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5)
- 2023(15596)
- 2022(12780)
- 2021(11751)
- 2020(9922)
- 2019(22011)
- 2018(22030)
- 2017(41735)
- 2016(22739)
- 2015(25799)
- 2014(25914)
- 2013(25446)
- 2012(23165)
- 2011(20805)
- 2010(21081)
- 2009(20272)
- 2008(20305)
- 2007(18689)
- 2006(16862)
- 2005(15698)
- 学科
- 济(97006)
- 经济(96850)
- 业(95888)
- 管理(78754)
- 企(78023)
- 企业(78023)
- 农(47726)
- 方法(37506)
- 业经(33238)
- 财(32281)
- 农业(31513)
- 中国(30297)
- 数学(28843)
- 数学方法(28655)
- 制(26631)
- 务(21764)
- 财务(21724)
- 财务管理(21692)
- 体(20640)
- 企业财务(20556)
- 策(18622)
- 技术(18506)
- 贸(18465)
- 贸易(18448)
- 易(18023)
- 银(17691)
- 银行(17667)
- 划(17179)
- 行(17005)
- 理论(16744)
- 机构
- 学院(331985)
- 大学(326474)
- 济(146521)
- 经济(143777)
- 管理(128989)
- 研究(112463)
- 理学(109658)
- 理学院(108631)
- 管理学(107231)
- 管理学院(106626)
- 中国(92943)
- 财(70144)
- 京(69196)
- 农(65883)
- 科学(63437)
- 所(56223)
- 财经(54384)
- 江(52683)
- 中心(52034)
- 农业(50419)
- 研究所(50234)
- 经(49384)
- 业大(49354)
- 经济学(44849)
- 北京(43458)
- 州(40607)
- 经济学院(40403)
- 院(39764)
- 财经大学(39655)
- 范(39638)
- 基金
- 项目(210692)
- 科学(168176)
- 研究(159548)
- 基金(155038)
- 家(133750)
- 国家(132467)
- 科学基金(114619)
- 社会(105293)
- 社会科(99497)
- 社会科学(99473)
- 省(81784)
- 基金项目(81234)
- 教育(71785)
- 自然(70373)
- 自然科(68757)
- 自然科学(68739)
- 自然科学基金(67586)
- 划(67283)
- 编号(64682)
- 资助(62150)
- 成果(52794)
- 部(48372)
- 重点(46942)
- 发(45994)
- 创(45934)
- 制(45056)
- 国家社会(44496)
- 课题(44416)
- 业(43820)
- 创新(42337)
- 期刊
- 济(175970)
- 经济(175970)
- 研究(102455)
- 中国(73851)
- 农(67369)
- 财(57665)
- 管理(51552)
- 学报(48156)
- 科学(47424)
- 农业(45158)
- 大学(38617)
- 融(37939)
- 金融(37939)
- 学学(36686)
- 业经(33203)
- 教育(32841)
- 技术(29591)
- 财经(28293)
- 经济研究(26867)
- 经(24483)
- 业(24073)
- 问题(23612)
- 世界(19319)
- 贸(18134)
- 技术经济(17877)
- 版(16937)
- 现代(15977)
- 农村(15958)
- 国际(15958)
- 村(15958)
共检索到520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敬桂 查金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实施以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便于发挥集体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但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现行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其主要表现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包宗顺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苏南的农业规模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后半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解决了部分农户不愿种责任田的难题;90年代,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了以村办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从理论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永朋 顾益康
运行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到了再完善和再创新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业经营体制面临的背景、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产业化的合作服务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路径和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鹿永华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行,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解体,双层经营体制职能无法发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最佳选择。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相对独立的与农业有关的经济实体(包括农户)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长期合作、协调行动、互惠互利而形成的准一体化组织。这种组织既能够节省交易成本,又能发挥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双层经营 准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展 孙中华
1991年上半年,我们对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274个固定观察村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专题调查。这些村点大都是1984年按照类型抽样方法确定的,已进行了多年的连续观察。 改革初期双层经营新体制的构架即已显现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改变了原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新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时间跨度,85%的调查村集中于1981—1983年间。至1990年底,97.8%的调查村耕地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承包面积亦占总耕地面积的97.8%。这种经营形式,实质是将耕地的集体所有权与每一个集体成员(农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振
农业经营体制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近年来派生出了许多创新形式。本文通过对新型统分结合发展类型、形成逻辑、现实意义等的分析,形成以下研究结论:理论层面,新型统分结合更契合农业生产"统分结合"的需要;实践层面,新型统分结合解决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供给不足、适度规模经营不够、规模经济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意义层面,新型统分结合依托不同类型农业组织,以不同"统"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生产"模式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巩固和完善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基础上鼓励形成多种类型的"统分结合"经营形式,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完善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万炼 朱有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儒龄
双层经营是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作为一种新体制,它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双层经营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影响双层经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因素中,能否正确地坚持党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路线,无疑是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但夕凡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无论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很多缺陷,应该继续进行完善和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华楠 李晓春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峰 雷海章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继而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更有人为作用的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障碍。京山县生态环境建设案例的剖析再一次证明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现代化 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