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8)
2023(12845)
2022(10091)
2021(9130)
2020(7049)
2019(15859)
2018(15598)
2017(28839)
2016(15513)
2015(17616)
2014(17646)
2013(17175)
2012(16234)
2011(14942)
2010(15268)
2009(14301)
2008(14054)
2007(12740)
2006(11706)
2005(10958)
作者
(46485)
(38723)
(38616)
(36653)
(24872)
(18591)
(17486)
(15082)
(14823)
(13866)
(13335)
(13045)
(12536)
(12521)
(12089)
(11816)
(11534)
(11339)
(11242)
(11160)
(9952)
(9409)
(9406)
(8985)
(8776)
(8757)
(8575)
(8568)
(7932)
(7633)
学科
(71580)
经济(71498)
管理(42695)
(40554)
(30646)
企业(30646)
中国(25456)
(23019)
地方(22374)
业经(19740)
方法(19230)
农业(16062)
(15087)
数学(14908)
数学方法(14673)
(14631)
金融(14631)
(14228)
(14000)
贸易(13985)
(13944)
(13611)
银行(13592)
(13535)
(13510)
(13244)
(12147)
环境(12043)
地方经济(11737)
发展(11338)
机构
学院(227533)
大学(225365)
(93600)
经济(91538)
研究(86198)
管理(80522)
理学(67087)
中国(66985)
理学院(66219)
管理学(64985)
管理学院(64569)
科学(52217)
(50497)
(44442)
(43384)
研究所(39962)
(38977)
中心(38913)
(36426)
(34103)
师范(33783)
财经(33153)
北京(32610)
(31273)
业大(31156)
农业(30085)
(29984)
(29940)
经济学(28794)
师范大学(27182)
基金
项目(144542)
科学(113522)
研究(109351)
基金(102103)
(89224)
国家(88395)
科学基金(74725)
社会(69625)
社会科(65968)
社会科学(65951)
(56866)
基金项目(52947)
教育(48572)
(47584)
编号(45161)
自然(45077)
自然科(43937)
自然科学(43927)
自然科学基金(43097)
资助(40267)
成果(38007)
(37736)
重点(33277)
课题(32149)
(30831)
发展(30649)
(30127)
(29799)
国家社会(29330)
创新(27870)
期刊
(117932)
经济(117932)
研究(73015)
中国(54997)
(38706)
学报(35656)
科学(33318)
管理(32494)
(31826)
教育(30615)
大学(27027)
农业(26780)
(26056)
金融(26056)
学学(24882)
业经(20805)
技术(19796)
经济研究(18435)
财经(16275)
问题(15707)
(14271)
(14266)
国际(14104)
图书(14067)
(13628)
资源(12210)
世界(12127)
(11165)
论坛(11165)
(10985)
共检索到371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乔治  曲维玺  杜国臣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福利增长的加速器。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加速抑制全球化进程,也给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表现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国于2020年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部署能否助推全球化重振,受到世界瞩目。文章结合国际分工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资源话语权对全球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论认为,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化收缩,资源话语权再平衡有利于缓解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对全球化的冲击,而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助于中国促进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话语权再平衡,也能够助力更多欠发达国家提升资源话语权再平衡能力。因此,要进一步激发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维护全球化中的关键力量,就应当向实现资源话语权再平衡的两大路径不断精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翔  金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因而,新阶段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亦是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变迁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高度契合的必然性要求和必由之路。顺应乃至引领全球分工演进大趋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经伟   杨超   尹梦菲   钟世川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装备制造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研究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并重点分析国内循环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显著促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提升,国际循环对处于价值链高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正向影响,对处于低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国内循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行业集中度双渠道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调节效应表明:国际循环会抑制行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对国内循环的提升作用,进而影响全球分工地位。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破除“低端锁定,高端封锁”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誉波  刘猛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参考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当前"结算-投资-储备-计价"的路径可能更适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捷  陈少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话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探讨热潮。学界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何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个基本问题。但既有研究存在内涵元素间界限尚不明确、生成逻辑不够深入、缺乏史料支撑、路径对策同质化与块状化明显、缺乏具体措施等不足。今后应深化内容要素分析,加强史料研究,着重多学科交叉融通,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域,突出实证效度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灏   史昭君   朱泊翰  
基于经济循环理论,该文依据经济运行特征按规范方法,研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循环逻辑结构、分类资源特性及配置规律、典型经济运行前提,以及典型经济之间交换的不平等性。依据驱动力的差异,划分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据此讨论双循环的本质含义、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需求、国际国内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制约。研究认为,驱动双循环的是知识和资本,我国走向双循环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循环增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国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让中国人增强向心力、自信心,让世界多极化竞争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俞萍萍  
基于企业和省份数据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探究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诸多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更强;对于开放度高、东部和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得到验证。微观和宏观研究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外部成本的降低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两个途径提升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效率。研究结论为双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向艺  杨英英  李海石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主要聚焦于技术研发层面的学术研究已不足以应对实践需求。本文基于"机遇——应对——落地"研究逻辑,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如何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问题。(2)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原则与核心逻辑。(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总体按照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推进实施。(4)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多元市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投融资机制。本文结合宏观经济情境,从运营管理角度讨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一方面为学术界立足于管理视角开展研究抛砖引玉,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引导政策、行业内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向艺  杨英英  李海石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主要聚焦于技术研发层面的学术研究已不足以应对实践需求。本文基于"机遇——应对——落地"研究逻辑,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如何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问题。(2)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原则与核心逻辑。(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总体按照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推进实施。(4)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多元市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投融资机制。本文结合宏观经济情境,从运营管理角度讨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一方面为学术界立足于管理视角开展研究抛砖引玉,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引导政策、行业内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勇  李思儒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社会再生产的内外互动塑造发展格局。比较优势原则使中国在参与世界分工过程中形成内部循环依赖外部市场获得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的基本路径;受国际垄断资本主导及新技术革命作用,世界分工体系积累失衡、全球产业链分工不平衡发展、国际价值链分工极化运动等都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国际分工的资本化生产方式,使全球积累体系的多维失衡映射在中国的产能过剩、创新短板及内需不足等多重矛盾之上,直至制约可持续发展;中国结构性改革是世界体系"再平衡"的有机组成和积极因素,发展格局战略转变是中国主动选择与国际循环的"新适应状态";构建新发展格局,须立足于扩大内需与创新,利用数字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分工深化之枢纽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本文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长平  杨柳  袁洋  
在新发展时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主要助力,必将加快人民币迈向主流币的步伐。一方面,“五通”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提供双市场的地域空间,而且孕育双循环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和地区也由于主客观因素存在多方面的潜在问题,严重阻碍更高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走出去”战略提供路径优化方案,应该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结合“五通”建设发展现状,以政策沟通为龙头,以设施联通为基础,以贸易畅通为纽带,以资金融通为抓手,以民心相通为后盾,巩固人民币的周边化领域,强化人民币的区域化环节,拓展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稳步促进人民币跻身于世界货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