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9)
2023(10110)
2022(7764)
2021(7038)
2020(5566)
2019(12236)
2018(11732)
2017(22282)
2016(11810)
2015(13094)
2014(13086)
2013(12596)
2012(11526)
2011(10254)
2010(10708)
2009(10535)
2008(9631)
2007(8751)
2006(8156)
2005(7941)
作者
(32365)
(26975)
(26602)
(25943)
(17118)
(12738)
(12315)
(10407)
(10197)
(9460)
(9150)
(9126)
(8721)
(8624)
(8459)
(8370)
(7880)
(7825)
(7745)
(7529)
(6905)
(6579)
(6391)
(6260)
(6222)
(6106)
(5921)
(5848)
(5379)
(5339)
学科
(48827)
经济(48768)
(34402)
管理(33451)
(28298)
企业(28298)
(27031)
金融(27030)
中国(25247)
(24591)
银行(24582)
(23856)
方法(15577)
(15431)
(15327)
(14316)
地方(14000)
业经(13921)
数学(12858)
数学方法(12707)
中国金融(11252)
农业(11101)
(10629)
财务(10588)
财务管理(10574)
企业财务(10239)
(9945)
(9431)
理论(9409)
(8305)
机构
大学(165816)
学院(163513)
(69881)
经济(68241)
管理(58762)
研究(57520)
中国(52047)
理学(49388)
理学院(48799)
管理学(47878)
管理学院(47587)
(36191)
(35093)
科学(31501)
中心(29022)
财经(28048)
(27531)
(26328)
(25400)
研究所(24559)
(23750)
师范(23542)
(23237)
经济学(23211)
北京(22476)
(21832)
(21702)
财经大学(20944)
经济学院(20930)
银行(20925)
基金
项目(103877)
科学(83474)
研究(79020)
基金(76957)
(65539)
国家(64944)
科学基金(56832)
社会(53317)
社会科(50641)
社会科学(50633)
基金项目(39946)
(39468)
教育(35917)
自然(33970)
自然科(33248)
自然科学(33244)
(33062)
自然科学基金(32656)
编号(32020)
资助(30160)
成果(27497)
重点(23507)
(23094)
国家社会(22866)
(22659)
课题(22271)
(21824)
(20823)
创新(20326)
教育部(20201)
期刊
(81655)
经济(81655)
研究(56414)
中国(36670)
(35503)
金融(35503)
(27992)
管理(23044)
(22898)
学报(22674)
科学(21469)
教育(20571)
大学(18253)
学学(16635)
财经(14205)
农业(14019)
经济研究(12927)
技术(12759)
(12160)
业经(12106)
问题(10732)
图书(9615)
理论(8301)
现代(8260)
(7831)
(7815)
(7773)
国际(7684)
书馆(7423)
图书馆(7423)
共检索到267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方波  
金融支持双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表现为金融资本的空间拓展问题,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的经典资本循环理论,结合已有的资本空间化研究成果,构建了兼具理论抽象力和解释力的双循环下金融资本空间化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金融资本从介入实体经济循环到形成独立运行的虚拟经济循环,而且包括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纬度扩张,由此形成金融资本空间化的叙述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历史视角揭示了金融资本过度空间化在双循环中产生的经济失衡,即它在内循环中表现为挤压实体经济循环和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在外循环中强化贸易失衡、增加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的脆弱性以及压缩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因此有必要从重构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以及构建金融资本内外循环中的空间平衡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期将金融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在双循环中的支撑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自2014年起,PPP逐步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热点模式。从需求角度看,PPP在我国确实大有所为,但短时间内集中推广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形成新的风险。下一步,对PPP的推介应该回归理性和逻辑化的轨道,重点包括明确PPP目的,形成导向清晰的推广主线;强调风险与收益,防止PPP万能化思维;加强法制建设,优化融资环境,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苑   詹宇波   张伯超  
本文旨在研究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在分析其实践瓶颈以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金融资本高效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国有金融资本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能够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发挥积极作用、支持科技创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挑战,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要求,以及国有金融资本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成为必然。我国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已经具备良好基础与天然优势,未来亟须在充分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基础上,通过提升核心功能、加强体系化布局、形成利益平衡机制、加强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来克服实践瓶颈,加快探索国有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莉娟  
马克思、希法亭和列宁分析了金融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高利贷等生息资本,再到货币资本的独立运营,最后到垄断性的金融资本,资本形态在不断地发展、变动着。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是资本历史形态的更迭,其动因既是生产力的提高和信用的扩展,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金融资本代表着资本发展的最抽象和最高级的形态,它的崛起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的基本趋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卢文华  
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边界,金融过度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当金融发展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进入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非正常轨道时,将给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这就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逻辑所在。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引导金融回归本源、促使资金"脱虚向实"、实现经济虚实协调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双方要共同发力。金融机构要回归信用本源,在开展金融活动时必须信守承诺,注重声誉维护和信用管理,防止发生信用危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学  
