)
- 自然科(42695)
- 自然科学(42681)
- 自然科学基金(41848)
- 资助(41391)
- 成果(41386)
- 发(37956)
- 课题(36078)
- 重点(34010)
- 部(31496)
- 发展(30735)
- 创(30593)
- 展(30231)
- 年(29997)
- 项目编号(29064)
共检索到394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与之前的发展格局相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发展的重点、发展的关键、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本质和发展的理念上都有了新变化。更加注重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更加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为此,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关键性作用和稳定性作用,加强流通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建设;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建设。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蒙天成 周利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文章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体系的演进与内涵、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成效态势,分析制约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升级的堵点和短板,提出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加强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流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贸新动能;鼓励流通商业模式、业态创新转型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流通智慧化转型;整体推动流通体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颜少君
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仍存在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流通成本尤其物流成本偏高,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全球观念,着眼于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加强政府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的先导作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流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 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忠昌 侯佳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0,基于北京、上海、重庆等18个省份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从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分析职业教育“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发现这些省份在发展地区、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层次、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体制机制、重视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资源供给、拓展国际办学等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伦闰琪 高明杰 刘洋
[目的]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扩张主导向质量提升主导迈进的转型期,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过去40多年发展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也是其未来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方法]文章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辨析,并从生产、技术、比较收益、空间格局、消费、供求和贸易这7个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涨、机械化需求增加、产业链不完整和消费潜力增大这7个方面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的目标导向,提出实施以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结论]应从科学谋划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探索建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畅通马铃薯生产端与消费端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马铃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关键词:
马铃薯 高质量发展 推进路径 “十四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光平 曲海燕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导。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以量质并重攀升农业安全新高度、以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保护树立农业发展新风向、以精准匹配创造农业发展新特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伦闰琪 高明杰 刘洋
[目的]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扩张主导向质量提升主导迈进的转型期,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过去40多年发展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也是其未来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方法]文章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辨析,并从生产、技术、比较收益、空间格局、消费、供求和贸易这7个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涨、机械化需求增加、产业链不完整和消费潜力增大这7个方面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的目标导向,提出实施以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结论]应从科学谋划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探索建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畅通马铃薯生产端与消费端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马铃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关键词:
马铃薯 高质量发展 推进路径 “十四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在一起,将对包括旅游业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谋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将科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系统思考科技对旅游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旅游业 科技革命 旅游消费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费娇艳 谢兰兰
"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在稳外资、稳外贸、稳投资、稳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三低一大"(占对外贸易比重低、数字化水平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低、服务贸易逆差大)短板。"十四五"时期,应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促增长、调结构、减逆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大力培育服务贸易企业的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市场网络等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优化服务贸易发展区域布局,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空间,促进全面、平衡、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则
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而现代流通体系运行质量取决于微观基础是否坚实牢靠,取决于体制转轨是否彻底。实体企业逃避承担商品所有权转移风险而被架空虚置,是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也是微观基础遭遇系统性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择机推出现代流通体系强基固本的创新良策。现代流通体系的微观基础可分解为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商品所有权自愿让渡制度基础、商业诚信基础、经商技能基础。在筑牢现代流通体系微观基础的过程中,必须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自主渠道和自主品牌建设,树立诚信经商理念,为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准备专门人才,创造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环境条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周 侯雪彤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发展形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向更广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路径变得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新内涵,探讨需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十四五”规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何德旭 赵瑾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打造贸易发展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外中间产品、技术和服务过度依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未得到有效发挥,改革开放步伐滞后于新业态发展,贸易数字化潜力亟待释放,贸易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贸易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待加强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推进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开放,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完善国家贸易安全体系;加快推进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课题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性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重要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模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要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制定重大专项规划,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类推进"的发展格局。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要构建良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强化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