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2)
- 2023(13373)
- 2022(11113)
- 2021(10327)
- 2020(8652)
- 2019(19807)
- 2018(19676)
- 2017(37222)
- 2016(19769)
- 2015(22855)
- 2014(22727)
- 2013(22484)
- 2012(20864)
- 2011(19132)
- 2010(19444)
- 2009(18658)
- 2008(18193)
- 2007(16049)
- 2006(14473)
- 2005(13456)
- 学科
- 济(104689)
- 经济(104573)
- 管理(60954)
- 业(53392)
- 企(44646)
- 企业(44646)
- 方法(41092)
- 数学(36802)
- 数学方法(36221)
- 中国(27547)
- 财(21959)
- 农(21874)
- 地方(20911)
- 制(20806)
- 业经(20202)
- 学(17933)
- 贸(17452)
- 贸易(17436)
- 易(16976)
- 银(15166)
- 银行(15157)
- 体(15033)
- 融(14972)
- 金融(14969)
- 行(14632)
- 环境(14524)
- 农业(14031)
- 地方经济(13798)
- 理论(13532)
- 和(12879)
- 机构
- 大学(297071)
- 学院(294520)
- 济(137739)
- 经济(135275)
- 管理(111794)
- 研究(105278)
- 理学(95942)
- 理学院(94886)
- 管理学(93152)
- 管理学院(92604)
- 中国(82212)
- 财(63283)
- 京(62573)
- 科学(58542)
- 所(52221)
- 财经(49636)
- 研究所(46905)
- 中心(46704)
- 经(45115)
- 经济学(44588)
- 江(43413)
- 农(41665)
- 北京(40350)
- 经济学院(39742)
- 业大(38052)
- 院(37645)
- 财经大学(36840)
- 范(36514)
- 师范(36205)
- 州(33639)
- 基金
- 项目(190747)
- 科学(152479)
- 基金(142312)
- 研究(140022)
- 家(123745)
- 国家(122843)
- 科学基金(105737)
- 社会(93761)
- 社会科(89122)
- 社会科学(89095)
- 基金项目(73228)
- 省(71220)
- 自然(65916)
- 教育(64860)
- 自然科(64484)
- 自然科学(64470)
- 自然科学基金(63327)
- 划(60486)
- 资助(59670)
- 编号(53851)
- 成果(44740)
- 部(43942)
- 重点(43468)
- 发(41342)
- 国家社会(40483)
- 创(39440)
- 制(39112)
- 教育部(38643)
- 课题(38572)
- 创新(37143)
- 期刊
- 济(156852)
- 经济(156852)
- 研究(94866)
- 中国(61979)
- 财(48734)
- 管理(45814)
- 学报(41329)
- 科学(41249)
- 农(38802)
- 大学(33249)
- 学学(31377)
- 教育(29469)
- 融(29411)
- 金融(29411)
- 技术(27333)
- 经济研究(26916)
- 财经(26426)
- 农业(26155)
- 经(22887)
- 业经(21402)
- 问题(20059)
- 贸(17600)
- 统计(17353)
- 技术经济(16561)
- 世界(16549)
- 国际(15779)
- 策(15563)
- 业(14557)
- 决策(13898)
- 现代(12762)
共检索到45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靳涛
本文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细分为宏观层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微观层次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地方政府的中间桥梁作用连接起来。然后 ,又引入进化博弈分析方法 ,认为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 ,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化过程。此后 ,用此模型思想对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及 1993年以后“攻坚阶段”的改革问题等给予了一个初步的演进性解释。
关键词:
进化博弈 模型 制度变迁 演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渐进式改革 市场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石盛林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教育层次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东霞 何一鸣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各种理论学说观点,对正确认识今天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因及今后改革发展趋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制度变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经济制度结构是一个社会一系列经济制度的集合,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结构是该国经济体制的总和,而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是经济体制总体的变化与创新。在此,经济体制安排或简称为经济体制,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它包括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包括一些合作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规则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特别是始于1992年的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加速着中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 意识形态 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晓琦 蒋志永
以影响控制经济各个因素的作用的次序判断,197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制度为行政组织-法律道德因素-市场组织的层级结构,1984年为行政组织-市场组织-法律道德因素,2004年为市场组织-行政组织-法律道德因素,目前正向市场组织-法律道德因素-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变迁,且变迁的前两阶段为帕累托改善。但是经济制度变迁的层级结构合作博弈模型揭示:此利益结构变化平稳的变迁的难度将逐渐增大,并可能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扭曲、干扰和阻挠,陷入帕累托改善悖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历史变迁 进化博弈论 农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国波
文章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关系,探讨三个主体的行为和策略选择特征,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宏观层次的"选择"和微观层次的"突变"而逐步达成进化博弈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兼顾三个主体的利益;保证宏观"选择"机制的健全;鼓励微观层次的"突变"。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双层次 进化博弈 选择 突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杨其静
本文采取个体主义的成本—收益分析法 ,并利用博弈论的思想 ,分析中国渐进制度变迁路径的一些特征 ,重点研究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中央治国者、地方政府官员和微观主体之间的三方博弈过程及其经济后果 ,力图证明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才使渐进式改革得以相对平稳地推进 ,并且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得我国的制度变迁路径呈现出阶梯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本文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制度变迁的初步的演进论框架 ,然后证明 ,中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 ,前者是表面上的主线 ,实际的主线则是后者 ;并且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更多地起法官裁决作用 ,而地方政府更多地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总的来看 ,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 ,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 ,这是中国市场化的本质。
关键词:
内部规则 外部规则 制度演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平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现象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衽管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为获得垄断地位而寻求政府管制的结果,但这一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于解释中国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缩情况下发生的大量寻租问题,中国的寻租现象根源于中国在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以行政方式而非正式的法律形式对产权进行再分配。这种产权再分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而且也导致设租活动的出现。消除寻租设租活动的出路要求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安排产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晓红
本文基于渐进改革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低利率管制制度的实际引入与现实安排 ,考察了这一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及其消长变化 ,揭示了利率制度从被引入到被替代整个过程的基本逻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亮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影响中国统计体制变迁,以及统计体制如何适应经济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