文章从治理的"基层"逻辑出发,将基层治理体制的形成理解为基层治理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结构化。据此,文章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治理结构的差异为标准对治理体制进行了梳理,将基层治理体制分为四个时期:分散多元的社会重构时期、政治一元的社会改造时期、政社二元的社会培育时期和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时期。文章梳理发现,基层治理方式的变迁除了自上而下的动因外,还有自下而上的"基层"因素,包括:基层政权的组织化方式、基层空间中社会团体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基层治理采用的管理手段。三者分别影响了治理结构的网络化程度、变迁变异程度,以及治理结构的边界和灵活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赫曦滢  
空间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由此空间从次生的、依附性的研究对象上升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空间发展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论域,从生产、消费、积累、循环等环节出发,分析了空间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规律,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空间批判"进化"为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探究空间经济和全球化地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攻进"了被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占据的区域经济学"领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化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可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语境提供积极参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华  温涛  
"城乡中国"既是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也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结构特征。本文基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序数据,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及方法对金融资本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资本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国家与"三农"的关系,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的阶段性变动,使得城乡金融资本集聚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城乡金融非均衡集聚的政治经济逻辑下表现出了独特的阶段性非线性关系,并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1952—1966年、1967—1977年、1978—1990年、1991—2003年、2004—2016年和2017年及以后六个阶段。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破解中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和农村金融发展不充分的困境,必须超越现有金融控制和金融扶持的行政思维以及"竞争性"的市场思维,进一步提升过去"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改革策略,培育根植于农村社区的"多元化""合作性""普惠性"金融中介。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手抓",需求侧重在固本强基、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供给侧重在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优化、责任强化、功能完善、创新推动、风险共担和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锐  王美桃  龙小燕  
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履行财政出资人职责的客观要求,又是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和金融风险财政化并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亟需推动财政监管扩围改革,敦促国有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财政金融风险结构关系、财政救助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理论逻辑,分析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实践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框架体系和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监管体制、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胜  
断点回归设计是最接近于随机试验的拟随机实验方法,具有因果推断清晰、结果最为可信、易于检验的特点。文章从断点回归设计的基本逻辑、方法、应用和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一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当前,伴随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运行模式也涌现出全新的变革趋势。当新经济带来了创客时代之后,大规模、集中性的产业集聚模式和企业扩张模式,不再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大量涌现"小而美"的产业与企业形态,这些都使得分散化、及时性、智能化、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服务变得更加必要。新金融的根本动力,源于技术和制度两大要素。一方面,从技术视角看,我们可以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支付这些通行概念来描述新技术,也可以概括称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培科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定性ICO是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对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紧急对ICO乱象刹车是非常必要的,至少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动的继续。或许有人认为监管部门雷霆监管会将孩子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培科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定性ICO是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对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紧急对ICO乱象刹车是非常必要的,至少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动的继续。或许有人认为监管部门雷霆监管会将孩子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玉德  张昉  
本文分析了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理论认知容易产生的陷阱和局限,认为从内部审计的受托关系出发,厘清本原逻辑,回归价值创造初心,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走出迷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