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5)
2023(15892)
2022(13306)
2021(12307)
2020(10186)
2019(22875)
2018(22530)
2017(42877)
2016(22711)
2015(25455)
2014(24915)
2013(24523)
2012(22204)
2011(19945)
2010(20125)
2009(19338)
2008(19187)
2007(17409)
2006(15523)
2005(14299)
作者
(61959)
(51756)
(51556)
(49019)
(32921)
(24629)
(23488)
(19823)
(19457)
(18544)
(17721)
(17321)
(16642)
(16373)
(16258)
(15760)
(15396)
(15020)
(14977)
(14950)
(12933)
(12570)
(12316)
(11897)
(11563)
(11558)
(11517)
(11454)
(10307)
(10199)
学科
(98077)
经济(97936)
(92740)
管理(84890)
(83195)
企业(83195)
方法(40653)
(34410)
(34257)
业经(32320)
数学(31823)
数学方法(31586)
中国(28715)
(24614)
(23223)
贸易(23209)
(22940)
财务(22902)
财务管理(22870)
(22763)
农业(22130)
企业财务(21633)
技术(19298)
(17824)
(17781)
(17749)
(17676)
理论(16691)
(15740)
银行(15733)
机构
学院(325549)
大学(320016)
(144098)
经济(141506)
管理(129407)
理学(110144)
理学院(109099)
管理学(107689)
管理学院(107075)
研究(105099)
中国(86157)
(70465)
(67069)
科学(57859)
财经(54788)
(50773)
(49859)
(49830)
(49417)
中心(48698)
研究所(45057)
经济学(44672)
北京(42307)
业大(41973)
财经大学(40415)
经济学院(40218)
(39089)
农业(38486)
(38122)
(37965)
基金
项目(207486)
科学(166652)
研究(157731)
基金(153808)
(131310)
国家(130166)
科学基金(114445)
社会(104618)
社会科(99246)
社会科学(99225)
基金项目(80073)
(79523)
教育(71862)
自然(70652)
自然科(69093)
自然科学(69078)
自然科学基金(67934)
(65211)
编号(63588)
资助(62571)
成果(51335)
(47382)
(46134)
重点(45814)
(44601)
(44302)
国家社会(44184)
课题(43345)
创新(42402)
(41948)
期刊
(167303)
经济(167303)
研究(100118)
中国(68689)
(58488)
管理(54091)
(48132)
科学(42109)
学报(41444)
大学(33580)
农业(33252)
教育(32401)
(32045)
金融(32045)
学学(31283)
技术(30667)
业经(29361)
财经(28213)
经济研究(27528)
(24407)
问题(21554)
(20298)
(19941)
世界(17973)
技术经济(17949)
国际(17281)
现代(15875)
商业(15470)
财会(15245)
会计(14403)
共检索到505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壮雄   曾美媛   程嘉嘉  
当前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从国内外形势出发提出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保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同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0—2015年海关贸易数据、高铁数据和城市统计年鉴,探讨了产品地理网络和高铁建设对出口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地理网络和高铁建设对出口企业选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产品地理网络可促进出口企业选址内迁。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二者均对一般贸易、出口到低收入国家和重点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样本正向影响更大,而产品地理网络对出口企业选址内迁的作用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到低收入国家和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的样本中。机制检验表明,产品地理网络和高铁建设带来了信息溢出和贸易成本的下降,进而引导企业选址。此外,产品地理网络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但由此带来的企业间低成本模仿会降低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研究内容揭示了产品地理网络与高铁建设影响中国出口企业选址内迁的机制,为更好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爱芝  周建军  
本文以高铁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匹配得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据,探讨高铁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增长7.7%,每增加一个县级高铁站能够使出口增长1.8%,普及县域高铁能够带来18.5%的出口增长潜力。高铁红利逐步释放使得其对出口的政策效果稳步上升,但这种增长是由数量扩张而非质量提升带动的。国有、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非时间敏感型产业在高铁建设中受益更大,中西部、北方的高铁建设更能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出口。高铁建设改善了当地的市场准入水平,通过增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内在动力推动出口增长。同时高铁也提高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周边同类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虹吸效应争取到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市场准入、虹吸效应在交通落后地区和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且虹吸效应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中占据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昀   付琳   唐卓伟   孙晓华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视角探究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高铁促进了制造企业嵌入式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减少混入式服务融合;高铁建设通过国内市场可达性与市场竞争的增加促进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国际市场可达性和市场竞争的增加不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薇雯  董银果  
地理标志代表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特定品质和良好声誉,是“双循环”格局下稳定农产品出口的一剂良方。本文在理论分析地理标志认证对农产品出口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显著提升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且对集约边际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这一结果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反事实检验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产品层面看,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水果出口的影响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展开,而对蔬菜出口的推动则主要通过扩展边际。(3)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地理标志禀赋丰富的国家对出口二元边际作用更大,相比于出口国单边,贸易双边均拥有互认产品更能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增长,而进口国单边拥有互认产品则会形成贸易壁垒。(4)机制检验表明,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是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下产生的:在国内市场,通过内需驱动,发挥本地市场效应,促进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在国外市场,通过质量升级,突破出口壁垒,并通过信号传递,激发进口需求,提高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亦文  
