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3)
- 2023(6430)
- 2022(4446)
- 2021(3547)
- 2020(2570)
- 2019(5498)
- 2018(5600)
- 2017(10225)
- 2016(5834)
- 2015(6703)
- 2014(7091)
- 2013(6752)
- 2012(6331)
- 2011(5750)
- 2010(5646)
- 2009(5219)
- 2008(5080)
- 2007(4744)
- 2006(4147)
- 2005(3824)
- 学科
- 济(25612)
- 经济(25587)
- 管理(16008)
- 业(12551)
- 企(10595)
- 企业(10595)
- 业经(10229)
- 方法(8893)
- 产业(8124)
- 信息(8052)
- 数学(7896)
- 数学方法(7814)
- 总论(7777)
- 信息产业(7720)
- 中国(7454)
- 制(7275)
- 银(7197)
- 银行(7178)
- 行(6939)
- 融(6377)
- 金融(6370)
- 农(6121)
- 体(5900)
- 财(5864)
- 理论(5350)
- 学(5338)
- 贸(4556)
- 贸易(4549)
- 易(4441)
- 体制(3697)
- 机构
- 大学(86218)
- 学院(85712)
- 济(33384)
- 经济(32464)
- 研究(32027)
- 管理(29243)
- 中国(27623)
- 理学(24161)
- 理学院(23882)
- 管理学(23379)
- 管理学院(23219)
- 科学(19170)
- 京(18617)
- 财(17571)
- 所(16482)
- 农(16351)
- 中心(15895)
- 研究所(14943)
- 江(13984)
- 财经(13464)
- 业大(12944)
- 农业(12913)
- 经(12275)
- 院(11885)
- 北京(11728)
- 州(11506)
- 范(11180)
- 师范(10973)
- 经济学(10853)
- 技术(10786)
- 基金
- 项目(57375)
- 科学(44059)
- 研究(42203)
- 基金(40354)
- 家(36169)
- 国家(35872)
- 科学基金(29722)
- 社会(26251)
- 社会科(24890)
- 社会科学(24882)
- 省(22516)
- 基金项目(19895)
- 划(19088)
- 教育(18975)
- 自然(17876)
- 编号(17518)
- 自然科(17478)
- 自然科学(17468)
- 自然科学基金(17150)
- 资助(16712)
- 成果(15181)
- 重点(12918)
- 课题(12775)
- 发(11962)
- 部(11855)
- 创(11851)
- 国家社会(11517)
- 体(11146)
- 创新(11137)
- 项目编号(11095)
共检索到13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乌尔里希·宾德尔 王瑞 张皑梅
为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合理的双层利率体系,可以更好地控制央行数字货币数量,从而有助于解决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银行脱媒问题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被视为继中央银行隔夜存款、纸币之后第三种形式的基础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可分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前者仅向银行等特定法人提供,而后者可供公众使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钟红 于梦扬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需求场景日趋丰富,这对跨境支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CBDC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使得支付系统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在全球支付体系中,CBDC跨境支付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从而规避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此外,CBDC跨境支付改变国际货币竞争格局,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当前,诸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着力研发跨境CBDC支付体系,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应当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CBDC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赵真真
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倒推着支付体系的更新换代,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支付工具应运而生。基于流行的货币支付属性构建货币效用模型研究支付工具的新旧交替,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如何通过替代现有支付工具开启支付系统新格局,并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央行数字货币取代现有支付工具的过程。研究表明: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现有支付工具的程度由货币转化成本和支付属性决定,计息央行数字货币的替代力强于无息央行数字货币,现金支付被取代的程度更深,存款支付被取代的规模更大。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未来主流的支付工具是大势所趋,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设计应允许其支付属性随时代发展而灵活变换;且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从对市场冲击力最小的无息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的功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青 钱昕舟
针对传统跨境支付在费用、时效、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实现能级跃升。基于对现行试验项目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构建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需重点把握底层技术、交互模式、风险管理这三大要素。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一些痛点,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其重构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包括SWIFT或将被取代、代理行角色将发生转变、传统支付清算系统或成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支柱之一。为促进新型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能级提升,本文提出具备条件的区域应率先开展试点、新型与传统体系应加强互联互通、代理行应加快角色转换、跨境支付规则需进一步完善等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祥钟 陈铭
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现行发行框架下,参考欧洲和日本负利率政策的实现方式,以央行数字货币作为载体并限定其利率浮动范围,在尽量保证金融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利率分层制度将数字货币利率引入中国的利率体系,以探索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四部门的、关于金融市场利率传导的均衡模型,在理论上推导限定条件下数字货币利率可能产生的政策效果,并通过TVP-VAR模型用仿真数据模拟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特定条件下的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能够在对原有存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保持中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利率,进一步引导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如果央行发行网络数字货币,意味着央行将成为网上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心,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央行基本上没有进入互联网线上金融领域的被动局面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数字货币研讨会,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电子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认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永林
央行设计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旨在探索全新的支付体系架构,创设更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风险防控与金融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从央行的角度而言,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包括货币)持有和交换机制,有可能为现有支付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为未来数字化经济与金融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众
基于目前二元体系下的实物现金投放和回笼模式,央行数字货币使用环境建设要重点考虑数字货币的提存、使用数字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等场景的搭建近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作为主权货币的发行者,中央银行密切跟踪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运用新技术及时启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发应用,有利于推动现金业务电子化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树新
当前,各国央行正在加紧法定数字货币研究,但是,一方面担忧技术本身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担忧其对现有货币体系产生的冲击,在推出时间上非常谨慎。本文基于审慎稳健理念,从央行数字货币补充、替代流通中现金假设出发,对其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两户两库一钱包"发行模式。并从货币供给层次、货币乘数的变化,探究其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海波 聂舒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是否需要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各界一致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关系到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转,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 支付体系 货币发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永林
央行设计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旨在探索全新的支付体系架构,创设更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风险防控与金融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从央行的角度而言,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包括货币)持有和交换机制,有可能为现有支付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为未来数字化经济与金融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一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货币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目前看来,数字货币主要包括了下面三类:第一,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存在于公有链上的加密币。这一类型的加密币根据特定算法产生,通过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交易确认和记账,引领了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货币发展第一阶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微观视角 最小变动单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忠 汤莹玮 林雪
中心化、弹性化和虚拟化是货币演进的趋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综合采取各种成功的技术,而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中心化、弹性化和虚拟化发行是货币演进的趋势货币的发展历史表明,随着市场的整合,各种分散的货币逐步趋于中心化。早期的货币通常是实物形式,如种子、米、布、盐、贝壳等,都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后来货币材质逐渐集中在金银上。随着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元鹏 陈伟光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