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6)
2023(15782)
2022(12915)
2021(11960)
2020(9698)
2019(21998)
2018(21647)
2017(40916)
2016(21848)
2015(24368)
2014(24422)
2013(23306)
2012(21603)
2011(19458)
2010(19275)
2009(17133)
2008(16428)
2007(14523)
2006(12619)
2005(10960)
作者
(60815)
(50744)
(50491)
(47581)
(32055)
(24200)
(23006)
(19875)
(19544)
(17972)
(17318)
(17302)
(16171)
(15734)
(15703)
(15656)
(15106)
(14795)
(14494)
(14482)
(12630)
(12453)
(12367)
(11836)
(11411)
(11163)
(11142)
(11088)
(10255)
(10186)
学科
(92440)
经济(92345)
管理(58824)
(53907)
(41772)
企业(41772)
方法(34475)
数学(29862)
数学方法(29472)
中国(29356)
地方(27681)
(27660)
业经(22005)
(20080)
农业(18604)
(17851)
(16912)
环境(15704)
(15288)
金融(15280)
(15170)
银行(15142)
(15067)
贸易(15054)
地方经济(14792)
(14743)
(14666)
(14555)
理论(14497)
(14404)
机构
学院(296681)
大学(292294)
(119253)
经济(116662)
管理(111743)
研究(103550)
理学(95317)
理学院(94182)
管理学(92426)
管理学院(91871)
中国(78073)
科学(63601)
(62709)
(54441)
(50925)
(49538)
中心(48514)
(46243)
研究所(46230)
业大(43224)
财经(42486)
(42262)
师范(41797)
北京(39066)
(38967)
(38639)
农业(38404)
(36964)
经济学(36090)
技术(34479)
基金
项目(204610)
科学(162022)
研究(153653)
基金(145726)
(127146)
国家(126030)
科学基金(108529)
社会(97241)
社会科(92072)
社会科学(92054)
(82656)
基金项目(77065)
教育(71004)
(69096)
自然(68178)
自然科(66600)
自然科学(66581)
自然科学基金(65321)
编号(63339)
资助(57673)
成果(50506)
(49604)
重点(47023)
课题(45050)
(44249)
(43290)
创新(40469)
国家社会(40241)
发展(39703)
(39055)
期刊
(137656)
经济(137656)
研究(88235)
中国(66106)
(46335)
学报(45021)
管理(42427)
科学(41838)
(41183)
教育(40774)
大学(34942)
学学(32555)
农业(32014)
技术(29560)
(28094)
金融(28094)
业经(25810)
经济研究(22215)
财经(20444)
问题(17785)
(17752)
(16405)
图书(16070)
商业(14491)
资源(14255)
科技(14175)
(13834)
技术经济(13601)
(13589)
论坛(13589)
共检索到452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与之前的发展格局相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发展的重点、发展的关键、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本质和发展的理念上都有了新变化。更加注重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更加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为此,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关键性作用和稳定性作用,加强流通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建设;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蒙天成  周利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文章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体系的演进与内涵、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成效态势,分析制约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升级的堵点和短板,提出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加强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流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贸新动能;鼓励流通商业模式、业态创新转型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流通智慧化转型;整体推动流通体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骆柳毅  
当今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文章以近年中国电商政策为研究基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因及机遇入手,用图表、数据、案例等资料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反映数字经济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道路的痛点问题,并建议各级机构进一步扩大消费、改善和创造公平营商环境、加大财政及货币政策支持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鼓励新业态发展,继续推进数字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重点开放区域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添砖加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永瑜  章印  
现代流通体系是数字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持续动态平衡的有效载体,是区域经济协同并进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现状,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信息五个环节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系统,并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08-2020年全国及31省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及各环节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看,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偏低且增速提升显著,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分布。第二,分环节看,长板环节为信息、消费和分配,短板环节为生产和交换;现代流通体系虽有长板引领但短板制约性不断提升。第三,从区域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作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核心省份,产生强大的流通能力突破区域边界辐射全国;中部、东北、西部地区依托优势省份安徽、辽宁、四川,带动区域内省份共同发力形成畅通循环;东部地区核心省份和其他地区优势省份依托产业链、物流网络互促互进,形成联动发展态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颜少君  
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仍存在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流通成本尤其物流成本偏高,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全球观念,着眼于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加强政府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的先导作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流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旭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媒体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相约北京物资学院,欢聚一堂,召开第五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本次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现场、关心我校的各位领导,对来自各地的专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雪莉  
本文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循环的背景之下,试图探讨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再采取耦合度模型对选取的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样本期间,我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我国的内需也在不断地扩大;第二,我国整体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逐渐由关联性较低发展到良性融合状态;第三,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彩霞  
本文讨论了双循环发展对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该产业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动现代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持续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商贸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着力推动商贸流通产业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基于双循环格局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亮  王家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芳  
本文基于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通过构建和测度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和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就市场一体化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并通过稳健性检验。但由于各省域在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上存在客观差距,导致市场一体化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相对而言,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省域,其赋能作用表现的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加速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本文在梳理经济循环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重心、战略关键点和政策选择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需从以往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为导向转型为服务经济循环,打造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的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及供应链赋能,继而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颠覆传统流通业发展方式,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畅通微观经济循环;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阻滞点方面疏通宏观经济循环;适应全球化经贸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2021年7月9日,《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处共同举办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暨《中国流通经济》名刊名栏建设"研讨会在北京物资学院召开。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社长何明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中国流通经济》编委夏杰长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王汝芳教授及多名期刊负责人、近年来《中国流通经济》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