想要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出口质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我国需要通过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而成本高昂、流程复杂、经验匮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发展,但近些年不断崛起的跨境电商平台则使得我国企业出口贸易迎来新机遇。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我国企业的备货、销售、报关、物流、收款以及结汇等环节的运行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因此,本文将实证分析双循环视角下跨境电商平台赋能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机制,旨在为企业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企业出口绩效稳定增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平台赋能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跨境电商平台赋能对企业战略柔性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战略柔性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战略柔性在跨境电商平台赋能和企业出口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张帆  陈志远  
本文在着重考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进口、直接与间接出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利用改进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企业在出口活动中既不存在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其次,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不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混合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出口活动只存在相对微弱的"出口学习效应";只有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其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萌  姜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国际贸易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全面提升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欧盟多方位布局数字经济战略,中欧贸易无疑会在这一调整中发生深刻变化。为探明欧盟数字经济发展与中欧贸易联动的内在机理,并为欧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高中国出口贸易利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在构建欧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欧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欧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欧盟数字经济水平的发展可显著提升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增加值,中欧的贸易成本与欧盟数字经济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与覆盖率随着欧盟数字化升级显著提升,这些因素发挥了中介作用,成为提高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利得的关键支撑。鉴于此,中国应提升中欧数字联动,助力贸易降本增效;加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推动中欧技术协同创新;拓宽中欧数字通路,促进双方供需对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馨月  黄先海  李晓钟  
本文从异质性创新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可在产品层面揭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出口动态行为关系的一般模型。同时基于中国2001—2006年多产品出口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创新行为对包括核心产品在内的不同出口动态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机理;产品创新存在蚕食效应,工艺创新存在规模效应,企业会依据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以何种创新实现出口进入;对在位出口产品而言,产品创新将扩大企业面临的蚕食效应,提高在位产品出口退出率,缩短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工艺创新可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产品出口退出率,延长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基于Feder的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实证检验中国出口部门相对非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及其外溢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要素生产率差异而不是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整个出口部门,以及细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内资企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均不显著,外资企业则存在微弱的负向外溢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力  
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出口导向增长假说的检验一直是有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文献中的热点问题。然而,这些研究未能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是出口导向的获得一致性的结论。而且这些经验研究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出口是GDP的一部分,因此在回归分析中直接用包含出口的GDP作为因变量是不恰当的,模型的结果有可能受到联立性偏误的影响;二是没有明确地考虑投资增长、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注意到与中国的高增长相伴随的是出口和投资占GDP的高比例和高增长,因此有必要考虑投资在出口增长中的作用。在考虑到上述两点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拟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框架进一步实证检验中国出口导向性增长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洁   段依莎   叶茂升  
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采用宏观层面数据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汇率贬值周期,汇率变动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在汇率升值周期,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汇率贬值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相对于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外资企业、一般贸易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受汇率变动影响更大。进口中间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是汇率变动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汤学良  刘馨  
环境、出口和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研究三者综合关系的"波特假说"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在识别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主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出口行为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对三类"波特假说"进行系统检验,即检验环境规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何种类型的环境规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环境规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间接促进企业出口,达到优化环境和发展贸易的双赢目标?研究发现,"弱波特假说"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上成立;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未能检验出"弱波特假说";三种类型环境规制都体现出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认为"狭义波特假说"成立;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下可以通过倒逼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即"强波特假说"成立。本文的结论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实现环境与出口贸易双赢提供参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